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收视现状\问题

点赞:30736 浏览:1363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07年夏天以来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在世界蔓延,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影响.2007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逐渐由牛市转为熊市,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媒体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本文选取第一财经频道为个案,研究其收视现状和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的收视变动特点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证券行情波动挑战的策略.

【关 键 词】全球金融危机,财经媒体,收视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牛熊转换

20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隔一年之后,以2008年9月14日(当地时间)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再次爆发并进一步恶化,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许多国家的股市指数创近年新低.许多专家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更为严重的危机.”[1]一时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股市崩盘,国家财政破产,大萧条,经济危机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字眼在媒体频频.

在国内,中国股市经历了大喜大悲的牛熊转换的过程.2006年―2007年10月,中国A股出现了难得的股市大牛市.国民的投资热情也大大高涨,甚至达到全民炒股的程度.到2007年5月底,中国股市开户数突破1亿大关.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冲到6124.04点的历史性的高位.但是,从2007年10月16日之后上证指数持续下跌,到2008年10月上证指数盘中跌到最低1664.93点,短短一年时间下跌幅度达70%以上.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底“短短一年股民人均亏损38万元,股市每天蒸发913亿市值.”[2]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提出

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电视财经类节目异军突起,成为收视上涨最快的电视节目类型,“这可能与股票、基金一片大好的形势有关.”[3]投资者尤其是股民对财经媒体包括电视财经媒体非常关注.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股市牛熊转换及持续下跌中,投资者信心倍受打击,行情低迷不振,人人自危.在这样严峻的时刻,以投资者特别是股民为重要收视对象的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节目收视现状如何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对专业电视财经媒体财经节目的收视方面带来哪些挑战和变动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艾杰比尼尔森电视收视数据,以第一财经频道为案例,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的时间段,实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专业电视财经节目进行研究,详细描述现状、深入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具体如下:

(一)收视数据

对于电视财经节目来说,收视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收视率是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上做出决策的重要指标.而广告主和广告商更是对收视率保持着最大的敏感,可以说,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和电视广告交易市场的通用货币.[4]因此,从收视率出发并结合触达率、受众结构等数据研究电视财经媒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是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有着电视收视方面的悠久历史和实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

(二)个案选取

本文选取第一财经频道为案例进行研究的理由是:

第一财经频道是开办历史比较长的专业电视财经频道,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根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1月26日发布的相关报告,第一财经品牌商业价值已经超过168亿.[5]第一财经频道影响力比较大,有一定典型性.

(三)研究的时间节点

在时间节点上,本文主要选取了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之间的收视数据(个别地方也采用了2007年1-9月的数据).在这13个月里上证综指从历史性高位到近两年的最低点,有强烈的对比性.

(四)收视市场的选择

在收视市场选择上,选择在上海市场和大上海市场(根据尼尔森提供的数据,上海市场指市区,大上海市场把郊区也包括在内).原因如下:一是第一财经频道位于上海,在本地收看较为方便.二是上海市场的人口容量比较大,“至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达1378.8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858.08万人”[6],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第一财经频道的收视情况.三是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股民比例更多一些.把上海市场(及大上海市场)作为收视市场样本有一定典型意义.

三、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媒体收视现状、问题及变动特点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先对第一财经频道节目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再对第一财经频道的收视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包括长期特点、短期特点、工作日和节检测日特点、受众结构特点.研究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第一财经节目编排特点

第一财经频道每天播出时长稳定,栏目名称设置稳定,财经特色明显,专业性较强.在节目编排上,每天播出时间大约20小时,休台时间为4小时,从栏目设置来看,第一财经频道的节目内容几乎都和财经有关系,财经特色非常明显,专业性也较强.工作日(股市交易日)节目全程追踪股市交易,节目以面向股市的证券节目为主,时效性强.节检测日的节目则时效性稍弱,侧重深入分析.

(二)第一财经频道长期收视特点分析

在长期收视特点分析上,本文选取了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共13个月第一财经频道的收视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伴随着证券行情的持续下行,收视率从长期看有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低于行情指数下跌幅度,到了一定程度有下降趋势趋缓保持稳定的迹象.

