时代呼唤慈善文化进校园

点赞:25605 浏览:1191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1年11月28日下午,中华慈善总会《慈善读本》福州(罗源)发放仪式在罗源三中举行,罗源县8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接受了5000本《慈善读本》.为了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试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先是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随后又召开试点学校校长、德育处主任座谈会,联合制定《<慈善读本>进校园的激励办法》,抓点带面地推动试点工作扎实健康地开展.

思想重视

《慈善读本》进校园不仅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全新的慈善文化宣传形式.对此,我们毫无经验,就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无从借鉴.起初我们确实也存在畏难情绪,但在慈善总会、教育部门、试点学校领导联席座谈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切身体会的畅所欲言,却激起了与会者对“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

通过畅谈,大家深深感到,当下社会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在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四不”通病:对己不克制.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事不尽力.这“四不”通病的核心问题就是缺乏爱心,而《慈善读本》进校园,就是通过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慈善理念、思想道德、精神文明教育,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一项育人新举措.也有的观点认为,孩子或许可以不成材,但绝对不能“不成人”,“不成人”的人,对社会终究是个祸害,其知识越多,对社会祸害愈烈.而“慈善文化进校园”,就是要使孩子“成人”的一项新举措.因此,“慈善文化进校园”,不仅是千千万万家长的愿望,更是时代的呼唤、民族的需要!

由于大家形成了“时代呼唤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共识,思想重视了,办法也就多了.

措施有力

措施是促进工作开展的保证,为了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切实担负起活动的领导协调、检查督促作用.

县里成立了以县慈善总会会长朱碧娟为组长、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陈仰从为副组长,县慈善总会有关副会长、教育局德育处主任和试点校校长为组员的罗源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校普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总辅导员、年段长(规模小的学校为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德育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上传下达,从而确保了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风山小学不但成立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还成立相关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实现德育教育的最大化:研究如何科学地渗透到各学科中去,让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慈善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把《慈善读本》作为相关学科的补充内容,如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班队活动等.学校德育处要求品德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中队辅导员每一学期至少上一至两节《慈善读本》课,这样几乎涵盖学校每一个教师.达到全员参与,学生每一个学期可以上5到8节《慈善读本》课,三到六年级就可以把小学版的《慈善读本》学完.

罗源三中领导高度重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把慈善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当中,把慈善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的主体文化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方将慈善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通过课堂实施慈善教育,要求起始年级利用班会课学习《慈善读本》,安排全校各年级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慈善教育因素,渗透慈善教育.特别是利用思想品德课、宣传栏宣传慈善理念、慈善行为、典型人物和事迹,让爱在同学们心中成长.

霍口中学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德育处、班主任、团、队等相关人员召开以“慈善”为主题的会议,对学校慈善工作思路提出看法,要求教师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认真践行,想方设法抓好慈善教育活动,在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风气.老师们也认为慈善工作势在必行,要把“慈善”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期中由实施小组进行阶段性测评,二是期末由班主任、班委和组长对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

——精心组织《慈善读本》发放仪式,提高师生对“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认识.

作为首批《慈善读本》受赠学校,8所中小学校领导非常珍惜这一德育教育机会.各个学校精心组织一场《慈善读本》发放仪式,校长亲自作动员报告:有的学校还邀请县慈善总会领导到场讲话,向师生颁发《慈善读本》,让师生感受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从而增强师生教好、学好《慈善读本》的必要性和主动性.在中房中学举行的《慈善读本》发放仪式上,校长林家扬亲自作动员讲话,使全校师生明确《慈善读本》的来源,领会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号召全体师生认真阅读、陶冶情操,让慈善文化在广大师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制定活动的激励办法,调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县里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慈善总会和教育局联合制定了《<慈善读本>进校园的激励办法》下发各试点学校.《激励办法》规定:对于在实施《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中(含“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机制、有布置、有检查、有成效的学校,评为《慈善读本》进校园先进单位,由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联合表彰,并发给奖匾;对于在实施《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中有成效的个人,评为《慈善读本》进校园先进个人,由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联合表彰,并发给奖品;对于在实施《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中写出的论文、感想、体会等文章,分中学、小学两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对征文活动搞得好的年段或班级授予组织奖,由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联合表彰,并发给奖品.获奖征文同时由县慈善总会推荐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慈善公益报》刊登,若被刊登,县慈善总会将发给同样的稿费.《激励办法》下发后,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慈善读本》的热情,许多学校团队纷纷举办慈善主题观摩会活动,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此外,《罗源慈善》小报、专刊还开辟“慈善征文”专栏,刊登师生、家长的征文,一年多来共刊登49篇次. 洪洋中心小学为了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中来,于2012年4月举行“洪洋中心小学《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征文比赛”.征文要求师生写出在学习、使用《慈善读本》或参加慈善活动过程中的切身经验、感悟和启发.学校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奖,并把获奖作品推荐到《罗源慈善》刊登.


