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钢琴改编曲的文化承载与审美取向

点赞:6725 浏览:22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流水》三首钢琴改编曲体现出的创作方向表明,钢琴音乐同古琴音乐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钢琴不仅承载了古琴音乐的线性特征,而且以立体化的多声思维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并形成了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三首作品在创作中以古琴曲的基本音调为基础,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趣味及审美特征.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呈示出的审美特征及体现出的审美意蕴,突出地证明了中国古曲音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凝重的熔铸性,同时也为钢琴这一西洋最具典范的乐器在表演艺术上开创了更为宽广的天地.

关 键 词 :钢琴改编曲 钢琴作品 文化承载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典丽深绵的中国古曲以其独有的古韵风雅,千百年来一直在音乐圣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把古曲改编、移植到钢琴上进行演奏,对于钢琴这代表着西洋音乐演奏艺术中最高成就的乐器,无疑是其艺术演奏的一种历史性突破,同时,也使中国古曲延伸了它生命的触角,生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钢琴演奏中国古曲尤为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审美意蕴,所散发的浓郁的民族韵味,往往使我们荡气回肠,感发兴起.理解钢琴演奏中从古曲提炼出的深厚的美学意蕴,对进一步确认中国古曲的价值和从理论上总结它的审美规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研究三首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美学意蕴,探寻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三首钢琴改编曲的文化承载与审美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美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旋律线条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并称,基本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而线条则是国人表现美感的重要手段.古琴音乐作为一种文人音乐,与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作和文学趣味在审美取向上趋向一致.

在中国古琴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其独具特色的旋律.Mnaerfd Dahmer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了中国琴乐的两个特殊的美学现象:音的拖拽与音的颤吟.它们被理解为目标音常常是通过滑音或刮奏到达,而不是直接出现,一个音发出之后常常颤动变化而不是单纯的一个音的自然衰减.尽管西方音乐中也普遍存在滑音、颤音和刮奏,但它们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演奏技巧对旋律作一种装饰.在中国琴乐中它们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几乎绝大多数音都通过拖拽与颤吟得到修饰.

《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流水》三首钢琴改编曲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给与旋律以新意和创造,力求把握住中国古琴音乐旋律的本质和特点.同时利用五声民族调式作为基础,融进了西方音乐中的复调手法,使音乐既洋溢着民族的神韵和风貌,又充满复杂而丰富的现代感.作品十分注重旋律线条的表现力,在听觉上首先强调了旋律线条变化的美感.尽管在钢琴上表现古琴的旋律无法完全体现古琴旋律的风貌,但这三首作品却十分明确地抓住了古琴旋律的典型特点.当古琴的旋律出现在钢琴上之后,自然而然地反映出钢琴的性能,适应钢琴的特性与音色特点.一方面,因演奏手法与形制的不同,古琴旋律的特色在钢琴上难以体现而被淡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古琴旋律基本特点的把握,古琴曲调的神韵又被保留下来.因而在钢琴上体现古琴的旋律,更多的是在继承古琴旋律特点基础上的创新.

二、淡泊至古雅

中国古曲表现审美意境,大多体现着山水景物和人的精神气度.它追求的是一种舍弃华丽而归于淡泊的美学心态.这其中显露的是从容舒展、平和淡雅的心境,从淡泊的境地走向更高的超脱般的古雅.这种审美特征是一种深广博大的心怀,是美学中最深邃的境界.

中国古曲通过钢琴的演奏,所表现出的那种淳朴自然的淡泊、飘逸超脱的古雅风范,是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最具典范意义和民族个性化的又一审美特征.从钢琴的表现性能来看,它更多地善于体现激昂辉煌或大跳急速的具有戏剧般变化的表现功力.在西洋音乐的审美意义中,它完美地体现了哲理思辨的美学意境.中国古曲移植到钢琴上所演奏出的淡泊乃至古雅的风格,则拓宽了两者的表现空间.

以古曲《梅花三弄》(王建中改编)为例,这是一首较为完美地体现了上述审美特征的乐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乐曲表述了梅花清隽俊拔、傲霜高洁的品格形象.乐曲共分为6个小部分.

第1部分速度很慢,在缓慢沉静的情绪中,一拍一个音,一拍一个和弦.虽然在标有两个pp中以极为微弱的力度演奏,但在钢琴极具穿透力的音响中,把低音区8度的空旷和高音区4、2度的和弦,稳中有序地连接起来,使梅花的傲雪形象凸现出来,有一种在淡泊中挺立的风雅之感.

第2部分稍见活跃.开始时运用钢琴宽大的音域,进行了低音音区的对比,在4、2度民族和弦风格中刻画出梅花美丽的形象.这里织体布置丰满,疏密兼备.钢琴在轻盈机敏的弹奏中,更为突出地把梅花的性格树立起来,富有淡雅的傲岸美感.

第3部分速度更为活跃有力,情绪激昂.钢琴在超出原音域一个8度之下,在跳与连、重与弱、低与高的对比中,逐渐展开它丰满的功能.钢琴刚硬金石般的音质,赋予乐曲明快流畅的旋律,塑造出迎着寒风巍然挺立的刚美形态,充满了冰寒中清劲的动感美.

第4部分,速度稍有稳定.钢琴在32分音符较快速的10连音中,划拔出弥漫的大雪中梅花傲众的坚毅形象,显示出一种苍劲刚烈的气质.

