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愤青

点赞:18480 浏览:823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代的高中生中出现了一些“愤青学生”,当这些学生出现在高中课堂中时,作为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采取疏导为主的处理方法化解,减少并尽可能避免使用封堵的方法加剧学生的激进思想,疏导的方法如正确评价“愤青”行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等.

关 键 词:愤青高中生;原因;思想政治课;疏导;封堵

当代中国愤青会出现在各种公共事件中,他们评论或参与该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愤青亦可以发动或引导某一公共活动.一方面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愤青日趋低龄化使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德育课程,如何正确看待、认识和引导愤青的思想和行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可回避的问题,此论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式愤青产生的原因

中国高中生中的愤青是如何产生的呢?就中国现今发展状态而言,愤青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崛起,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因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在保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中国青年一代愈加重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并且勇于发表言论和开展活动.


二是历史原因.一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的特点是屈辱性,是中国和多个国家的战争史,所以中国当代的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都会受其影响;二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不断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摸索,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有挫折,譬如;三是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引发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具有多样性.

三是自身原因.绝大多数的“愤青”高中生仅能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然而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很难能够找到充分有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未经过鉴别就全盘接受非正常渠道获取的被中国封锁或刻意淡化的信息,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化.

二、正确引导“愤青”高中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有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4].因此,需要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愤青这一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引导高中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5]其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高中生面临的大多数问题不再是一元性问题,而大多是多元性问题.高中生应该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此外,培养高中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指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等,要通过教育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6]高中生受到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不易认知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辨别真伪言论的方法,提高高中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课疏导“愤青”的方法

当“愤青”高中生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并且质疑政治教学内容时,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如何疏导?

第一,教师应正确评价“愤青”行为.将愤青神化或是妖魔化均不利于高中生对愤青的思想、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极有可能成为愤青的高中生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愤青”具有较为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极强的创造力,有助于开展自我批评和反省与创新的发展,因此“愤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在的愤青有发展成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的趋势,例如表达不满情绪时毁坏公私财物,辱骂同胞以及暴力冲突等现象趋于普遍化,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却给国家带了一定的负担.第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可以准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够在不扭曲事实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不易对问题产生偏颇、扭曲甚至极端的看法或做法.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并且成熟的一种能力,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辩证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既要学会“破”也要学会“立”.

面对愤青,尤其是高中生中的愤青,不可一味地遏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以疏导的方法为主,武断暴力地教育则可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