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预防中的效果

点赞:26158 浏览:1196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 方法 选取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褥期内,观察组孕产妇发生抑郁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针对发生抑郁的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化解,改变错误的认识,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预防中的效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预防;产褥期

[中图分类号] R437.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4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尤其是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自身及其婚姻、家庭造成影响,而且严重危害母婴关系,对婴幼儿的行为、情绪、智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对56例孕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12月本院收治的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年龄25~40岁,平均(31.82±3.47)岁;孕期38~41周,平均(39.42±0.85)周;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例(7.14%),中专及高中学历9例(16.07%),大专学历24例(42.86%),本科及以上学历19例(33.93%).对照组44例,年龄26~38岁,平均(31.57±3.25)岁;孕期38~41周,平均(39.30±0.64)周;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3例(6.82%),中专及高中学历7例(15.91%),大专学历19例(43.18%),本科及以上学历15例(34.09%).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其他精神系统疾病;排除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较差者.两组患者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产妇常规护理.包括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护理,解答患者相关问题.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提高患者角色认知能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放松训练,如何管理自己情绪,并积极获取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支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量表

请两组患者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QOL(生活质量评定用表)评定[1],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抑郁情况

产褥期内,观察组孕产妇发生抑郁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3.讨论

分娩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过程,但也是一种应激事件,尤其是初产妇更容易发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产后角色转变的不适应,而出现情绪不稳定、失落感等.产后抑郁是诸多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一种,以隐蔽性强、危害大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2].

产后抑郁一方面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内分泌改变有关,另一方面与产妇分娩后感情脆弱、心理退化,担心无法承担母亲责任有关,加之新生儿娩出后产妇照顾新生儿容易产生疲劳加重抑郁.心理干预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产妇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使其发展指向预期目标[3].有研究认为对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分娩前后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后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从而部分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4].

本科医护人员力求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向产妇介绍医生、助产士及护理人员,使产妇具有安全感.选择适当的时机以产妇及家属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其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分娩的大致过程以及潜在的并发症,提高产妇对于分娩的认知能力,使其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缓解其因为知识缺乏而导致的不良情绪.教会产妇自我调节方式,以乐观稳定的情绪迎接分娩.

进入分娩过程后给予产妇充分的精神和心理支持,以友善而亲切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分娩,减少分娩方式以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分娩结束后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指导产妇实施母乳喂养,介绍新生儿护理方法,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对于产妇的不良情绪耐心倾听,给予疏导;对于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给予坚决批判.为产妇争取一个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体系,一方面缓冲应激事件对产妇的冲击,另一方面维持产妇的良好情绪体验[5].尤其是来自丈夫的关心、支持和体贴可以有效树立产妇的信心,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感到自己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消极的家庭干预可能导致产妇对医务人员的不满和怀疑[6].

本研究证实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针对发生抑郁的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化解,改变错误的认识,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Olatunji BO,Deacon BJ,Abramowitz JS,et al. Dimensionality of somatic plaints: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 Anxiety Disord,2006,20(5):543-561.

[2] Ann Josefsson.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late pregnaney and postpartum[J]. Acta Ovstet Gynecol Scand,2001,80:251.

[3]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7-142.

[4] 付晓影,关宝帅,于晓红. 产后抑郁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12-3813.

[5] 李欣. 326例产后抑郁情况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09,25(9):31-32.

[6] 刘俊荣,李国建. 家庭关系对医院关系的影响及评价[J]. 中国医学学,2006,19(3):48-52.

(收稿日期: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