从图1看,上证综指的月度指数是逐波下跌,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跌幅达71%.而同期上海市场收视率从0.5下降到0.4,下降幅度仅为20%,甚至在2008年1月还达到0.7,为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的月度最高收视率.在2008年8、9、10三个月虽然上证综指不断下跌,而上海市场收视率均保持了稳定,均为0.4.

(2)相对于收视率下降幅度而言,触达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长期证券行情低迷也会导致触达率的不断下降.在上证综指下跌71%的同期,上海市场触达率从2007年10月的19.9%下降到2008年10月的18.2%,下降幅度很小,仅为8.5%.大上海市场触达率从17.1%下降为14.7%,下降幅度为14%.两个市场的触达率下降幅度远远低于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但从较长一段时间看,触达率也呈现下降特点.

(3)受众忠诚度伴随证券行情下行而呈现降低趋势,但到了一个程度时受众忠诚度提高.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第一财经频道受众月忠诚度曲线来看,受众忠诚度呈现下降趋势.但从2008年8月―10月的数据看,第一财经频道的月平均触达率不断下降,而月平均收视率保持了稳定,这表明受众忠诚度经过持续下降后,在一定时间段趋于稳定并呈现阶段性上升态势.

(4)从13个月的月走势图来看,收视率波动比触达率波动大.但从2008年7月之后的数据看,上海市场的触达率在2008年7月创出13个月的最高点(21.4%,与2008年1月相同)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幅度较小),而同期上海市场收视率却保持平稳,8月份比七月份有所下降后,在8、9、10三个月保持了收视率稳定不变.在2008年8、9、10三个月的收视率和触达率数据形成鲜明对比.而同期在股市方面,上证综指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股市开始加速暴跌,场内资金开始加速逃离股市,之前市场期盼的奥运行情彻底破灭,触达率从2008年7月后逐月下降,也从收视方面表明股票市场人气的持续下降.而收视率在2008年8月--10月稳定和同期受众忠诚度上升表明:收视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收视群体呈现稳定迹象,即核心受众群保持了一定稳定.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收视现状\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第一财经频道短期(一个月左右)收视特点分析

在短期(一个月左右)收视特点上,研究发现:短期收视率与行情变动没有直接联动关系,但上证指数单日大幅波动或暴跌对当日或次日收视率触达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为了更明显地看出短期收视的特点,本文选择了2007年10月和2008年10月进行了对比,数据均为股市交易日(工作日)的数据.

(1)短期收视率(比如:一个月左右)与行情变动没有直接联动关系,收视群体较为稳定.

从图2可以看出,2007年10月前半月上证指数持续上涨并在10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但收视率并没有持续上升,反而比较平稳,甚至在上海市场2007年10月11日收视率比前一天大幅下滑,而前一天上证指数是小幅上涨的,当天上证指数还上涨2.46%.这一天实际上是2007年10月的最低收视率.大上海市场也与此类似.

把2008年10月的收视数据与同期上证指数进行对比,可以更明显看出,在上证指数不断下滑,在10月份下跌24.63%时,收视率和触达率只是来回波动并没有出现一路下滑的现象,上海市场收视率大多保持在0.5的水平.

(2)上证综指单日大幅波动或暴跌对当日或次日收视率触达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7年10月12日上海市场收视率从前一天的0.7急升到0.9,与此相对应,10月12日上证综指大幅波动,连续六天上涨之后在盘中从大跌254.42点(-4.3%)到下午收盘前突然拉起,收盘时仅仅下跌9.97点(0.17%),而全天振幅达达5%以上(300.55点).这一天上证综指创出历史新高,并大幅波动.上证综指的剧烈波动引起了受众的极大关注,收视率和触达率也有较大上升.10月25日上证综指暴跌4.8%,当天收视率为0.8,而其前一天和后一天上证综指为小幅上涨,收视率均为0.7.2007年10月11日上证综指在进入十月后连续三天上涨后又大涨2.46%,而收视率却从前一天的0.9急降为0.7.2007年10月18日上证综指大跌3.5%,收视率从前一天的0.8上升到0.9.2008年10月17日上证指数在连续下跌三天后上涨1.08%,当天收视率由前一天的0.5上升到0.6.

比较而言,从整体上看,2008年10月单日收视率受大盘大跌或大幅波动的影响比2007年10月要小一些.