第5部分速度较快,情感热烈.旋律在低音区坚定进行,加上右手快速的6连行,两条声部相互交织,互为轰鸣,在铿锵有力的弹奏中把梅花的形象推向顶峰,一种高大完美的气度形象跃然跳出,全面地体现了乐曲苍劲、古雅之气度.

第6部分即最后一段,速度速减,转为极度缓慢.钢琴在演奏中给人以余意未尽之感,体现出清澈淡泊的美质、平和安闲的风貌和深邃超凡的气度.在标有mp――3个ppp中弱至极限,把人的联想送上飘然超脱的古雅境界之中.

三、气韵与意境

中国古代,古琴是陶冶情操的最理想的乐器,古代文人以古琴修身,以琴养德.古琴音乐因为古代文人的参与,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其中,儒、道思想对古琴音乐发展的影响最深,强调所谓的气韵与意境.

而钢琴曲将原古琴曲强调的“气韵”,以立体化的多声思维方式表现了出来.钢琴改编曲所表达的音乐内容实现了与中国审美传统的融合.“气韵”是中国音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气”是指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脉、气感,是指形象鲜明生动.“韵”是指意味悠长含蓄. 有学者说:

“中国艺术中的‘诗、画、乐’三种形态在精神上是相互沟通的等中国音乐也非常讲究‘气韵’.‘气’是音乐风格,‘韵’是音乐风格内在涵量的外化.二者主要表现为乐曲的整体与局部的区别.‘气’是通过全曲的架构而成立,‘韵’则是通过音乐细节的刻画而生动感人.气与韵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意境作为审美范畴,最早见于王昌龄的《诗格》.在谈“诗”之境时,王昌龄将其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意境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可以理解为情与景的融合.情景交融的方式具有抒情含蓄、意在言外的特色.这种境界在这三首改编曲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黎英海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首三段体结构的变奏曲.该作品以极其简朴洗练的手法,与王维原诗中的意境相结合,寄情于景,意在抒情,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挚情感.音乐旋律古朴凄凉,作者运用平和、深沉的旋律音调,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意境.

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受到《卜算子咏梅》的启发,其词为: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慢时,她在丛中笑.”

作曲家将原古琴曲的意境与此词的意境巧妙结合,通过对梅花的静态与动态的逼真描写,以梅花的傲骨折射出人高洁轩昂的情操,创造出美妙的意境.钢琴曲在原曲旋律的基础上,再现并发挥了原曲的艺术内容,以丰富的钢琴织体将原曲的精神内涵作了阐释.

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流水》,灵感来自陈毅的《咏三峡》.其诗云:

“峨岷高万丈,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作曲家将古老的琴曲与诗词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该乐曲的体裁被作曲家定名为“音诗”,表明作曲家在创作中继承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创作方式.在西方,“音诗”一般被认为是交响诗(symphoniepoem)的别名,“交响诗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作成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亦称为‘音诗’”.

钢琴曲《流水》的创作在内容上体现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每个音乐段落的开始加注了标题,使乐曲具有了诗一样的意境.虽然作品并非交响曲体裁,但作曲家显然继承了音诗的文学性特征及其结构.梁茂春对钢琴曲《流水》如此评价:

“陈培勋先生改编的钢琴曲《流水》,对钢琴的各类琶音的表现力作了充分的发挥,音乐溶入了现代人对‘流水’的感受,借景抒情,注入了新的情感内容.”

陈培勋自己认为这首作品“内容描写流水的动态及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激动意象”.可见这首作品继承了原曲的审美特色,同时又与陈毅诗词中的意境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结语

这三首钢琴曲改编曲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联系,成为三首作品的文化特色之一.三首钢琴曲以古琴音乐为鉴,利用立体化、多声化的钢琴语言,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在继承和吸收古琴音乐的演奏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古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之典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承载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也影响到了三首钢琴曲的创作.三首钢琴改编曲,在审美取向上与古琴音乐一脉相承,这也恰恰反映出中国钢琴创作的独到之处,也因此营造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东方钢琴意境”.这三首钢琴改编曲,在创作中将相关的诗词意境融会进创作之中,使作品具有真挚、诗意的情感.

这三首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向表明,钢琴音乐同古琴音乐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钢琴不仅承载了古琴音乐的线性特征,而且以立体化的多声思维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并且形成了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三首钢琴曲在创作中以古琴曲的基本音调为基础,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趣味及审美特征.

可以说,就这三首钢琴改编曲而言,通过对音乐的每一个基本要素进行修饰,即通过对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时值、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艺术处理,使音乐的表现产生了温静恬淡的音响效果,利用音高、音区、音色的变化表现出含蓄、深沉的音乐特性.音乐的旋律与古琴所产生的内在联系,表现出音乐风格的内涵,制造出悠远深邃的效果,因而使乐曲显得余韵无穷.作曲家在创作中抓住了古琴音乐的特点,在吸收了古琴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人在艺术感知心理上产生“通感”,使人联想到古琴,联想到古琴所代表的人文与历史,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呈示出的审美特征,所体现出的审美意蕴,突出地证明了中国古曲音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凝重的熔铸性,同时也为钢琴这一西洋最具典范的乐器在表演艺术上开创了更为宽广的天地.中国古曲改编,移植为钢琴演奏,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我们期待着,同时也坚信,古曲在钢琴改编、移植和演奏的王国中,将会放射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古韵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