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机制

点赞:15560 浏览:689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及水平的明显提高,其相关研究愈受注目.但是其发展现状不尽人意,存在着预算编制不科学、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与贷款规模过大造成的负债风险增大、预算外创收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资金损失浪费现象、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等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体制创新,这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及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高校 财务管理 现状 机制创新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工作关系密切,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及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发挥了怎么写作、监督、管理、促进、核算的职能作用.但另一方面,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并不尽人意,还需要对其进行机制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财务预算编制重视不够,管理职能受到削弱

财务预算是对未来财务活动进行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许多高校对于预算编制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充分的论证及认真调研,预算“赤字”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预算赤字与实际预算差距会越来越大,财务预算不能做到以收定支,将不利于调动学校下属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造成下属各单位盲目追加预算指标,校级职能部门忙于搞资金平衡,造成资金利用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水平.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校级与下属部门内控失调

多数高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然而定位欠准确,内容欠具体、约束对象面不广,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力度,出现了对财务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内容和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不到位,财务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等情况.有些高校在全校层面的财务规章制度上设计较健全和完善,但在学校下属单位基本未形成相应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部分单位的多项非教学业务性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过大,不少全校下属单位出现领导擅自占用、挪用、非法侵占本单位的经费支出,欺瞒校级财务管理部门,造成学校无法有效、全面掌控下属单位的收支情况.另外,有些高校财务部门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人员岗位交叉、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没有对其进行严格控制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调的现象.

(三)经费严重不足, 贷款规模过大,负债风险增大

高校扩招导致了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许多高校积极利用银行贷款,这日益成为高校最普遍、最简单的筹资渠道,这对有效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使学校面貌发生巨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都有直接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国拨经费的严重不足、学生欠贷不还、欠费不交现象极大促使一部分高校的银行贷款形成恶性循环.加上有些高校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不切实际地依靠银行贷款扩规模、上项目,或是贷款项目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超出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资产负债率过高,风险加大,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管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预算外创收管理不到位,存在损失浪费现象

高校财务管理不同于地方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可利用高校的优质科技、人才和设备资源优化组合,进而不断增加预算外创收.但也反映出因创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创收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切实可行的督导,部分预算外创收处于失控状态,预算外创收出现不同程度的被截留、挤占、乱支滥用和损失浪费等现象.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

随着高校规模的逐年加大,有必要加快财务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但是,多数高校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更谈不上拥有充足的财务信息化人才资源.财务人员中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财务管理经验而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引进的计算机人才又没有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财务管理经验了.这些都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重视编制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要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建立编制合理、论证充分、调研细致的预算编制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预算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尽量减少预算赤字与实际预算之间的差距,有利调动学校下属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从下级单位到校级职能部门对财务预算上下一条心,增强预算资金的利用效度,不断增强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内控体制, 均衡校级与下属部门的内控

高校在有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时,务必准确定位,内容具体化、增大约束对象面,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力度,对财务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内容和内部控制的认识到位,健全财务监督和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等.同时加强校级财务管理部门和校级下属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尤为强化校级下属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严禁部分单位的多项非教学业务性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过大,杜绝下属单位出现领导擅自占用、挪用、非法侵占本单位的经费支出现象.另外,优化高校财务部门及岗位设置,对岗位职责范围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调的现象.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完善内控体制,优化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必须加强对高校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创新能力,使其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均有转变.内部审计的设置、定位、队伍构成应向优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内部控制的实施应向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控制贷款规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针对高校目前所存在的贷款规模过大、还款能力下降导致的高校运转困难等现象,高校财务部门要树立风险意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资金管理的新举措,明确规定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加强指标考核,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应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日常维持投入和发展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的规定,政府应切实逐年增大教育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特别是按决算数据确保落实“三个增长”,从而有效强化政府财政投入,增强高校还贷发展实力,促使高校逐步偿还基本建设债务,减小财务风险,保证贷款高校正常运转.

(四)完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监控

财务管理评价体系是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完善,要在以下几方面切实落实:加强绩效考核、增加季度财务管理检查次数、实行校级财务部门和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的相互评价等.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与监督,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用指标与专业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财务执行控制.增强全员理财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信息化人才

高校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水平,真正使其适应高校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唯有此,高校财务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必须从源头上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聘任、业务考核、素质提高,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当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领导者和一般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要有高瞻远瞩的高校发展战略观念,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另外,高校外的部门机构可根据授权,通过网络进入高校网站,直接调阅会计信息,使高校的财务管理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在实际培养中要以人为本,要从技术的发展与人员的实际出发,考虑高校自身财务管理现状和财务人员的现实基础,参考高校的人才、组织、基础管理等因素,从而有条不紊地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