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点赞:33532 浏览:1556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轴,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其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从而造就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 键 词 ]大学历史课堂 教学模式 基本特点 基本结构

[作者简介]彭建兵(1972- ),男,湖南益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南北盘江流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敦煌学与中国佛教文化、布依族历史文化、贵州地方史和旅游文化.(贵州 兴义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26-03

传统的“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对传统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革新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轴,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为中心,突出大学历史课程改革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①“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品格,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的一根红线.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人才.

理论上,近代国内外著名教育理论家比较深刻地论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影响.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教学思想的共同特点在于: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关注学生学习个性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和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并建构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呢?笔者以为,必须贯彻大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科知识结构单一和偏重教材知识的现状,因此要突出课程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历史课程教学要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突出学术性与实践性,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使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受教育者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②大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学生自我发展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将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及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到实践当中,培养他们开拓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与获取新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与学生合作探究的伙伴与激励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轴,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重智轻能”的教育弊端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其相应知识水平不太相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必须训练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其创造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社会生产力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竞争,用现代科学思维理论去教育人、武装人,以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自然也是思维科学产生的内在动力.”③研究性学习是目前训练大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学科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以获得较为科学的结论.全国许多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甚至小学已经早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有关课程,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当然也要施行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在师生互动、开放式学习、合作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历史相关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历史问题讨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启发与讨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启发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对学生提出的课题或问题给予宏观指导,如课题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等.讨论主要指“集体讨论”,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参与其中.关于“集体讨论”,一是对学生所提出的课题或者问题之可行性进行论证,二是对学生在研究性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释疑.这样的“集体讨论”,可以班级整体或分组的方式进行,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体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教师要将每个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个体,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花费时间,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随时让他们有被接纳、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④教师不要简单地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展求异思维活动,肯定其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以把大学生历史学科能力逐步培养导入良性、科学、持续发展的轨道.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大学生学习经验积累的过程.学习经验很重要,大学生主要是要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获得了学习经验,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然后“才能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对于世界一切真理,不难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⑤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讨论、合作学习,集聚集体智慧,既求得了问题的解决,又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密切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集体讨论”时间约占研究性课堂教学课时的二分之一.“集体讨论”这一环节的重大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达到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学习状态.在自学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大学生自己去建构各历史事件之间的知识结构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大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整体认知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三)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既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人才.各大学的历史专业教学大纲虽然不尽一致,但通过历史课程教学,使大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思考,开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教育,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历史观念.这个教学目标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历史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历史中找到许多先进科学技术掌握在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手中而危害人类社会的例子,要吸取深刻教训.为实现大学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知晓历史、磨砺志气作为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教育价值的重要目标.当前,尤其要加强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要成为教师在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贯彻的一个普遍而基本的原则,为大学历史课堂教学在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上找到有效的实现途径.

二、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师在“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以裁判者身份出现,评价学生主动探究状况,又以教练员身份出现,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新“三主”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三个环节构成:学生自学―课题讨论―评价激励.

(一)学生自学

可分为课前自学、课堂内自学以及课外自学.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大学生就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性课题查找有关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的构思以及习题的设计等.由于一些大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先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直接监控下的“自学”同样能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来解决疑难问题.事先没有预习的学生,主要是结合书本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在较少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对一些模糊不清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加以说明,对能力发展要求进行简要的提示.

我们认为,学生自学完全能适应大学的教学实践.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对问题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自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压力下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既可以培养其自学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其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课题讨论

研究性课题要紧密结合教材,力求小而精,既要有知识性的课题,又要有思想性的课题.课题的确定要在课前由教师把关,要有包括学生代表三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之进行论证并通过之后才能实施.在课题讨论中,要充分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于讨论,先在小组内部讨论,再由小组推选代表参加集体讨论.各课题研究小组陈述时,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提问,做到穷究其理.学生在占有一定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课题开展讨论、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一起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寻求尽量合理的答案.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开放性原则,即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和答案设计的开放性.它重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而在研究性学习初期不太注重问题的合理性.例如“隋唐时期的文化”这一节课,教师借助网络现代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在查阅大量网络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观点,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形成了“东学西渐所产生的影响”“隋唐文明兴盛的历史背景”“唐诗在古代文化中的历史作用”“孙思邈与古代中国医学”等课题.大学生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东学西渐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不同的观点,实现了答案设计的开放性.对历史人物在古代文化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同时对历史人物的人格特点加深了认识.通过这样的研究性课堂教学,大学生享受了学习过程、思维过程,从而可以激发其个性发展的学习潜能,培养其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自然落实了思想教育目标.

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评价激励

教学是一个情感体验与个性表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要相信,通过对历史专业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精神世界的潜能,找到“一般发展”这个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学思想中提出了教师对学生肯定和表扬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去努力践行.学生的想法,哪怕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的无知或者可笑,但绝对不要去挖苦他们,而是要鼓励、表扬他们.国内外无数成功的事例说明,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激励,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创造意识,他们就能勇往直前地去发展自己,从而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教师如果很少对学生表扬,不去发现并肯定其闪光点,而总是揪其“小辫子”不放,即使是天才,也会被埋没.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缺乏恰当的、中肯的评价激励,几乎就是误人子弟.


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要始终以一种激励的态度面对学生,无论其研究性课题、问题有多么不合事理,但教师还是要说“你的想法很好,但还必须多下功夫”诸如此类的话,然后再与他们一起探讨那些问题.在每次课题讨论活动结束之前,要表扬那些有见地的课题,也要激励那些有“思想火花”的研究小组.这样,表扬激励与鼓舞鞭策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学生的创造就被无形中激发出来.

三、结语

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忽视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大学生怎么学的同时,不忽视教其学什么.新“三主”大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注的是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注重的是其创新能力的磨炼与提升.

[注释]

①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②彭建兵.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浏阳教研通讯,2001(4):35.

③杨名声.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8.

④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4.

⑤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