(四)工作日(股市交易日)与节检测日的收视对比

在第一财经频道工作日(股市交易日)与节检测日(周六周日)的收视对比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周六和周日的收视率和触达率明显下滑,尤其是收视率呈现剧烈下降特点.如:2007年10月13日-14日,收视率由平时的0.7-0.9剧降为0.2-0.3,10月20日和21日收视率急降为0.1-0.2.而2008年10月呈现类似特点,如:2008年10月10-11日,收视率由平时的0.3-0.4急降为0.1.10月18日-19日,10月25日-26日情况与此类似.周六和周日的收视率仅为工作日的1/4―1/3左右.

第一财经频道工作日收视率与周六周日(节检测日)呈现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果由于较高收视率的工作日被认为是黄金时段的话,周六周日的时段则不幸沦为“垃圾时段”.这是电视财经媒体需要高度重视的现象,如何改善节检测日期间的收视状况将是重要课题.

(五)每日不同时段收视对比

由于本文重点着眼于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牛熊转换给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重点研究和发现宏观的趋势和整体特点,而不在微观层面专门针对某一个节目(栏目)进行分析,所以在每天不同时段的节目分析上,直接采用按每天节目播出的时间段进行收视分析.选用的时间段有三个:07:00―09:15,09:15―11:30,13:00-15:00.第一个是股市开盘前的时间段,后两个是股市交易期间的时间段(9点15分开始集合竞价,9点30分正式交易).选择的具体月份是:2007年10月(工作日数据)和2008年10月(工作日数据).市场为上海市场.具体结果如图4:

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三个时段的节目收视率、触达率、占有率与2007年10月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三个时段的节目,以上午段的节目(09:15-11:30)收视情况最好,其次为下午段(13:00-15:00),最后是早间时段(07:00-09:15).

(六)受众特征和变动特点分析

在受众结构变动特点分析上,本文选取了2007年10和2008年10月的受众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排除“10.1”长检测的影响,实际数据的区间为2007年10月8日-31日和2008年10月6日-31日.在受众性别分析中还用了2007年1月-10月和2008年1月-10的月度数据进行对比.

(1)受众性别分析

从2008年和2007年的各10个月的数据整体对比来看,第一财经频道的男性受众比例多于女性,并在股市行情下跌过程中呈上升趋势.

而在不同性别收视率对比上,同一时期内男女受众的收视率上没有明显差别(上海市场2007年10月男性和女性受众收视率均为0.6%,2008年10月均为0.4%),在整体收视率下降的同时,男女受众的收视率也同时下降,但没有出现某一性别人群收视率明显下降或明显上升的现象,2007年10月受众男女比例很相近,伴随着股市行情的持续下跌,到2008年10月男性比例明显上升.具体见图5.

(2)受众年龄特征分析

从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比例对比看,35岁以上的人群占了第一财经频道受众的绝大部分.2007年10月和2008年10月,35岁以上的受众比例分别占92%和86%.45岁以上人群是第一财经频道收视的主体,无论是2007年10月还是2008年10月其比例均占70%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如下:一是关注财经节目的很多受众是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一般都有一定经济能力.而35岁以上年龄段的受众经济实力更高一些,二是年轻人在股市交易日可能收看电视节目不方便,而年纪较大的的人群相对时间更充裕.三是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不少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转而通过互联网了解财经信息和行情信息.

(3)第一财经频道受众文化层次分析

对2007年10和2008年10月第一财经频道受众的文化层次的分析显示:文化层次较高的受众收视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受众,伴随收视率下降和证券行情下行,文化层次较高的受众比例上升.

从两个时间段的数据看,初中文化程度的受众收视率最高,但下降幅度最大,而高中及以上文化层次的受众收视率较为平稳,下降幅度较小.高中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众比例有上升趋势,其中:在上海市场,高中文化所占比例从34%上升到3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27%上升到31%.

四、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节目的应对策略探讨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行情持续低迷对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带来了很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收视率、触达率、受众忠诚度下降及其所反映的受众群流失、节检测日时段收视率严重下降等.同时,还应注意到,2007年10月以来,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受众结构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财经媒体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在策略上进行一定调整.

