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才资源现状与

点赞:17363 浏览:79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北仑深水良港的天然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但长久以来,宁波在吸引、招纳人才方面远不如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一、宁波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一)人才总量快速增长

2000年宁波人才总量只有30.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1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数550人.至2005年,宁波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48万人,其中党政机关3.2 万人,事业单位13.5万人,国有企业3.9万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27.4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871人.到201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90.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9.5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1375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上万名人才来宁波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新产品开发等活动,人才资源的集聚力日益增强.

(二)人才结构渐趋合理

2000年,宁波高级职称人才仅为0.75万人,中级职称人才为5.7万人.至2005年,本科以上学历10.7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8万多人,分别占人才资源总量的24.3%和63.6%.45岁以下的人才26.5万多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0.3%,已成为宁波市专业技术队伍的生力军.从职称比例看,高级职称1.5万人,中级职称9.8万人,初级职称21.7万人,高中初职称比例为1∶6.5∶14.5,初级职称比例逐年下降,高、中级职称比例逐年上升,高中初职称比例为有较大改善;两院院士12人、博士(博士后)860余人、硕士7400余人,高级职称19000余人,人才竞争力名列全国第13位. 到2010年,高级职称3.2万人,中级职称为17万人.

(三)人才资源环境不断改善

宁波市在人才环境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国家级CAD重点示范城市、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中心、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同时,人才使用效能也进一步提高,宁波市每亿元GDP所使用人才数由2000年的248人下降到2010年的132人,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宁波百万元GDP所使用人才数仅次于苏州、上海,人才效能居于第3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百万元GDP所使用人才数最少,人才效能居首位.

二、宁波人才资源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宁波人才竞争综合实力依然较低

人才储备的后续力量不足,与上海、杭州相比,宁波人才总量明显低,人才后备力量不足,影响着宁波的发展.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影响更大.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明显.2010全市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6.5∶14.5,这与国际上较合理的职称比例1∶3∶6相差较大.宁波的人才竞争力不仅较多地落后于上海、杭州、南京等人才强市,也落后于苏州等城市.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金融城市,杭州、南京是省会城市,高校林立,苏州以昆山等几个工业园区作为吸引人才的蓄水池.宁波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对缺少,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纳能力相对较小,多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比较少,缺乏对高素质人才足够容忍力.宁波科教基础较为薄弱,人文环境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后.人才的集聚力与同等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总体实力不强,宁波原有的市属科研院所规模较小,近几年先后引进了几所大院大所,但仍很不够.高校大多发展历史短,有些还是近几年从中专学校发展而来,以教学型高校为主,硕士点少,研究力量明显不足.国家级科研院所少,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

(二)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全市科技投入经费比例仍然偏低,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有限,企业总体的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创业的承载力不强,且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缺陷,对人才的引进、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宁波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且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仅仅注重短期利益,因此他们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方面,通常重使用轻培训,重短期绩效轻长期考核,重物质奖励轻人文关怀,致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淡薄,导致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三)人才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政策优势不明显,引进人才的易地安家补贴费、科研项目启动资金等都相对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和完善.

三、宁波人才发展的突破方向

(一)全面启动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

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取消人才引进过程中对学历、专业、年龄的限制,允许各类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到我市各地“先落户、后就业”,允许引进人才的家属和未成年子女随调随迁,进一步提高我市引才绿色通道的人才流量、人才流速和人才质量.制定并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借鉴上海引进人才“一证通”的办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教育、建设通力合作,实现宁波引进人才的“一卡通”怎么写作.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可根据本地经济实力和物价水平,对来我市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数额不等的安家补助费、科研启动费等.

宁波人才资源现状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家级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加快实施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计划

大力依托宁波留学生创业园和各类开发园区的集聚优势,积极借助我市涉外重大活动的平台载体,管好用好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助经费,有效优化海外人才创业环境.组团赴国外开展高层次留学人才招聘活动,宣传人才政策,推介创业环境,开展合作交流,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四是要大力加强各类特色引才载体建设.继续发挥“毕洽会”、“浙才会”、“高洽会”、“高技会”等特色载体作用,加快推进 “甬江学者”计划,大力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三)大力提升各类紧缺人才培养层次

充分发挥宁波市经营者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的作用,继续做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工作,逐步实现证书在长三角城市的互认.开展成功经理人系列讲座走进企业活动,提升和新开发东方经理网功能,为企业家人才提供便捷怎么写作.大力依托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继续完成企业家高级培训班任务,全面提升企业家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工程.

(四)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

依法设立一批行业性人才相似度检测机构和民营人才相似度检测机构,建立外资进入宁波人才相似度检测领域的准入制度.建立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人才引进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可集中办公,开设人才引进、人才创业怎么写作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一条龙”怎么写作,快捷方便地为引进人才落户、转移人事关系、公司注册、融资、子女入学入托、社会保障以及其它有关审批登记手续.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