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点赞:10666 浏览:448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严峻.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政府推动就业的力度、大学生自身就业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本人在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浅见与对策.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问题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断增加,与大学生逐年增长的趋势相比,用人单位需求逐渐趋于饱和,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从一个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针对目前的社会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本人根据目前社会的现状,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让学生适应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就业群体,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探讨正日渐增多.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三位来自农村在上海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访谈,深入考察了他们的从学校到工作的经历,从而较为系统地审视了其职业生活适应问题.论文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论题的缘起、研究的一般背景与意义,对研究中使用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的界定.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本课题的既有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先行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研究方法与过程,对研究方法的选择、访谈对象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进行了说明,并对研究的信度、效度、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第四、五、六章分别为学校生活中的生涯发展、角色转换与关注的转移、职业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构成论文的访谈部分.围绕六个访谈主题――大学与专业选择中家庭、学校与自我的影响、学校生活中的生涯探索、角色的转换、关注的转移、职业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生活与终身学习,本研究对三位被访者的职业生活经历进行了考察.第七章为结论与建议,系统总结了个案研究的几点结论,提出了推进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转换的若干建议,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村学生选择大学与专业的过程中,家庭关注的是身份转换、学校提供的生涯指导极为有限,而个体承担了较多的生涯决策责任;(2)大学中的生涯探索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的社会角色与职业倾向、了解人才市场和职业生活;(3)“成人学习者角色”对大学毕业生适应职业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推动了实践性知识的增长,成为个体应对职业环境变动的主动策略;(4)职业生活适应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关注”经历了任务关注、关系关注和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三个阶段;(5)影响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活适应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职业印象、职业锚以及知识与能力)和外部因素(职业组织、朋友和家庭);(6)推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改进大学与工作世界的联系,处理好职业组织和个体间的冲突,并提供丰富的终身学习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1.1基础能力欠缺在用人单位新招收的大学生中,对他们的基础能力是非常看中的,基础能力中包括:执行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等,曾有报道指出,用人单位首先对大学生的要求就是执行工作的能力,而往往刚毕业的大学生转型步入社会时,在基础能力上是非常欠缺的,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会遇到阻力.意志不坚强者往往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1.2心理素质较弱现在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这就对我们的心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加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大自然的磨练,在他们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软弱和胆怯.当他们进入社会实践工作中,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能力不足,抗挫能力较低,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1.3实践经验不足现在大多学校为追求利益,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上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大学生欠缺动手操作能力,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但是现在的用人单位在实践经验这一块很重视.再加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刚进入单位,在工作经验、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和单位的要求相差很大,这些令不少单位对现在的大学生产生反感和抗拒心理.这也是大学生不能适时就业的重要因素.

1.4自主学习能力钻研能力不强现在一些单位比较看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更好,更快的熟悉企业的文化以及着手企业给予的工作.实际上,学习能力是一种对社会生存很重要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等.是一种适应新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促进其他能力获得,可以使自身将学习到知识转化为自己工作的能力.

2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本人根据自己的调查总结,提出的对策有一下几方面:

2.1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培养下的毕业生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毕业生人数的攀升使得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但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仍居高不下.这使得毕业生人力资源的配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毕业生人力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优化配置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配置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可忽视.为此,作者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源观点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高校在以下三方面促进毕业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的措施.一,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管理系统.二,建立以开发学生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系统.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管理系统.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对用人单位的有效管理,以此来促进毕业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我们要进行改正:首先,作为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有必要规定每位学生在每个学期内都要完成一定次数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就业事宜,让学生从心里对就业重视.其次,在课余多关心社会动态,市场经济走向,提前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合理的规划,有方向性的锻炼自己的基础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融洽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积极与同学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将自己融入团队,增强团队意识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2.2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概念,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内的焦点问题之一.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会议上指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他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力做好毕业.就是说,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项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我们要做到:首先,学校应有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自己认识,这对效能感的获得非常有利.其次,大学生要多参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度.

2.3做到课堂上学知识和实践中学经验的有机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理论性的,而在现实实践活动中,大多数得到的是与实际问题有关,以后工作也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知识才是对我们自己真正有用的.在学校,学校要开设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动态,教课内容要有所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有必要将就业意识渗入大学教育的始末,让大学生自始自终都能感受到就业的动态和压力.另外,增加选修课程也是有必要的,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增加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来进行学习,挖掘自己的潜在的才能,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作为课余时间充裕的大学生,他们要明白就业的严峻性,有计划的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在课余时间里,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在校外找一份,让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以来,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将来在社会工作中,就可以很快适应.

2.4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竞争能力.现代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学会“渔”.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分析和探索,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关于如何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竞争能力,应该做到:作为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领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然后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分析探索,最终找到答案,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学、探索和研究能力,更为将来工作上的学习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当开展竞争性学习.作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其他知识,把侠义的自主学习广泛化,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2.5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大学生的时间就业能力.学校要将就业意识渗入到学生学习的始末,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就业规划.同时,学校也可以和其他高校共同开展招聘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条件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距离,以便摆正自己的思想态度,也可以让用人单位到学校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若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单位参与设置学生的实习、实践课程.

高等学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或就业率高低,不只是毕业生个人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使用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实际检验.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要共同去克服这个难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社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学校要培养专业细致化人才:大学生自己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寻求机会进行自主创业.各个主体共同来扛起就业难的重担,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永乐.对高校就业市场中违约与侵权现象的法律思考[J],黑龙江研究,2007,(6).

[2]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2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3]陈晓美,朱小筒,李丽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4]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C2)

[5]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

[6]陈爱.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与分析一一以温州大学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胸,2008(1)

[7]崔畅,林娅琪.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