当前,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危机还可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很多投资大师和专家认为这是百年不遇的危机,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部分实体经济领域,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和二次探底的可能.世行行长佐利克认为“金融危机已演变成经济危机.”[7]甚至到了2008年12月全球上演大幅降息接力赛,经济下滑已超出预料.[8]在国内,中国经济在多年高速增长后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国际国内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证券市场的波动将成为常态.在严峻的国内外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已经并且还将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

在看到巨大挑战和困难的同时,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应正视挑战和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以图把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笔者在前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业界的一些经验做法,提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一)坚持内容为王,突出专业性,不断提升节目质量

媒介产业素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对于专业财经媒体来说,尤其是在当前,传播载体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受众着重看的仍然是内容,毕竟节目内容是关系到受众投资的真金白银和投资安全.因此,内容为王仍然是当前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重要准则.

对于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虽然从长期看电视财经媒体收视情况受到证券行情持续下行的不利影响,但短期内不必过于担心不利影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受众需求上来,为受众提供更好的“内容”.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2008年9月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推出《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对全球金融危机进行深入报道,推出后广受欢迎,为电视财经媒体树立了典范.第一财经频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加强报道和分析,其节目得到受众的认可,在2008年10月股市指数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保持了收视率的稳定.

(二)加强品牌开发,打造精品栏目和节目

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应注重打造品牌频道和品牌节目栏目,“而品牌栏目的打造,必须是经过扎扎实实的行动,将一定的品牌理念外化为一种可视的品牌符号.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并接受检验的复杂过程.”[9]品牌栏目(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相对稳定和较多的受众.第一财经频道的做法是:保持节目名称相对固定,方便受众收看.研究显示,第一财经频道的很多栏目的名称保持两年以上,易于被受众熟知.如:工作日18:00的《今日股市》,21点的《财经夜行线》等节目由于名称固定、时间段固定,很多受众可以方便地在此时间段收看,成为忠实受众,这些节目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创新思维,科学设置栏目和节目

从本文研究结果看,由于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受众定位是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所以在工作日的收视率较高,但在周六周日的收视率往往较大幅度下降.如:第一财经频道周六和周日的收视率仅为工作日的1/3―1/4.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段是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2009年8月改名前的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做法值得地方财经媒体借鉴.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是以经济资讯为核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怎么写作频道.CCTV-2平日节目精耕细作,周末节目创新编排,奉献观众检测日大餐.[10]

在节检测日节目编排设置上,笔者以为有四类节目可以重点考虑.一是反映财经历史的纪录片.二是创办财经类的娱乐节目.把娱乐性与财经内容有效结合,增加感染力.三是播出反映财经和商业竞争内容类的电视剧,可以对商业竞争进行.四是直接移入其它与财经内容无关的节目.

(四)进行娱乐化探索

专业电视财经节目是否可以娱乐化,学界和业界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认为,电视媒体因“财经”二字便过分追求专业化,容易费力不讨好.他提出财经节目娱乐化的方向.[11]有学者提出:财经新闻也可以娱乐,并提出娱乐手法包括:内容上的娱乐性和形式上的娱乐性.[12]笔者以为,专业电视财经媒体的娱乐化最常见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在财经节目中增加娱乐元素.如:节目嘉宾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给受众以投资启迪,通过受众参与等形式增加节目娱乐性看点等,让受众能收看节目时更加轻松一些.

二是直接在专业电视财经媒体中设立娱乐节目.如前文所述,可以在收视情况一直不太好的节检测日大胆设立娱乐性节目,充分开发节检测日节目时段.设立娱乐节目包括与财经内容有关的娱乐节目和与财经内容无关的娱乐节目.相比而言,后者更加大众化,更能有效开发节检测日的时段.但与其让部分时段浪费,不如大胆开拓.娱乐性内容一样可以在专业财经媒体大方光芒.财经节目娱乐化有待业界的继续探索,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这种节目形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13]

(五)正视收视率变动,对收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收视率背后表示的是电视观众的数量,也就是电视媒体要出售给广告商的“商品”数量.电视媒体要从广告商那里获取经济利益,就必须对广告商提供观众这种“商品”,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电视媒体当然要重视收视率了.“由于财经节目的收视率远小于娱乐性节目”,[14]在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评价面前,财经节目往往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步.从本文研究结果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财经节目收视率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到了一定程度后,收视率也会保持稳定(如:2008年10月的第一财经频道收视率).收视率一定程度和某一阶段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电视财经节目已经走入绝境,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电视财经节目的收视率.

