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我尚天真

点赞:22287 浏览:1048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见许鞍华的人会说,她很中性,很泼辣,但是所有和她工作过的人都说她太女人了,太细腻了.

的确,她始终是一个女人,要抹淡淡口红,搽淡淡香水,剪时髦短头发,还要染上颜色.年轻时忽略的,现在一概通通补上.

凭什么要放弃自己.空白,也是一种风景.

空白女人

华笔: 问她有没有觉得无婚无子,会是人生的一件遗憾?她的回答技巧得诚实,像是熟练了千百万遍的内心独白:我不知道,没有这样的经历,实在不知道哪个更好.

她没有那么多令人艳羡的履历.

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出来,做一份助教的闲职.当过六年夜校教师,教着英国文学.然后到英国读了两年书,拿了电影文凭课程,回来到电视台任一份闲闲的编导之职等

一切就像亦舒笔下那些安于欧陆小镇生活的女文学青年,平淡的日子乏善可陈.为了这,她曾谦虚地说:“除了拍戏,我就只懂得教书.”

后来,也就顺理成章地拍了电影,没有世家兄弟的帮助,也拿不到过惊天动地的投资,用的都是小演员,拍的都是小片子,文艺腔的那种,市场的反应不好也不坏,让她得以维持一份生活.

也曾拿过大奖,比如获得了伦敦影展最佳外语片奖《撞到正》.但先知在本地永远不吃香,那时正是港式武打片最兴盛的时候,观众们在意的是鹤形手与梅花桩,一个女导演镜下的伤春悲秋又值得关心什么.所以,就这样无奈地沉淀下来.

幸好也耐得住寂寞,就那么有意无意地度过了瓶颈.从1979年拍第一部电影,到1983年,差不多有5年,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只能思考,只能等待,一千多个日夜波澜不惊,慢慢地醒悟了,于是就拍出了《投奔怒海》.

那一年,名气响了,回过身,却发现是孑然一人.

问她有没有觉得无婚无子,会是人生的一件遗憾?她的回答技巧得诚实,像是熟练了千百万遍的内心独白:我不知道,没有这样的经历,实在不知道哪个更好.

没有拥有过,所以不敢说是不是遗憾.

后来就是《客途秋恨》、《阿金》,莫名其妙修成了金身,被人赞为大导演,只是自己全无感觉.在她的心底,大导演应当是那种叱咤风云,无往不利的人吧.可自己呢,不过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文学女中年,不明确许鞍华式的影片到底想表达什么,甚至在讲到如何评价自己时,也会变得分外沉默.

她说她的影片没有系列性,也没有固定的拥趸.

她说她并非像我想像中那么胸怀世界,腹豪情.

现在的她是一头短发,一身男装打扮,像当年叱咤香港广播界的俞铮,清清净净的笑.不时点起一根烟,吐出的氤氲,很快就将她与外面的喧嚣,隔出若有若无的距离.

她也会很落寞,絮叨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如意,比如那部《千言万语》,辛辛苦苦地找了六年才找到投资;还有香港这个社会,最憎人老,所以逼得人只能一步步逆水行舟;半取笑半埋怨地谈起来,像《女人四十》中琐碎的萧芳芳.

那是很深的无奈,可是看了也能叫人体会,一种女人特有的家长里短.也许这种方式,是她对那段空白生活的另类补充.

忍不住问她为什么会拍电影,她想了想说,电影和读书一样,就能让她逃避现实.

于是突然发现,在那具穿男装的身躯中跳动的,还是一颗固执的温柔女儿心.

黑白笑颜

华笔:据说,至今在她的每份传真上,都会在签名后落下一个漫画的大笑脸,夸张得让人马上就联想起了她那著名的笑声.

采访许鞍华的记者都有一个共同印象,她很会笑,非常爽朗,哈哈哈三声,整个房间立刻便充满了她特有的魅力.

问她为什么这么爱笑?她说做人就要开心,虽然自己经常搞不清很多东西,不过也不要紧,人生在世,要紧的无非就是高兴,而当导演的人,大多都相当乐观.

有梦想的人,还会幻想的人,才会去拍电影.成人的童话,大意就是如此.

就连谈起她的感情生活,她同样也会以一种轻描淡写似的微笑带过,说自己是一个很花心的女人,很容易会喜欢上一个人,又很容易会将对方忘掉,“我对感情的想法不是固定的.”

她又讲,“进入更年期以后,才开始渴望有小孩.我也看不清自己的心理过程是怎样,只是尽量不去想不开心的点滴,也不去回忆让人不悦的往事.”

