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周围皮肤巨大蓝痣1例

点赞:13267 浏览:580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 病例资料

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专科情况: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表面光滑,边界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右耳皮肤深蓝色,色泽均匀,耳周皮肤由内向外逐渐变淡;耳背皮肤可见四颗散在、大小不一沙粒样突起;耳周皮肤色泽不匀,局部有斑片状色素加深区,耳后头皮部分累及;右耳外形尚正常,较对侧明显增大,其中耳垂增宽、增长,变厚明显.考虑为:右耳及周围皮肤色素病变:1.蓝痣 2.太田痣

征得患者书面同意后,给予组织取样病理检查.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细长树枝状黑素细胞、胞浆丰富,周围可见少量噬黑素细胞,表皮未累及,符合蓝痣病理改变,考虑为细胞型蓝痣.

右耳周围皮肤巨大蓝痣1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细胞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 讨论

本病例为1例罕见的巨大蓝痣.蓝痣本身较少见,具有部位深(真皮深部)和颜色深的“两深”特点,临床上因呈现蓝色或蓝黑色而命名.蓝色由于通过皮肤的光波分散所致,即当光波碰到黑素颗粒时,较长的红、橙、光波分散较少,可以继续通过;较短的蓝、蓝靛、紫色光波被分散到旁边,并返回到皮肤表面,而在皮面上呈现出蓝色.一般分为普通型蓝痣、细胞型蓝痣、联合型蓝痣和无色素型蓝痣四种.

普通型蓝痣主要由细长伴有波纹的梭形黑素细胞组成,梭状黑素细胞常在汗腺、毛囊、血管和神经附近群集成不规则束状,病变主要位于真皮中、下部,少数病例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细胞型蓝痣除具有梭形细胞外,树枝状突的黑素细胞较多,痣细胞密集成团块状.曹双林等认为细胞类型和数量的差异是区分两种类型的标准.联合型蓝痣即蓝痣上面并发黑素细胞痣.无色素型蓝痣痣细胞内无色素或偶见色素颗粒.本病例尚需与太田痣等鉴别.

太田痣是波及巩膜及受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的青褐色斑状损害,病损为灰蓝色或蓝黑色斑片,斑点呈集簇分布.组织病理:黑素细胞一般位于真皮中部,可累及真皮上部或皮下组织,数目较多,胞体伸长,呈梭形,散布于胶原束间,内含黑素量不一.蓝痣有恶变可能,四种类型中以细胞型蓝痣恶变的可能性较大,病理可见核不典型与多形性以及不典型核分裂相,转移方式多为淋巴转移.Marko认为如果蓝痣出现恶变可适当降低手术根治要求,及时行病灶切除淋巴清扫术.目前针对此类色素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手术治疗和脉冲激光治疗.本病例经过调Q开关的1064nm Nd:YAG激光进行试验性治疗后效果良好.考虑到该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该患者的治疗建议为:①I期脉冲激光治疗;②Ⅱ期行右耳肥大畸形矫正术:③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