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科研意识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点赞:5872 浏览:192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章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形势出发,阐述优化教育科研意识的概念及必要性,并从九个方面详述了提升教育科研意识的方法与途径,为高校教学改革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 教育科研意识;教学改革;人才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及现代化的目标,我国一直对国民教育体制进行着不懈的改革.高校教师队伍作为我国教育的中坚力量,处于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在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要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教育科研意识,将科研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真正做到教研结合,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推动科研发展.

一、教育科研意识的概念

科研意识是指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质的基础;而教育科研意识则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探索和革新,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教育科研意识高的教师深知教学与科研相互消长的关系,善于运用自身所学的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日常教学,不断以科学理论为标准总结日常教学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地根据教育科学理论来调整教学细节,以求解决问题完善教学.教育科研意识高的教师还善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科学素养,熟悉本学科的科研发展新动向、新成果,知道如何根据所掌握的新动向、新成果来指导自身的科研及教学.中国的教育要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要继续推进,各高校要培养出有较强综合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就要求教师优化教育科研意识,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优化教育科研意识的必要性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指出:“应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创新人才,自然离不开创新教育.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以“独自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强,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地.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及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教育科研意识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科研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就要依赖教育科学研究.没有教育科研工作的反复实践求证,教学改革将是盲目而缺乏科学依据的.通过科学研究,教师才能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根据市场的真正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方向.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态势,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技新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意识到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对自身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优化教育科研意识的途径

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薄弱,效能低下,就难以在科研工作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而科研工作的相对滞后会反过来影响教学改革的进程,进而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中心,科研是保障,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教师应端正思想,明确认识,有意识地将科研方法运用于教学,让科研为教学怎么写作,并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寻找科研突破口,以教学促进科研,真正实现教研有机结合.

2、培养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个体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现实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体验.问题意识集聚着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驱使人们积极思维,质疑释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这就是创新.凯米斯和卡(N.carr)认为,教师不应把专家的检测设视为理所当然,而应“积极主动地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检测设和验证检测设”,“研究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带着改革的思想去实施教学,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才能解决问题.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提出_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应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在日常教学、科研、学习中发现问题.

3、掌握科研知识与方法.具有科学素养的教师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探求答案及解决方法.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为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方法基础,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与方法推进教学改革.

4、强化专业知识,做“专家型教师”.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领域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新的理论与观点层出不穷.作为同时担当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教师,更应该努力使自己始终站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前列,与时代同步,做“专家型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观察事物的洞察力三个方面: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也更善于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以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保证解决问题的较高效率.在观察事物的洞察力方面,专家型教师能够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找出问题的相似性,运用类推重新建构手边问题的表征,最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新颖而恰当的解答.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为自身专业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比如,现代教学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技巧,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的制作及网络教学等,教师不应忽视此类相关知识的学习.高校应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创造条件为各年龄层次的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

5、将创新意识引入教学与科研.创新意识是指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探索研究未来事物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实现新陈代谢的具有自觉性、创造性和超前性的心理及行为倾向.现代教育提倡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专家型教师”特征的理解中提到,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及教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创见性,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提出创见性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简言之,“专家型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即“专家型教师”也应是“创新性教师”.创新型教师不仅应在教学上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在科研上也应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理解为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对科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善于发掘科研切入点,熟知本专业前沿研究,善于从国内外科技文献或各种学术交流中发现科研新领域,热心于通过创新型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教师应善于将教学改革措施、经验及设想变为行动,勇于尝试,并转化为文字,进行总结,推进相互交流与合作.

6、提高科研效能.教师不仅应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效能,在科研工作中也应具有较高的效能感.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菲德勒认为,效能指一个群体执行其基本分配任务所能取得成功的程度.高校教师在现实的工作与学习中,因较为偏重教学,容易忽略科研方面的效能问题,从而影响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进程.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科研工作也应该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深思熟虑的行为.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有计划,善于发现新的研究角度或新的革新措施,并有意识地将科研效能放在科研工作首位.

7、善于反思.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1992年,格里菲斯和坦恩进一步提出:反思性实践在个人理论(personaltheory)和公共理论(publictheory)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应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求不断优化教学与科研工作.

8、善于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学习及科研工作中引入“合作学习”理论,“有利于教师获得专业支持,形成专业自信心,巩固专业理想,解除教师的职业孤独”.教师在教学、科研、专业学习等方面能够进行的合作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教学上可包括教学展示、教学观摩、教学评估等;在科研上包括经验交流、反思等;而在专业学习上可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切磋和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整体上促进教师集体科研及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意识及教育科研意识,实现全体教师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9、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良好的科研氛围可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科研兴趣.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并出台一整套完善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对待,以提高教师怎么写作意识及科研积极性.营造科研氛围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包括政策引导、舆论宣传、教师进修、各种研讨会、各种讲座、与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的见面会、自办学术团体或沙龙、做好“传帮带”工作等等.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成功的教学科研实践及成果进一步铺开,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内容,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深化教学改革,使专业知识的教育跟上学科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高校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对高校的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整体工作效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影响高校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并举,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强化科研效能,以科研促进教学,优化教学,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