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点哲学气质

点赞:17646 浏览:809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有两个缘由.第一个是今年的2013年第一期《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施久铭的《教育,要让人看得见》一文,提出了一个命题:让教师沾染点哲学气质;另一个是源于今年4月在北京挂职学习期间的一次访谈.

前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是所有教室里都应该拥有的两堂课,它们打开了那扇让人看见自我的门,有可能会启发人的一生.”

后者是2013年4月,我在北京教育学院挂职培训期间,曾经对数学教育专家张丹教授做过一次访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张丹说:“马上能跳出来的,不是数学教育的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而且说实话我没有看完.我看的是序,他讲什么是哲学,有三个最基本问题:解决的是切要的问题,从切要处提出问题,从切要处提出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从最基本的地方提出问题,用最基本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提出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您影响最深的人是谁?张丹说对她影响很深的人有4个,其中之一是东北师大的史宁中校长.“他是一个智者,绝对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让我从本原去想问题,他从来不看教育书,但是他所有的哲学书都看过.他让我学会从头去问,如归纳推理,他会问:谁第一个提出归纳推理?他为什么提出归纳推理?什么是归纳推理?”

正是以上的阅读心得和交流,使我感受到教师一旦“沾染”上哲学的气质,这种气质会使教师更容易理解儿童,更能帮助教师顺利的行走.

不能省略孩子成长的阳光

施久铭在文章里说:“在教育里,有一个价值共识逐渐为我们所接受.那就是无论何种课程都要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把成人的标准作为儿童教育的目标,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苛求儿童思维,而是去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向儿童学习,陪他们一起成长等对穿行于两个世界中的教师而言,除了拥有上述的儿童视角外,还应该具备哲学的眼光.”

我们现在倡导生本课堂,强调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我在和张丹教授交流的时候,聊到了对学生的研究.张教授说,现在我们真正感觉到研究学生真的太重要,而且要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内容是学生能独立学会的,是可以和同伴交流才能学会的.这些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学会,那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如果他能自己学会,这条路是怎么走的?孩子的路是很丰富的,从这里走到校门口,路有好几条,但我们的教材只提供了一条路,很多孩子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各个版本的教材又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想法是很多种的,教材只能提供一种,但作为教师,你必须知道,你得先知道人家有几条,然后才说怎么办.

教师应有点哲学气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有一个故事曾经被很多人反复的提过:

曾经某地蕨菜出口某国,据说蕨菜收割后需经阳光晒干,包装后运抵目的地,只要水一泡就会新鲜如初,生意十分兴旺.

后来本地一些聪明人嫌晒蕨菜靠天,于是用火烘干蕨菜,包装后运抵某国,但却发现无论怎么用水泡却始终干瘦,无法新鲜,蕨菜生意就这样没了.

这个故事说明阳光是不能省略的.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个阳光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习探究、讨论感悟的过程,是知识的内涵,是“无”,是“阴”,是“体”,是知识的本质.这种对内涵的感悟和体验是学习的真正乐趣所在,是不能省略的.比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让学生操作、探究、体验、感悟,因为这是学生生命成长不能省略的阳光.

教师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路径,以生为本,走向对学的研究,走向学本课堂,让阳光照耀儿童生命成长的心路,这样的教师就是沾染了哲学气质的教师.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省略了阳光,比如吊瓶高考预备班,比如钱理群为之痛苦的“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怎么写作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孩子成长历程中的阳光被阴霾遮蔽.沾染哲学气质的教师应有自己的追求和坚守,能以独立之思想和自由之精神,培养受阳光洗礼的学生.

研究切要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胡适先生对哲学的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对具有哲学气质的教师而言,他们往往会从更本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研究和探索学生.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教育—人—生命—世界,这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范畴,我们要研究教学,就应该去研究和思考教育,去思考人,思考生命,思考世界.特级教师俞正强说,想把课上得有厚度,就应该去思考能看见的东西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去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寻找内在,寻找本体.

沾染哲学气质的教师往往能在教育教学中另辟蹊径,找到独特的自我,因为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会“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比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就应该从本原上着想:什么是分类?为什么要分类?分类有什么用?怎样分类?

从本原上想问题,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以系统的整体的视野看待一节课、一类课,你会发现自己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不经意间,你就散发出了一种浓浓的哲学气质.

哲学需要暇思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他所说的幸福,是心无旁骛的哲学思辨.哲思需要闲暇,在闲暇之中我们才能进行哲思.而为了思考而思考,该是一种多么纯粹的快乐.

有一幅画,我每次看到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当年掉在牛顿老师面前的应该是个烂苹果.如果不是烂苹果的话,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正在四处寻找食物的“牛顿老师”哪里还有心情和心思去思考人生、去想别的.

对于一个充满功利心,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师而言,他是没有心情也没有闲暇去追溯本源的.“哲学里问和猜的过程,正是我们的教育里最缺乏的品质”,这种问与猜,是需要闲暇的,是需要一种对于教育的爱的,是需要摒弃功利的纯粹的为了思考而思考的快乐的.

我们追求优质课堂和高效课堂,但是很多时候从单独一节课来看,是高效的,如果我们把视野看得更远一些,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角度来看,是低效的.因为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学是一个整体,就像是过日子,是一个动态的均衡的历程,急不得也躁不得.

生命成长本身具有致密、混沌、繁杂、非匀速的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里存在着大量混沌的、灰色的地带,在这些地带,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手段都能产生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效课堂,把师生的生命都机械化了,使他们成为快速运转的教学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再也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喜悦.具有哲学视野和沾染哲学气质的教师应当有这种眼光和坚守.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