1、不能简单地把财经节目(频道)与娱乐节目简单进行收视率绝对值的比较.过于追求短期收视率容易忽视对财经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报道,反而容易导致节目质量的下降,最终导致收视率不断下降.

2、由于财经节目受众的特殊性,节目影响力要大于收视率所显示的表面现象.财经节目的受众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往往是全家都参与投资决策的.换句话说,“一人写股,全家关心”.常常可以听到一家人在一起讨论如何投资、如何写股的现象.表面上节目收视率背后实际上还在影响更多的受众.

(六)细分受众市场,提高传播的有效性

电视财经节目要面向受众,必须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分类方法有很多,前文研究结果中已经对受众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和收入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为电视财经媒体设置栏目、制作节目提供了参考依据.这里笔者想从投资角度进一步对受众进行细分.

从投资的角度,总体而言,收看电视财经节目的受众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专业投资者,他们把投资作为自己的主业,第二类是在证券市场(也包括其它投资市场)投资并被严重套牢的群体.第三类是相对业余的投资者,力图通过短线操作获得投资收益最大化,或把损失尽量减少,第四类是有投资意向的群体.他们试图通过了解一些财经信息,为自己的投资把把方向.

电视财经媒体有必要对这四类受众进行分析,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节目.比如:前两类受众更关心行情实时动态,需要技术性指导和动态信息怎么写作.第三类往往在证券行情大跌时密切关注,企图寻找抄底机会.第四类受众关注的节目可能时效性没有前面几类受众关注的节目时效性强.对受众进行细分,有利于财经节目制作方分门别类,提高传播有效性.

(七)制定预案,应对重大经济事件发生,及时调整节目设置和内容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大事随时可能发生并对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影响.比如: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全球央行联手降息,出台重大政策等.这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必将对证券行情和经济走向产生大的影响,受众亟需了解详情和影响.电视财经媒体要提前制定预案,及时对节目内容和进行灵活调整,进行深度解读.一旦证券行情转换,立即加大技术指导性的财经节目份量.在应对重大经济事件方面,CCTV―2于2008年9月20日推出的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是很好的典范,节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五、结论

通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第一财经频道的收视现状和特点变动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发现:(一)从长期看,伴随着证券行情的持续下行,收视率和触达率从长期看有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低于行情指数下跌幅度,到了一定程度有下降趋势趋缓保持稳定的迹象.(二)短期收视率(一个月内)与行情变动没有直接联动关系,但上证综指单日大幅波动或暴跌对当日或次日收视率和触达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证券行情低迷的背景下专业电视财经媒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应对,比如: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加强品牌开发,科学设置栏目和节目,进行娱乐化探索,正视收视率变动,对收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细分受众市场,制定预案,应对重大经济和政治事件发生等.

以上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重点着眼于专业电视财经频道收视的趋势和变动特点,没有专门选取具体栏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的应对策略也是初步的.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即使将来危机结束,如何在走出危机后进行投资也是受众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我国股市期货推出之后,单边上扬的市场结束,证券行情的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专业电视财经媒体面对的挑战还可能呈现在不同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电视财经频道的收视情况还会有新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注释:

[1]美国金融专家:次贷危机比上世纪大萧条还严重[EB/OL].新华网,20080811.

[2]李成:短短一年股民人均亏损38万[N].广州日报,20081031(A6).

[3]刘玮:财经类节目收视上涨最快[N].新京报,20071016(C01).

[4]张小玲:真实是数据的灵魂[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7(3).

[5]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第一财经品牌商业价值168亿[EB/OL].第一财经网站l,20090501.

[7]周凯、伏昕:世行行长佐利克认为“金融危机已演变成经济危机”[N].新闻晨报,20081123(A02).

[8]马岚:全球上演大幅降息接力赛经济下滑已超出预料[N].京华时报,20081204

[9]徐开元、邓长海:《天生我财》与品牌创建和拓展[J].新闻前哨,2008(5).

[10]频道简介.CCTV-2(经济频道)[EB/OL].省略tv./homepage/profile/02/,20090130(原经济频道简介)

[11]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9-170).

[12]郑晓丹:析我国电视财经新闻的发展走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5期,第12页

[13]唐俊:论我国广播电视财经媒体的发展趋势[J].新闻界,2007(4).

[14]江远涛:电视财经节目如何走出困境[J].经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