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摈弃功利的教育价值观

点赞:30635 浏览:1431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又是一篇呼唤中国教育改革的文章.由于互联网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也许这种文章有杜撰之嫌.但无论真检测,文中所述的思考是客观存在的.在网络上,类似诟病中国教育的文章还有很多,常常语出惊人,受到网民的一致追捧.可问题在于,每次都将矛头指向“教育”,而不去客观、全方位地思考中国教育的改良,就显得断章取义了.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但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不完全是教育体制、学校领导和教师所造成的.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冰山”下面的部分也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其实更多是由于社会大众对于就学价值观的偏见所致.


从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来讲,看似领导为了政绩,校长为了升迁,实则是这些人被百姓绑架了.因为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总是会选择那些考上北大、清华人数多的重点学校.如果哪一天,家长选择学校更看重哪所学校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那么,领导和校长的“指挥棒”肯定也会换掉.

从大学升学层面来讲,现在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在能上专科的基础上进一步能上本科,在能上本科的基础上进一步能上重点大学,在能上重点大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能上211或985工程的大学,在能上211或985工程大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能上北大、清华?在这个社会巨大的价值观驱使下,哪所学校敢“有负众望”?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在高中毕业时有自己的职业取向,每个家长都能支持孩子自己的职业取向,进而选择具有专业性的大学,不难想象,届时基础教育的境况肯定会更理想.当然,并不是说教育体制不需要改革,在民众价值观变革的同时,教育系统就要提供更多、更具特色和多样性的大学,而不是现在不分特色地两校独大.

从成功的定义来讲,中国的家长和学生还停留在科举时代官本位的功利观念中.在科举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看似是对知识的肯定,但深究下去,还是官本位的变相写照.因为在古代,如果考中秀才,可以拥有跟朝廷命官相同的特权.如可以免费获得教育资源,可以见了命官不磕头,国家还发补贴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学毕业生没有了秀才般的特权,但还是可以自然获得农业户转为供应户的特权.正是在这种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才形成了考上大学就是成功,考上名校就是成功的就学价值观.而对于大学毕业后怎么办、找到工作后怎么发展、如何在为社会创造价值时感受个体的成就感等与成功密切相关的问题,由于时效的久远性,却被人们普遍忽视了.

因此,国家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高校办学模式的同时,积极引导民众逐渐摈弃既有的、功利的教育价值观,形成长远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教育价值观,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何不摈弃功利的教育价值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县柯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