——举办主题团、队观摩会.建立工作经验交流平台.

对于这项崭新的工作,县慈善总会要求各试点学校都要精心组织一场以《慈善读本》内容为主题的团、队观摩会,除本校有关老师参加外,还应邀请县“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后还要举行由县慈善总会领导主持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既有对观摩会的点评,也有各试点学校的工作汇报,还有县“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对下段工作的布置.一年多来,各学校一共组织了8场观摩会和座谈会.这些观摩会和座谈会不但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而且还成为工作经验交流平台,保证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凤山小学率先在505中队举行了一场“爱心在行动”主题中队观摩会,他们根据《慈善读本》中“爱心图片”这一单元内容,精心设计、策划、组织.活动别开生面地通过视频、图片、慈善故事讲述、诗朗诵、小品、手语舞蹈等形式展开,把队员的心和贫困地区孩子紧紧地连在一起.

随后105中队的“爱,在生命诞生时刻”、302中队的“我的成长,你的微笑”、503中队的“我宽容,我快乐”也相继以《慈善读本》单元中的内容在全校开展主题队会观摩.在这些中队的示范下,以《慈善读本》作为队会课内容的中队活动成为常态化,从而使得慈善文化更进一步深入学生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不但推动了该校慈善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为全县试点校如何用好、学好《慈善读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房中学在七年(2)班举行以“感恩回报献爱心”为内容的主题观摩班会,全校班主任到会观摩.观摩会不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慈善主题,而且还推动各班效仿、全面铺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效显著.

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许多学校都把《慈善读本》与德育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有关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而深化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使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的幼小心田渐渐扎下根.学校在弘扬慈善文化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而且树立了学校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取得丰硕的成果.

——《慈善读本》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

各试点学校普遍以《慈善读本》为蓝本,开设了以传授慈善文化为主题的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有效地宣传慈善文化理念,使师生感觉到慈善其实就在身边.学校把对“慈善文化进校园”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紧密结合起来,老师们在实践慈善育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慈善文化与新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每周的校级教研会上,凤山小学的老师们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设计、科学的管理秘诀亮出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中,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积极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以奖代罚、以励促奋”,用“加法”不用“减法”,用“赏识”不用“指责”的教育方法.学校同时开展《慈善读本》优秀教学设计征集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共收到80多份教学设计.德育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阅,选出其中的33篇汇编成集——《<慈善读本>优秀教学设计汇编》;薛凤群老师设计的《爱心在行动》还被收入《福州市中小学班会课优秀案例选编》.学校还编写了《凤山小学慈善三字经》,并在全校师生中诵读.

罗源三中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以“慈善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育,并把这个重要的德育主题分为“感恩祖国”、“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四个系列;开展慈善征文比赛.分为学生征文、教师征文、学生家长征文三个部分,广大师生、家长踊跃投稿,共计收到征文近500篇,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60篇.部分优秀作品被《慈善》杂志选用,刊登在2012年第6期上,其中学生作品7篇,教师作品3篇,学生家长作品5篇.

洪洋中心小学坚持把《慈善读本》的教学使用和慈善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规划、组织、实施.通过主题班队会、慈善歌曲大联唱,慈善书画展等形式,该校把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与“拗九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德育中渗透慈善,在慈善中充实德育”.他们一是把“学会感恩”作为主要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个班每学期至少进行一节主题教育活动展示课;二是开展“小志愿者公益行”活动.由少先队组织优秀队员组成“小志愿者”,定期到洪洋村开展“清洁家园我也行”大扫除活动和到孤寡老人家庭帮助做家务等活动,树立爱老助老、参与公益的意识.在慈善文化理念的浸染下,老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学们勤学上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

——校园慈善氛围空前浓厚.

