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的沟通问题

点赞:22821 浏览:1051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以提早接触社会,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过程发现,社会与大学生缺乏沟通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人就此问题,在以下做出阐述和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社会实践;就业难;沟通;社会企业;大学生

2013年7、8月份正值重庆酷暑难耐的时候,西南大学的准大三、大四的学生们利用这次暑期,全身心地投入在社会实践中.此次,由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和校团委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千名学子闯市场”以“体验职场,嬴取未来”为主题,通过参观走访企业工厂、与事业单位座谈交流,旨在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市场和掌握行业动态;早谋划、早行动,为即将到来的下一届就业工作做准备.

国际金融复苏缓慢,我国依然处于就业难的困扰中.一边是日益增长的招聘需求,另一边是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供与求难以平衡,大学生就业矛盾更是突出.从高校毕业的莘莘学子抱怨竞争激烈、工作难找的同时;孰不知,招聘雇主也在为“难招人”的窘境发愁.

如今,90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这一批生长于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的职场新人,无论是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了让优、缺点凸显的当代大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更好地转变、更快地适应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和地方相关机构出台和实施“鼓励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和“实名制针对帮扶”等有利措施,并号召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并为其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机会.面对日趋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各级机关部门为大学生就业付诸的努力,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职场的主人翁,我们自己更不能无动于衷,漠视现实.于是,同学们为了能从这次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得,认真落实实践的过程可谓步履艰难.一位同学非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这么难?为什么就一次社会实践也这么难进行?

2013年7月中旬,“千名学子闯市场”北碚区小分队按计划展开实践活动.为了表示礼貌和不显唐突,先或登门邀约活动时间,而许多企业却把我们“拒之门外”,即使我们有证明、精心的活动策划,甚至有校方章印的推荐信,貌似也无济于事.“你们知道我们很忙,没时间搞活动”,“我们目前还不需要,需要时会与你们校方联系的”,“你们应该很了解我们了吧,没必要再进行交流了”,“让你们老师带着你们来,好吧?”等有的礼貌委婉,有的极不耐烦,有的甚至轻视、态度恶劣.最终,我把所有情况归为两种:一种是目前无需求,需要时与校方联系;第二种是有需求,但要求老师带队.前者让我联想到产品的市场供销关系.我们就好似流动在生产线上的批量产品,大学加工供销社会,企业缺货只需要直接联系厂商,并不需要直接面对产品.而后者呢,明确要求要“家长”带队才肯接受我们的走访.不论是误把我们看成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批发商品,还是喊爹喊娘、乳臭未干的幼童,总之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分量不够,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或者企业与大学生的沟通确实多余.只要没有学校领导和老师这样的重量级“监护人”在场、或媒体的宣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摆脱不了“小孩子过家家”的印象,难以进行下去.

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多多,不论是在队伍内部还是队伍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时有深刻的体会:知识储备的匮乏、思考浅显、提问空泛、迷茫无措等这与日常中两耳不闻社会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有关.此外,许多大学生像一代寄生虫一般,具有超强的附着性和依赖性,独立执行某些任务时尤显“奶气”,也难怪企业会向我们紧闭一扇扇冰冷的门.至此,仍没有多少大学生能清晰定位,依然在大学校园里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在我们孤芳自赏的时候,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把我们当做“天之骄子”.就是顶着这样或那样社会对大学生形成的偏见和压力下,从安逸、颓废中觉醒的一些大学生终于也硬着头皮、满腔热情地走出校园,决心锻炼和提升自己,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主动为关切自身发展的就业问题付诸努力时,我们却被硬生生挡在社会的大门外.就像我们是不请自来,不受待见的来者一样.

都说社会的整体环境发生着变化,企业你追我赶,唯恐落后挨打,最终被“社会淘汰”吞没,于是我们看到他们“闭关锁国”忙得焦头烂额;也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与“人”沟通,还要求应聘者既有实战技术又有创新头脑,恨不得马上能找到一批理想的“复合型劳动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快马加鞭.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和管理观念中是不是存在矛盾?社会与我们的关系会不会表现得太过浮躁?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不可脱离现实,应聘者是,招聘者也是.过去十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求职择业方面,独具时代特点的90后职场新人的择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看重个人感受以及职业发展前途;他们不会像70、80后为了一份高薪,在不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忍气吞声”.迫于束缚在忽略或脱轨于“人文”的企业管理中,已进入职场的90后只好频繁跳槽,以致找到可以给予自己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不屑与员工及时沟通交流,也没时间主动接触和了解下一批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自顾自地扬着头批评他们独立性、适应性差,眼高手低、不吃苦耐劳等这些荒唐至极且不可饶恕的缺点像标签一样贴在当代大学生的脑门上,使更多的用人单位拒我们千里之外.

不论是企业与大学生,还是高校与社会,都存在缺乏沟通的问题.因为缺少沟通,高校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再加大量扩招导致师资不足,最终造成大学教育质量下降,也是造成大学生“分量轻”的原因之一.为了平衡就业的供求关系,完善社会人文建设,进一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各界应鼓励和积极配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双方构建沟通平台做出贡献.高校与用人单位应该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如就业见习基地等.大规模的集体实践将会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大学生就业中的沟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只有整个社会积极参与进来,群策群众,团结一心,才能攻克就业难关,清除影响国家及自身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才能得以在长远发展的蔚蓝高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