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管理哲学思想考略

点赞:20683 浏览:937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50-01

摘 要 :《大学》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一直都被我们看成为人的基本准则与基本规范.其实,在《大学》中例如“亲民”、“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都体现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内容,这其中的管理精髓不仅适用于古代统治的管理,更是我们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 键 词 :《大学》;管理核心;管理思想

《大学》是中国原初的管理学经典,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性,例如:“以人为本”、领导者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是西方管理思想所未涉及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色和中国思维方式对管理理论的不同思考.

一、《大学》的管理核心思想

《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管理的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大学》管理所追求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学》设计了实现目标的梯状步骤,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儒家所称“八德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篇既提出了领导者要“培养美好德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和“德治”的基本管理方略.

二、《大学》的管理思想构架

《大学》核心思想就是紧紧地围绕管理者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及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而展开的,并且在《大学》中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所包括的五种职能:领导、组织、决策、控制、创新也同样都有涉及到.

(一)管理的领导.

管理的主体即是管理者或领导者,在《大学》中十分注重对领导者的规范.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首先在于“格物”,即是对于事物的根本认识,然后要做到“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诚意、修身”是基础,然后处理好家、国、天下的关系.管理的主体的模范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大学释“齐家治国”》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首先要让自己具备美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也具有这种美德;先要求自己没有恶习,然后才能要求别人远离恶习.可以看出《大学》中强调的合格的管理者或是统治者不但注重自身的管理,同样要达到治好天下的目的,就得使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要求各个社会成员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人生目标,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它强调了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管理者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大学释“止于至善”》还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形成君仁臣敬,父慈子孝,人信的一片安宁祥和的局面.可见管理者不但以德治人,还应致力于建设一个积极、安定的道德环境.

《大学》的管理哲学思想考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管理的决策.

怎样做好决策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做好的工作,无论是自我管理还是管理他人都脱离不开决策活动.在《大学经文》中就有说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决策过程.也就是说要有确定志向内心安静摒除内心杂念、稳定心态进行冷静思考,而后才能够行事思虑周详,再进行工作的时候也就自然能够得心应手.

(三)管理的组织.

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能够按部就班的运行与管理,不仅要有管理者的运筹帷幄还要看其是否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性.组织的有机构成的主要部分就是人的活动,在组织中各执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才能调动组织的最大化,创造组织的最大收益.在我国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以家为单位再到诸侯管辖最后到最高一级即天子制,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有机组织,在这其中管理的事物轻重、大小自然各有分工,总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家、百姓、社会安定.在《大学释“齐家治国”》中孔子就是这样论述了家与天下的关系,“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也就是说,只有把小家教育的好、管理的好才能去教育别人或是管理国民.总之只有组织部分的完善与和谐,整体才有良性的发展空间.

(四)管理的控制.

在《大学》中主要的章节都围绕着管理者应该有怎样的品德,应该怎样做事,应该在国民中发挥一个榜样的作用,才能使人民跟随他、听从他,最后促使这个国家安享稳定与繁荣.管理者在管理时就必须遏制破坏社会秩序紊乱的事情发生,在调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手法与方式.其实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我们利用可行性措施达到合理的目的.这个合理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使人民安定,只有人民安定了,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在管理者实施控制的同时,要注意制度要灵活,不应用僵化的规范来束缚民众,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尺度,一切控制措施要符合人性,以美好的品德来影响和教化人民.合理的制度应用于社会,力求达到合理最后达到止于至善.

(五)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这样的创新的主体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社会的一切事物. 在《大学释“新民”》中也有管理创新的论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事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就是鼓励人民进行创新活动,鼓励国家的不断地改造,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三、《大学》管理思想的意义

虽然《大学》管理体系存在着缺失,但这里的“缺失”并不是指它的内容方面的不可取或是指不合理性,而是指体系的建构方面的缺陷.

我们发现当代管理的诸方面的内容在《大学》中都有讲述,但是在理论的建构上却不是很完善.这样就造成了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轻视,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思想与方法来丰富中国文化传统的管理理论,使其摒除陈旧的思想来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但是我们又万万不可忽视在《大学》中所讲到的重要的思想内容,即“管理者自身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以及“德治”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重视的,不仅在古代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在现代更是我们维护社会发展的法宝.

我们应该明确,《大学》首先教导的是,让做学问的人触及天下所有事物,根据他们已经认识的道理,而进一步深入,以求达到认识的极致.如此长期努力,而一旦突然领悟,那么,一切事物的表象与内涵、微观与宏观,没有认识不到的;而我们的认识在总体的运用上也无不洞察明了.这样的方法也同样适合于我们认识传统思想的实质,在儒家管理思想的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把握正确的原则与方向,一定能探索出更加利民、有益社会的管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