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报道看我国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源管理

点赞:5475 浏览:149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信息源的控制和管理有三种方式

从近年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灾害发生后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国家(政府)对信息源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般来说,灾害发生后,政府对信息源的控制或管理大致有三种方式:完全封闭信息源、无控制开放信息源、有控制开放信息源.

所谓完全封闭信息源,是指灾害发生后,有意息或鲜有新闻报道发出,使有关灾区、灾情的信息处于空白状态.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的信息屏蔽.对于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灾害,政府方面未见任何信息发布也拒绝了一切援助,直到三年后,才公开了死伤者人数.2003年“非典”在北京流行初期,政府方面出于某种考虑,对疫情信息采取了隐而不报或轻描淡写的做法,不但误导了市民,也造成谣言满天飞的后果,使得外界的批评、抨击不断,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正是因为汲取了前一阶段的教训,才有了4月20日这个转折点――政府有关部门将北京市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如实向社会公布,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事实上,“完全封闭信息源”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各方面的猜测(一般是夸大性的猜测)、推断和小道消息、谣言的替补性传播.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各特卡特里普所言:“当正式的、可控的渠道中断后,非正式的、不可控的渠道将取而代之.”1而当人们回过头来再去澄清事实、驳斥谣言、扭转先入为主的印象时,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高的成本和代价.对于政府的危机处置及其形象塑造来说,这是十分不利的.

四川地震报道看我国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源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源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所谓无控制开放信息源,是指灾害发生后,政府方面声音微弱或没有声音,而由媒体直接站在危机传播的第一线,以自己的议程对受众施加影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遭遇卡特里娜飓风时的媒体报道.新奥尔良遭飓风袭击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几乎听不到政府方面的声音――总统布什两天后才发表电视讲话;当地政府官员忙于组织救援而没有及时将权威信息发布出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媒体第一时间的介入与报道.从飓风登陆之日起,美国主流媒体便纷纷投入“重兵”,现场报道灾害消息,一时间,电视、报纸上的主要位置几乎都被“卡特里娜”所占据.通过媒体报道,人们大量看到的是无助的灾民,是哄抢商店的场面,是四处漂浮的尸体,是形同死城般的新奥尔良.随着此类画面、镜头的增加,公众开始对地方政府的救灾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将矛头指向联邦政府.美国媒体不间断的现场报道及伴随性的指责、批评,对国际舆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注这一灾害事件的各国媒体纷纷给美国政府打出“不及格”的分数,布什总统在国内的支持率也大为降低.由此可见,“无控制开放信息源”是将舆论引导权无条件地让位于媒体的做法.媒体固然有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天职,但媒体毕竟不是政府,不拥有权威性的信息源,它的报道和评价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臆断的色彩,它所具有的自由报道的特性,以及自身的价值、利益取向,很可能导致对灾情的过度渲染,造成社会恐慌.“卡特里娜”的教训值得汲取.

所谓有控制开放信息源,是指灾害发生后,政府利用自己拥有权威信息源的优势,通过媒体并调度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同时传达政府的抗灾指令和救援措施,将媒体的新闻传播纳入国家危机处置的整体框架中来,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此次四川地震中的信息传播,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特色.通过媒体的快速反应及其在整个灾害期间的表现就可以看到这一点.距地震发生不到一个小时,电视台就中断其他节目,开通了24小时直播节目“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从此,“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就成为和地方媒体灾情报道的主旋律.通过媒体传播的文字、图片、画面,人们看到的是国家领导人亲临前线指挥救援的身影,是解放军指战员、官兵、医护人员不顾危险、昼夜劳累施救的场面,是全国各地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踊跃献血的感人情景,而不单纯是如同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中灾害画面的叠加出现和悲惨情形的反复渲染.虽然此次地震破坏力大,损失惨重,但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有控制地开放信息源的做法,并且快速、及时、不间断地发布信息,舆论引导,灾害期间没有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相反,政府和民众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强大的凝聚力.

有控制开放信息源的优势

“有控制开放信息源”的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有助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我们看到,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成为政府与灾区民众沟通的桥梁.在受灾地区电力中断的情况下,广播媒体,特别是人民广播电台以电波信号向那里传达党和政府的慰问、全国人民的关怀,给灾区民众以强大的精神支撑;在震区与外界尚未恢复联系的情况下,广播媒体还被政府作为抢险救灾的指挥调度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利于扼制谣言的滋生、蔓延.谣言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权威信息的缺位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灾害发生后,如果政府不做及时通报,致使主渠道信息缺失或中断,那么,其他非权威性的信息源就会自动补充进来,形成强大的信息流.其中的一些信息难免有夸大事实的成分在内,甚至是虚检测的、不真实的.而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由于媒体24小时不间断地通报信息,消灭了信息真空和信息死角,谣言即出便予以澄清,其滋生与蔓延的土壤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有利于对国际舆论的引导.由于国际传播中长期以来都是“西强我弱”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着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并充当它的“二传手”.而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由于政府对信息源进行了有效管理,我国媒体发出的信息和设置的“议程”,反而被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