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双重效应与

点赞:27003 浏览:120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就业难的状况,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双重效应.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面效应,努力抑制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成为“四有”新人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关 键 词]就业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择业观双重效应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结构.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之出现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即同志概括的“四个多样化”.与之相联系,毕业生就业机制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由原来的国家指令性分配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所取代.就业多样化状况势必对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大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则尤为明显、强烈.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面效应,努力抑制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面效应

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合作、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不少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实行选聘、招聘、自荐方式,在劳动报酬上实行工资、奖金与经济利益挂钩,劳动管理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这些新的客观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更加开放,择业思想更加务实,择业方式更加灵活.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择业过程中逐渐树立起以下几种观念和意识:

1、自主择业意识.

多年来,在“统招、统包、统配”的制度下,大学生择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想国家给一个“铁饭碗”,企望一个“好爸爸”,安排一个好工作,希望就业以后能碰到好领导、好同事,以求工作有个依靠.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依赖失去了根基,从而也唤醒了自主择业的意识.在现实中,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不少大学生希望毕业以后自谋职业,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也有不少大学生不再追求去条件优越的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去工作,而是希望到一个中小型企业或单位去闯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2、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在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市场需求是决定胜负、先后、成败、高低的唯一天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针对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现象,作为选择和被选择的主体,他们开始把自己当作一种产品,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和市场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态势下,只有那些素质高而又富有竞争力的人才能获胜.大学生只有树立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通过竞争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立住根.在竞争中,有胜利者的微笑,同样也有失落者的眼泪,当代大学生在树立竞争意识的同时也树立了危机意识.目前,大学生中的各种考证热潮,就是这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强化的有力证明,大学生们已经把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作为谋取理想职业、追求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我推销意识.

推销自己,是一种现代的就业观.大学生求职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过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们在择业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让用人单位欣赏、器重自己,直至用高价来聘用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是故意炫耀,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宜的场合,采用适合的方法展示自己的特长,达到就职的目的.很多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都表示,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相信自己“我能行”,并坚持为之奋斗,在用人单位面前,在竞争对手当中,在困难和风险中鼓起胆识和勇气,显示自己,推销自己,最终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成功.

4、务实意识.

所谓务实意识,就是指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和意识.加入WTO以后,用人单位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对择业者的选择,往往是不用最好的,只要适合的.许多外企招聘大学生时,不考虑学校的品牌甚至学生的成绩,不细看学生的自荐材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了解和掌握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来衡量应聘者是否适合所应聘的岗位.在这种趋势下,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特长、兴趣等实际情况,以务实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5、创业意识.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宣言》第七条强调:“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随着国内、省内和各高校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上像比尔盖茨等越来越多的成功榜样的示范,新一代的大学毕业生,渴望毕业以后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摩拳擦掌,面向市场,自己创业,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有部分大学生表示,在择业中,与其到一些专业不对口、技能不匹配的单位去就业,还不如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自我创业,一切从头开始,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负面效应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定型的阶段,作为思想最活跃、对外界反映最敏感、最富于想象的特殊群体,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必然会对他们在各个方面产生强烈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突出的就是功利主义的学习观.

这种学习观首先体现在大学生对待专业选择的态度上.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择业,他们在专业选择上往往以易就业、利赚钱为标准,完全不考虑或很少顾及自身条件、基础是否适合该专业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就出现了两大不协调,即文理科比例不协调,理科中专业不协调.大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时,都以易就业、利赚钱的理科专业为主.比如计算机类专业,这是一个新开的、年轻的学科,但由于考生认识上的偏差,他们不分情由地对之趋之若求,以致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论哪一类学校,哪一层次的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首选专业,招生人数每年都呈倍数扩张.学生在做出选择时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合适.这种现象在民办学校尤烈.某高校民办二级学院2001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思想品德课》考试中,不及格比例高达21%,比其它专业高出11个百分点;杭州某民办专修学院,计算机专业2002级学生,在参加计算机基础统考中,通过率仅为16%,与其它专业相比,低了30个百分点.正如该校任课教师所说的,有近三分之一学生的数学水平仅有初中生的数学基础,完全不适应专业的要求.

这种学习观还体现在学习精力的配置上.不少学生把精力主要倾注在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上,对所谓的非实用性、非应用性的学科,则抱着应付或60分万岁的思想,平时上课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上课不带书,不作笔记,考前临时抱佛脚,把同学的笔记拿来翻印,背重点,通过万岁,不通过则补考;有的在课堂上看外语、背单词,或者看小说等其它书;有的休闲梦游睡大觉;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更有甚者放任自流逃课旷课.有调查显示,大学基础课的逃课率为25%,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多时则达到了50%以上.学生在逃课后,有的在读各种英语补习培训班,准备考四、六级、托福、雅思,有的在学习电脑知识,为计算机等级证书而努力,有的在忙着司法考试、公、驾照考试等等,有的则热衷于外出拉关系,长见识.当然,也有逃课只为游乐玩耍.少数同学对“两课”教学甚至有多余论、无用论、影响论、定型论的错误认识.在课外阅读上,则存在功利主义过浓、重理轻文的现象.同济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不少大学生把托福、雅思、计算机类书籍放在课外阅读的首位,专业课书籍次之.在阅读文科类书籍时,也主要集中在武侠小说、网络小说、卡通、休闲杂志等书籍,对于思想类、哲学文艺类等书籍则很少问津.

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观,表现在学生的政治取向上也带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一进大学,新生对于入党、加入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都有很大的积极性.大学第一学期,新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达到70%左右,对于团总支、学生会及各种社团组织也非常热衷,有的甚至托师兄、师姐介绍,要求加入到团、学组织中来.但是,他们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却存在着淡化的倾向.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把入党、各类评优、评先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加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甚至有极少数同学的入党动机竟然是认为党员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少数同学表示,参加团、学组织,在学生会或社团里担任学生干部,可以经常接触党、团老师(党总支、团总支办公室的老师),能够和党、团老师混个眼熟,在评优和推荐入党时可以优先考虑.


三、应对策略

概括的“四个多样化”给思政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就业方式多样化,在给大学生的择业观带来双重效应的同时,也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要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充分发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面效应,努力抑制或尽可能减少负面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习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快教育改革,围绕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过去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教育提倡的是“学而优则仕”,大量的学生毕业后涌入官场;学校重分数轻能力,推行“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忽视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忽视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在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脚步声中,高校要改革教育体制,使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己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立足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围绕提高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构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目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毕业生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在求职过程中顺利就业,与其自身的竞争力息息相关.毕业生的质量是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和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高校要按照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各种能力,进行“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又专又红”的通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的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培养“四有”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将受到市场的检验.在新形势下,针对就业难的现状,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机制,要以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为主,以为学生怎么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建立用人单位的网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

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双重效应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理念的教育,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与国内外就业形势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前途和人才观、就业观的教育,让学生认清形势,摆正位置,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把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就业作为择业的首选或主要途径,同时把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和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校就业指导不仅仅限于毕业班学生,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提前做好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前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掌握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对于高年级或毕业班的学生,要开展各种就业咨询活动和模拟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自我推销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3、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创业教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经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出现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失业的现象.像一次性就业定终生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我们在择业观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充满竞争,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教育学生树立动态的择业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点,在求职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岗位,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准则.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大学生社会经历较少,没有经受过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择业观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再接再厉、坚持到底的精神.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衡量一个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的知识总量、知识结构以及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才能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灌输终生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创业型就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就业的一种重要类型.高校在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的同时,要做好毕业生的创业教育,要让学生树立创业的思想.高校要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同时采取各种有力举措和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业.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