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点赞:15769 浏览:690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小学生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能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时期的基础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尤其是怎样做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村小学相对城市小学而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而且随着父母外出务工的增加,存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问题.因此,把农村小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对小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德育教育又是一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的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因为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一、课堂德育渗透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育为首,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教育法》还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其重要的实践主体无疑应是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必须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二、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在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渠道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

三、有利于解决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这导致了德育工作很难开展,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德育规范得不到专业教师的认可,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反对一些德育教育做法,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因此,课堂德育渗透不仅解决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而且配合了德育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德育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在重视品德课等德育教学环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其他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