各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并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

罗源三中每个学年的下半学期都会在七年级开展感恩歌曲比赛.并于每年6月1日前后进行汇报演出.霍口中学把《慈善读本》纳入学校课堂教学中,普及慈善知识.《慈善读本》的教学主要安排班主任、德育处老师和团支书利用班会课、周一“国旗下讲话”以及团队活动课来进行,在班队会上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熟悉的歌曲和图片,阐述慈善与责任、爱与责任、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等慈善主题,寓教于乐,重在感化和熏陶.通过阅读《慈善读本》,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洪洋中心小学围绕“爱心”、“感恩”、“慈善”等主题,让每一堵墙,每一块地都说“慈善”:他们一是设立“爱心墙”,并分设“许愿台”、“爱心台”和“荣誉台”三个栏目,用于展示学生的心愿和别人帮助完成心愿的故事、好人好事以及所获荣誉:二是在校园内设置20块以爱心慈善为内容的大型标语牌;三是在教学楼和办公楼设置了78块“梁下标语”,标语内容为名人关于爱心、慈善的名言以及慈善对联;四是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办一期慈善教育黑板报:五是利用学校广播室定期播报校内好人好事和慈善爱心故事,让学校充满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 还有许多学校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怎么写作、爱心帮扶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素质.

时代呼唤慈善文化进校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班主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罗源三中开展“爱心助学”工程.为了进一步发挥慈善助学作用,激励一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珍惜学习良机,勤奋读书,感受社会关爱,2012年学校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20名低保生、4名贫困生为扶助对象,使他们原本举步维艰的求学路上从此充满了温暖、洒满了阳光.

霍口中心小学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紧紧抓住“活动”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明理、在实践中践行“知恩与感恩”.他们开展了校级、班级、家庭、个人四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校级宣传交流:每月最后一个周四的班会课为《慈善读本》学习时间,南学校统一部署,各班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学习:每周四红领巾广播时间进行校级《慈善读本》学习感悟交流.班级主题活动:每周五课前十分钟为班级《慈善读本》学习沙龙时间,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交流:每班确立自己班的教育活动,将其与特色班建设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慈善读本》教育内容,与本校特色相融合,适时开展读书征文、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家庭亲子诵读:每月安排《慈善读本》亲子诵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此外,每逢节检测日还需完成特殊德育作业,以《慈善读本》学习感悟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进行实践反思.个人实践体验: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读本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霍口中学结合学习《慈善读本》,开展适合师生特点的公益性活动.一是由教师组成“慈善志愿者团队”,以身作则,关爱学生.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辅导,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有的老师还从个人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生.通过开展“志愿者怎么写作”活动,师生们在学会感恩和关爱中加深了对慈善理念的深入理解.二是团员学生深入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孤寡老人开展“献爱心”活动.团员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周安排一组学生替老人进行扫地、劈柴、喂养家畜等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在劳动中享受快乐,感受慈善的魅力.

——师生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一年来各试点校均采取有效措施普遍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我会共收到征文163篇,推荐中华慈善总会刊物《慈善》杂志刊登34篇.

凤山小学的班主任、辅导员、语文教师、思想品德教师在认真用好《慈善读本》教材的同时,认真总结并撰写征文,同时指导四、五、六年级各班学生写好征文.一年来全校共收到100多篇征文.经过筛选,有65篇征文参赛(其中教师31篇,学生34篇),是全国参赛篇数最多的一所学校,其中有8篇文章在《慈善》杂志上发表;学校春蕾文学社还出版两期慈善征文专版.《慈善》杂志不但刊载该校活动纪实照片,而且张博老师在《赤诚创造希望——“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来稿引发的感触》一文中同时肯定了该校老师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表现出的“温润和细致入微的特色”,体现出慈善教育和以往德育教学的明显区别,即前者是与学生的生命、生活水融的——接地气、重人心,教师于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倾听者、呵护者.

霍口中学在2012年5月中旬开展了以“慈善文化”、“慈善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认真阅读《慈善读本》,挖掘周围感人事迹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慈善故事,抒发自己对“慈善”、“慈善教育”等内容的理解.征文受到老师、学生的高度重视,大家踊跃参加,最终共收到学生作品56篇,为历次校级征文比赛中篇数最多的一次.在初选的基础上,学校上交优秀作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社的“慈善文化征文活动”,其中有4篇文章在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上发表.通过征文活动,大大增强了师生对慈善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松山中心小学组织慈善活动,倡导慈善行为,开展了一些适合教师、学生特点的公益性活动.一是组织了一支教师怎么写作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心理辅导站给孩子们讲故事、辅导作业,让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享受爱的关怀.二是每月最后一个周三的班会课为《慈善读本》学习时间.在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为学生讲解《慈善读本》中的爱心图片和故事,并结合每一篇章的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班会活动课.

