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材激发兴趣

点赞:9782 浏览:42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哲学是一门较抽象的科学,这一特征决定了哲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如何使哲学教学富有实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将是直接动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哲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哲学学习的兴趣.

关 键 词 :哲学,趣味性,时代性

哲学原理深奥、抽象,上探宇宙奥秘、下探生命真谛,教师常用浅显生动的材料说明哲学观点,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但要用个别的、具体的事例去说明一般的、普遍的理论确非易事,因此要精心鉴别、仔细筛选材料,扼要而透彻的论证理论、揭示联系、反映本质、说明问题.在哲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如寓言、笑话、诗词、成语等等,如果不加选择,就有可能会沦为庸俗化.因而教师在选材时,要以学生理解哲学原理的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为目的,找一些针对性强、趣味性浓、参与性高、时代性强的材料,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材料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哲学蕴含的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笑话、寓言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且趣味性强.如果生搬硬套地使用这些材料,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只为教学需要而用,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不能激起其求知欲,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选材时首先考虑材料的趣味性,这不仅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而且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使沉闷的课堂活跃,有助于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讲《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这一框提时,先给学生讲了《勇敢的牧师》的笑话,其大意是,一艘轮船在航行的途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问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甫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好差一个救生圈!”在阵阵笑声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悟到有神论(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及无神论(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传授了知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一些“趣例”,可以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二、注重材料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哲学反映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是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认识.从认识过程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人们的认识总是从对具体、生动、形象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开始的.因此,教学中应该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遇到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哲理性的认识.运用材料的形象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刻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是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哲学.如在讲“运动与静止”时,我选择了先让同学们看“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同学们被形象的动画所吸引,兴趣勃勃,看完后同学们很容易总结出:船在不停的运动,剑落入江心,从刻在船上的记号处怎么能找到剑呢!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

三、注重材料的时代性,永葆学生学习的兴趣

深刻的哲学道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与现实相脱节,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使知识变得教条化、抽象化,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实,政治课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因此,哲学课教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社会现状,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政治课的目标.因此,哲学课要引导学生“睁眼看世界”,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能钻进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要努力使他们的思想搭上飞奔的时代列车,树立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收看《新闻联播》成了学生必修的功课.有一次,《新闻联播》播报我国正加大力度,惩治污吏,学生听了颇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治表不治本,空口说白话.我了解这一情况,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在讲授“内因和外因”时,提到,并赞扬了大家大胆质疑的精神,但请大家听完一则故事,再重新发表一下意见.于是我讲了一则“贪泉”的寓言:相传广州附近有一口“贪泉”,饮之贪得无厌.东晋吴隐之受命赴任广州刺史,对此却不以为然,大胆饮之.到任后,吴隐之勤谨清正,整肃贪腐,为民称颂.听后大家议论纷纷,得出结论,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说明一个人贪与不贪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廉政意识及政治体制的完善程度,同时这则寓言也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这一哲理.这样既有效的传授了知识,又解了学生的疑惑,同时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使他们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运用材料加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点燃不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精心的选择材料,采用各种形式,如讨论、模拟、实验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真正实现教和学互动.比如,哲学教材中有许多大家耳熟的材料,对此,他们是漫不经心,未必引起重视,如果换一种方式,由学生参与来改变或创新一些材料,效果将大相径庭.于是对教材中的材料,我是这样处理这些成语的:我先出示了“对牛弹琴”、“杞人忧天”、“心想事成”、“知足常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几条成语,请学生改动这些成语,说明哲理.并做了示范,如“对牛弹琴”,其实“对牛也可以弹琴”,因为实验证明,澳洲肥牛边听音乐边吃草有助于其吸收、消化、和成长,不能武断的讲“对牛弹琴”,要视情况而定,所以“对牛也可弹琴”说明了一条深刻的哲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顿时学生来了兴趣,经过热烈地讨论,他们达成一致,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精心选材激发兴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杞人忧天”――“杞人怎能不忧天”:说明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惩罚,

“心想事成”――“心想未必事成”:揭示物质的决定作用比意识的能动作用更重要,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安于现状、思想僵化的旧观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等等.

讨论完这些成语,学生意犹未尽,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在哲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材料,特别是科学合理地运用材料的趣味性、形象性、时代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就能有效地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让枯燥的哲学理论鲜活起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