如果不想痛苦,惟有自己学会快乐.

于是有时候也觉得,许鞍华是在不自觉中,把笑与快乐当作一件行走江湖必备的披风.也许天性也有三分乐观,三分随缘,我先笑自己,别人再笑我,或许还可以疗伤解毒等

有这样的一个开心果在,她的周围,自然也是充满了欢乐.在拍《玉观音》时,她得了个外号叫“我们家老太太”.就像北京那些爱跳迪斯科的时髦银发族一样,她穿靓丽的衣服,认真地追赶潮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卡通化的HAPPY形象.

据说,至今在她的每份传真上,都会在签名后落下一个漫画的大笑脸,夸张得让人马上就联想起了她那著名的笑声.

按她自己的话说,是“做女人,即便没得结婚生子,也应做得精彩纷呈.”

所以,我们就会在她漂泊天涯的行囊里,看到十多个护肤和化妆用的瓶瓶罐罐;在她吃完饭后的空闲中,看到她自然地取出的补妆口红,关心诗韵减价,关心巴黎天桥,像任何一个平凡的女子一样生活着.

她的朋友大多在圈外,与工作无关,所以更能相交长久.几十年下来,彼此已经无话不谈,说起来那种肝胆相照的感觉,很有些《侠客行》里飒然为一诺的气概.倒是在文艺圈里,反而朋友不多,比如亦舒,比如关锦鹏,后者算是她半个弟子,虽然她一直谦逊地说,自己不如他许多.

淡去光影

华笔:她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如果就人生观而言,她的世界必定是灰黑色的主调.她宁愿在随波逐流中,守着自己那朵固执的莲花,微微地笑.

也许个人命运真的无法和大气候成正比.许鞍华的电影贯穿了整个80和90年代,经历了香港电影从鼎盛到没落的时期,却一直没有留下什么个人色彩浓厚的符号,比如王家卫式的情调,比如周星驰的搞笑.

许氏的电影是混杂而斑驳的,看不清,也说不明.

或许是拍纪录片出道的缘故,许鞍华的片子都很真,没有噱头,没有名演员,生活中的小人物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又走出去,暂留了一段说不清的光阴,叫人心醉神迷等但是,两两之间,非但没有关系,而且水平大多参差不齐.

为什么出于一人之手,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又为什么纵横影坛数十年,仍然不想做出自己的一类品牌?

她说,从没有想过电影整体会是个什么样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凭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拍.她拍电影不会有什么动机,看到剧本想到一些什么,就拍了.至于票房什么的,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

电影所欠缺的,就是她所欠缺的.

人无完人,何必强求,纵使回首当初那些被人赞绝不断的《倾城之恋》与《女人四十》,她仍觉得有太多需要改进,只是,现在也不会再改.


她需要的,只是现在比以前有所进步而已.

她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如果就人生观而言,她的世界必定是灰黑色的主调――因为觉得如果要跟命运抗争,个人太渺小了.所以,她宁愿在随波逐流中,守着自己那朵固执的莲花,微微地笑.

唯有亲情,才是她在整个世界中放不下的尘缘.在《千言万语》夺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的那天晚上,一向男性化的许鞍华,特地穿了身黑色的长裙礼服上台致谢.因为那是她母亲特地为她准备的礼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许鞍华是半个日本人,她的母亲来自东瀛,父亲早早过世后,二十多年来就是她们二人相依为命.一开始,当然也有很多矛盾,可当她自己也年老了后,却更深入地理解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在每一次颁奖礼上,她都会郑重地说,世界上最感谢的人,是一直默默支持她的母亲.

在很多时候,她也会一次次重复地跟记者们讲母亲为她取这个名字的来由:华字辈,出生在鞍山等从那些一点点的叙述里,分明可以看到长年在外漂泊的她,那掩盖不住的孺慕之情.

许鞍华我尚天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她心中,对于情与爱,不言而喻地仍旧有一分执着.在那一刻,将近五十岁的她与十六岁的少女之间,没有任何的距离.

还好,她尚有天真;还好,她还放不下情爱.

尾声:

香港人喜欢许鞍华,因为在那些儿女情长的描绘里,分明注入了特属于港岛的记忆和情感,没有夸张也没有美化,温柔敦厚,带着大时代情怀.

曾经在电影节的时候,问一个大学生,知不知道许鞍华?他摇摇头,我又提起,但我说到《半生缘》,说到《胡越的故事》,说到《玉观音》,他啊了一声,说,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很会拍言情片,故事很耐看的女导演.

我想,这也许就是对许鞍华最好的评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