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动员――政治动员内涵的政治学

点赞:21424 浏览:955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政治动员是政治学上重要的概念,但国内政治学界对政治动员研究甚少,尤其是缺乏对政治动员概念的准确界定和科学阐释,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政治动员已有研究成果,科学界定政治动员的概念,并对政治动员的主体、客体、模式、方式和目标等基本要素做出深入阐述,抛砖引玉,以期对学界研究有所实益.

【关 键 词 】政治动员 主体客体模式目标

1.政治动员概念考察与界定

在中国当代政治学界,对于政治动员的定义颇多,例如《政治工作大词典》指:“为保证作战或其他重大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思想发动工作”[1];《中国小百科全书》将“政治动员”定义为:“指一定的政治主体如政党、政治集团等,为聚集力量,实现某一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宣传、政治鼓动等行为”[2];施雪华认为:“政治动员是政治领导主体以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去诱导和说服政治领导客体,赢得被领导者的认同和支持,取得被领导者的自愿服从和主动配合,以实现政治决策规定的目标和任务”[3].

尽管上述定义大相径庭,但笔者试从它们中仍可找出揭示其本质的共同属性:

1.1 无论何种定义,政治动员都可以抽象为:政治动员的主体、客体、手段、目标四个要素.

1.2 政治动员具有自上而下性.是指政治动员的过程是由国家到社会,自上而下的过程.“一个社会的政治变革需要广泛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这种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等往往是以政党为核心展开.由政党提出政治目标,联系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去实现这一政治目标”这这一过程中,政治动员的主体是主动动员,动员客体是被动参与的.

1.3 政治动员具有广泛性.主要指动员的客体或者对象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此,在动员的范围上和参与的范围上,也就具有广泛性.也就是说,政治动员主体必须采取一系列动员手段,将动员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或者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身上,让他们了解政治动员的目标,了解政治主体的活动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主动参与政治过程.

综上,政治动员的是指政治主体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采用宣传和鼓舞等政治手段,影响政治客体的政治态度,使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的过程.下文对政治动员基本要素做出详细分析.

2.政治动员的主体分析

“在政治哲学中,政治主体指政治行为的承担者.政治动员是政治行为的重要内容,因此政治动员的主体就是政治主体.政治主体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政治主体是“政治系统中的所有人”,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社会政治组织以及政治家、公职人员、公民等政治个体.狭义上讲,政治主体是“相对运作中的政治权力以及政治权力宰制范围内的一般社会成员而言,执掌和操作政治权力的成员构成政治主体”,也就是政党和国家机关.本文所指即为狭义的政治主体.其中,政党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国家政权所展开,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或控制政权,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表达、综合本阶级的利益愿望,组织和引导本阶级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政党是“以保证、维持其领袖对政府的操纵为目标,并试图通过控制手段给予其成员以某种理念和物质利益的稳定集团组织”[4].因此,政府是政治动员主体中的辅助领导者.

3.政治动员的客体分析

相对于政治动员的主体政府、政党而言,政治动员的客体即政治动员主体的政治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是指政治系统中的大多数人,即公民.在现代政治的视域中,政治“不仅是一种从国家权力产生,国家权力结构,到公民权利保护的国家制度,也是一种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广泛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的生活方式”,因此,为了保证政治权力主体的统治合法性,以及为了实现公民对于政治过程的参与,政治权力主体必须动员公民支持政治主体的行为.

4.政治动员的模式和方式

政治动员的模式根据其所处的不同的时期分为革命型动员和参与型动员.革命型动员是指在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军事动员.这种动员模式一般由参加和领导战争的政党发起,通过构建民族危机或阶级矛盾为动员的议题,引起大多数民众的救亡或者阶级怨恨情绪,获得民众对于战争的认同,激发民众的战争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对于战争的人力或者物力的支持,这一动员模式对于战争胜利有重要作用.认为政治动员“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5].简而言之,参与型动员发挥现代的精神,强调作为国家实际主人的公民通过参加选举和参加政治社团等方式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对于政治体系(包括政治制度的构建、政治领导人的产生、公共政策的选择与贯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政治动员方式,就是政治动员主体为实现政治目标而作用于政治动员客体的策略、方法、手段、途径,它是政治动员模式的具体化.具体而言,政治动员方式包括:

4.1 意识形态型动员.即政治动员主体建立有利于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意识形态,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将其灌输给民众,使普通民众从心里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对动员主体的政治行为产生认同和支持.意识形态的巨大功能体现在它能够在政治主体的反复宣传下,以一种政治信仰的方式深入人心,即“意识形态的权力”.意识形态型动员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动员主体的政治行为获得动员客体心理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的支持,易于建立动员主体的合法性,而合法性具有强大的功能,“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之信仰的能力”[6].

4.2 组织型动员.主要指借助作为政治动员主体的政党和政府既有的组织进行政治动员.政党和政府具有严格的组织体系,包括政党的垂直控制体系、政府的层级组织体系以及官僚制结构体系等.组织型动员的优点在于与群众联系紧密,“这种有效的政治动员组织一直深入到基层,每个基层组织都有很强的战斗力,这就使整体政治动员工作深入而广泛,不易脱离群众”,并且操作性强,“由政党层面来进行操作,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比较容易通过大型活动进行政治动员”[7].

4.3 媒体型动员.指通过大众媒体进行政治动员,动员主体借助新闻媒介让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政策等被广大民众认识和接受,并主导社会舆论,引导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激发大众政治参与热情,形成政治行动.尤其是“随着新传媒的出现,交往形式本身也发生了改变,它们的影响极具渗透力,超过了任何报刊所能达到的程度”[8],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动员效果日益加强.

5.政治动员的目标分析

政治动员的目标,主要是指政治主体通过发动政治动员所要实现的效果,从功能上说,它分为两个目标:

5.1 促进政治认同,获得或者维护政治合法性.政治认同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公民对由政府、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方式等所构成的政治体系的自觉接受和服从,进而在政治行为上积极参与、维护并促进政治体系发展的政治参与过程.政治认同对于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政治统治的稳固,都必须以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为基础等这种认同不仅出于一定的观念、文化的影响,而且必然以民众对政治统治实际行为的认识为基础,也就是说以被统治者对政权履行职能的效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民众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基础,即以国家的政治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为基础”,因此政治动员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向民众解释政府和政党的政治行为是代表人民利益,具有合理性,进而获得民众对于其行为的理解和心理认同,提高动员主体的政治威信,维护动员主体的合法性.

5.2 促进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就是公民对政治过程的介入.政治参与分为自动的参与和动员的参与两种类型.自动的参与是公民在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意识到参与的必要性而主动地参与政治过程.动员的参与是公民在政治动员主体的号召和鼓动下,被动地参与政治过程[9].这样的参与不仅具有被动参与的特点,而且参与过程的发展也往往由号召和发动政治参与的政治组织来把握.“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10],因此,政治参与可以为政治主体的政治行动提供丰富的政治资源,比如人力资源以及有广泛的政治认同产生的合法性资源等.

政治动员――政治动员内涵的政治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政治动员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政治目标、军事目标和经济目标,核心是政治目标.政治目标包括:赢得选举、掌握国家政权,贯彻和落实公共政策等.军事目标主要是动员民众支持或者参与政治主体的军事行动.经济目标是指获得民众对于经济制度、政策的支持.这三个目标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地位,比如,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政治动员的目标主要以军事目标为主,其他为辅,一个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的国家,政治动员的目标则以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为主.

6.结语

在对政治动员的主体、客体、方式和模式、目标等基本要素做出多维度深入分析后可知,当代政治学上的政治动员即不同于一般词源学上的“动员”,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动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政治动员这一概念已成为一个包含主体、客体、方式和模式以及目标等基本要素,具有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的学术概念.这也提示我们,在做任何学术研究前,首先应当科学界定学术概念的本质内涵,以防混淆词源上的概念和学术上的概念、历史上的概念和当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