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童谣培养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

点赞:11510 浏览:461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6-01

童谣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具有音韵美、文字美与结构美的特性.童谣植根于民间,洋溢着原生态的浓厚的乡土气息.童谣浅显、简短,便于记忆,可吟可诵,节奏韵律感强.那么如何运用童谣有效地培养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

1.在激发幼儿兴趣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提出:"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应引领幼儿接触童谣,使幼儿感受童谣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中班幼儿加深对童谣的体验和理解.童谣教学不仅是为了中班幼儿学会,更是为了让中班幼儿快乐.比如,教师在设计的"老鼠画猫"这个童谣教学活动里,老鼠画猫的故事贯穿始终,这极大地吸引了中班幼儿参与的兴趣.当教师用语言描述到小老鼠遇见猫的时候,中班幼儿会感到紧张;当教师出示老鼠画的没有攻击力的猫时,中班幼儿们恍然大悟,乐不可支;当中班幼儿们和聪明的小老鼠一起诵读表演时,他们劲头十足.显然,童年是快乐的,我们的童谣教学也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通过童谣的教学真正让中班幼儿保持好奇纯真的一颗心,真正走入瑰丽的童话世界.

2.在渗透方言与乡土文化教育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当今时代倡导多元融合,为了交流,我们的普通话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乐意与人交流,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幼儿却出现了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现象.从童谣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更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和渗透方言与乡土教育.因为童谣原来就诞生于乡土文化之中,彰显着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它原本就诵读于芸芸众生之口.在童谣教学中,由于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们大多习惯于一直以来的普通话交流,起初谁也不想用方言诵读童谣.但中班幼儿们听到老师用方言诵读的时候,人人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高兴.可以说,方言诵读的导入为中班幼儿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中班幼儿们第一次发现童谣是可以用自己身边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讲述的.这使得中班幼儿对童谣,对存在于自己周围的方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运用童谣培养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班幼儿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在鉴赏音乐活动的节奏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爱说爱唱爱动,而童谣因其先天优势表现出极强的节奏感."所有的童谣都是能唱起来的.""谣"者,歌也.因此,教学童谣必须将语言与音乐巧妙地合二为一.况且中班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如果不能提供给他们"动"的机会,那么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起来,往往会产生心理焦虑.比如在"老鼠画猫"的童谣教学活动中,当整首童谣通过小老鼠的口出现,中班幼儿对童谣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随即启发中班幼儿们拍手说唱,变"静"为"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到后来,中班幼儿们干脆加入自己的想象,任意拍身体的各个部位说唱.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中班幼儿们发现童谣可以如此充满活力地来表现时,他们顿时地活跃了起来.开始以一种新鲜的眼光和心理感受来做动作、来说唱.无形之中中班幼儿对这首童谣的语言领悟和韵律领悟都加深了.幼儿们的思维更活跃,教学充溢了跳跃的韵律之美.

新纲要鼓励为幼儿创设能使中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表现自己的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拓展中班幼儿的经验,为中班幼儿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童谣教学中,要着力培养中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要遵循如下原则:童谣教学应既适合中班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中班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应有利于中班幼儿的长远发展.既贴近中班幼儿的生活来选择中班幼儿感兴趣的"童谣",又有利于拓展中班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书,这是根植童话."愿通过"童谣"的教学将一切美好、善良、正直的品质植入中班幼儿的心田,愿中班幼儿永远保留那份纯正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