——学生在慈善文化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学校的蓬勃开展,犹如一股清新和煦的春风吹进校园,使广大学生沐浴在慈善春风中茁壮成长.

罗源三中八年四班刘源好同学从小乐于助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自小学起就长期资助我县松山镇岐后村一位家境贫寒的同学,平时在班级里她也常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她的行动深深地感染并带动了周围的同学.学校将刘源好同学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并上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今年初,刘源好入选2010-2012年度福建省校园“学雷锋,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霍口中心小学对学生参与“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多元评价,即自我评价、伙伴评价、班级评价、家长评价有机融合,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激励与鼓舞.五年级雷兰心同学在征文中写道:“记得上个暑检测,妈妈患阑尾炎住院,开了刀之后全身发软不能动弹,我就坐在病床旁边,握着妈妈的手,喂她喝粥,妈妈由于疼痛难忍,憋出了很多汗,我就用毛巾给妈妈擦身.两天后,妈妈能下床了,我端来一盆热水给她洗脚.后来,妈妈提起这件事还流着泪说,女儿长大了.”

松山中学八年三班黄铃英在《学会感恩,学会慈善》的征文中记述了其帮助妈妈洗衣服的过程和她妈妈看到后的言语、表情:“看到那些晾好的衣服,妈妈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目光.‘我的女儿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连声说.最后,妈妈还给了我一个亲热的吻.”她深深感到:“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都需要慈善!” 许多学校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每时每刻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那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去感动父母、亲人、同学、老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让感动充溢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从而使学生沐浴在“人人知恩感恩、个个报恩施恩、处处体现和谐”的温暖氛围中.

——家长对《慈善读本》进校园高度评价.

《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不但受到师生的欢迎,而且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

“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完整的阅读完女儿的任何教材,唯独今天,完完整整的细读了《慈善读本》初中版,当然不只是为了交差女儿的任务,更是感动于教材的点点滴滴,似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一次洗礼.”这是我们一位家长对《慈善读本》的赞赏.

“翻开这一封面设计清新而又质朴的《慈善读本》,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一次次精心安排的活动扑面而来.从中我读出了编者的良苦用心——认识自我,小事做起,提升精神,造就伟大.”这又是我们一位家长对《慈善读本》的评价!

“‘人之初,性本善’,这琅琅上口的‘三字经’犹在耳畔,但自南京彭宇案起,还有多少人敢扶起摔倒的老人?君不见小悦悦被车两次碾压.18位路人漠然视之等这一连串的事件.都在叩问着我们的良心,难道这就是自诩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恻隐怜人之心本应人皆有之,是什么让国人心坚如石、冷漠如斯?是该为我们的下一代播下一颗善良的心了,让他们的心灵不再成为荒漠,让他们的精神之花永久璀璨.”这更是我们一位家长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迫切呼唤!

在认真总结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时,我们深深感到,虽然我们的工作在上级慈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年我们将在5月份举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经验交流会暨先进单位(个人)表彰大会”,并以此为契机,把我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两点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慈善教育与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相吻合,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怎么写作祖国、怎么写作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相吻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家长的迫切需求,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它提高到当前育人的首要的、急切的任务来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主动作为,把试点工作抓实、抓好,并使试点的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学校.

—《慈善读本》应增加“幼儿版”和“父母版”.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但受到了中小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而且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许多家长要求增加“家长版”.有利家校互动,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许多幼儿园老师还向我们反映,《慈善读本》还应增加“幼儿版”,把“爱心教育”的年龄前移,在纯洁无暇的娃娃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根子将会扎得更深.

当前,社会上的种种丑陋现象、一些国民低劣的素质.似乎都可以归结于缺乏一个字——“爱”.《慈善读本》应运而生,慈善文化进校园,这不能不说是民之幸事、国之幸事!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要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同心协力,锲而不舍地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那么播入孩子们心灵中的“真善美”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开花,神州的和谐、美好社会就一定就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