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点赞:18263 浏览:82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5年6月3日,上海《申报》本埠新闻栏内有一则报道:“昨日午后为本埠宁波路9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正式开幕之期,各界领袖前往参与盛典者,络绎不绝,由董事长庄得之先生、总经理陈光甫先生一一延入接待室,款以茶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业时,银行的办公场所是临时租用的,位于宁波路9号.虽然狭小的门面、简陋的办公设备并未影响到银行的业绩,而且陈光甫本人倡导力求朴素,勿求奢华,但跻身一流银行后,一座新的属于自己的总行大楼却是必须要有的.

彰显雄心的银行大楼

1931年6月22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楼落成,对外不发一张请柬,不举行揭牌仪式,然而中外金融巨头都来捧场,非常热闹.通和洋行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计了新楼.大楼位于今上海市宁波路50号(江西中路口).建筑为商业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具有装饰艺术派的特点,钢混框架结构.主色调为深红色,流露着古典的气息,局部采用白色搭配.各个立面设计不拘一格,沿宁波路立面有巨大的门厅,设主入口,白色的突出墙体直达顶端,向上感很强.转角处设一分入口,上方檐口厚重感要超过两侧.面向江西中路的立面高出两层作塔楼,与天津大陆银行仓库的立面相似.两个主立面的风格特征有很长的历史跨度,设计者又在顶部加了一座中国传统的楼阁建筑.

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银行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座建筑的外表丝毫不会给人以炫耀财富、光彩夺目的感觉,但横贯古今、中西合璧的手笔和气势,却彰显了陈光甫朴实外表下的雄心壮志.两层以上皆用清水红砖墙面,外观非常朴素,这在当时大银行中所少见.朴素不等于简陋,陈光甫特聘美国银行建筑设计师对营业厅内部进行精心布置,桌椅摆放、柜台安设,无不考虑周到,丝毫不马虎,目的是方便客户,提高怎么写作效率.这正是建筑的生命所在,主人一生的奋斗历程得以在它的身上体现.

中国第一家信用保险公司1930年就诞生在这座大楼内,由庄得之、陈光甫发起兴办,这也是中国近代唯一经营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

1992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就将行址设在这里.后来,银行通过置换,将行址迁往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内.如今,位于宁波路的这座建筑已被改造为一家酒店,内部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不过外立面保存得还算完好.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办

陈光甫是旧中国金融界颇有影响力的银行家,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摩根”.陈光甫1881年12月出生在江苏镇江丹徒,幼时在汉口洋行当学徒,业余自学英语,1904年由在汉口正金银行做写办的岳父推荐,去美国圣路易博览会中国馆当工作人员,不久得官费入圣路易商业学校,肄业后转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银行实习.1909年回国后曾在南洋劝业会、江苏都督府财政司、江苏省银行、中国银行等处任职.

陈光甫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与洋行写办、理事长庄得之等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当时一般银行的资本均在50万元到100万元,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办时资本不到10万元(实际7万元),员工只有7名,是名副其实的小银行.然而开办仅半年,资本就翻了一番,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到193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存款总额近2亿元,机构多达111处,员工2775人,成为中资银行的翘楚,孙中山以及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等都是上海银行的股东.


陈光甫经营管理银行独有一功.他奉行“怎么写作社会”的宗旨,经营作风是“诚信、稳健、创新”,他主张“人争近利,我嘱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冗”,认为“若不出新制新,必有落伍之虞”.

陈光甫的生意经

上世纪初,普通市民在银行、钱庄的小额存款,特别是银元存款,银行一般是不给利息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推出“一元起存”新业务品种,在当时闻所未闻,起初被同行引为笑谈.有人不相信,拿了100元要求开100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热情照办,很快一元存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其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这种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如他人想象那样无利可图.这种储蓄存款者大多是中下层市民,人数众多,存款少则少矣,但积少可以成多,流动性又不大,既可靠,又可供银行随意投资使用,准备金也比活期存款少.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开办了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两便等储蓄品种,还于1924年7月发行礼券.礼券分一元、两元、四元、十元四种,印制精美,可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各分支机构发行收兑.因为送礼券比直接送钱更体面,所以受到市民青睐,盛极一时.为了扶植小企业发展,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通过“低利及简捷之手段”予以放款.曾有一家水果摊要求借款,工作人员颇感为难,陈光甫得知后指示照办,陈光甫称之为“送银行到社会”,认为值得尝试.他说:“借款于人,使解一时之厄,人非木石,讵无感激之心?故轻易不敢丧失其信用.天生我人,非令我等仅作饭袋衣架,实欲使我等从事于人群互助之工作.”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还小额家用汇款,一般免费.遇到收款人所在地不设分支机构,就想方设法通过就近分支机构把款转过去.上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国内汇款总额为全国银行之冠,这是一笔可供银行周转的巨大无息资金.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调查部,专门负责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资耀华被聘为调查部主任.

陈光甫非常重视银行柜面一线,他说“柜上怎么写作最为重要,须振作精神,坚持不懈,方能令顾客满意”.他认为“银行之货物即为怎么写作”,并对银行怎么写作有具体而精到的论述.他说:“银行业务不若它种商店有陈列货物可以任人选择,故我们一无所特,可博者乃发挥怎么写作之精神.银行存款部同人在银行中地位最居重要,第一须和气待人,第二当手续敏捷,第三应不厌烦琐.一行之成败实全系于手续人员之是否优良,行员怎么写作顾客,必先和颜悦色,方能博受其同情,否则稍有不当,或盛气,或慢客,均可使顾客裹足不前而视本行为畏途.”

陈光甫的人生观

陈光甫主张银行职员多读书.他说:“鄙人在办公时亦无暇读书,但平时已养成一种习惯,夜间非读书不能入眠,睡爽即起,仍须读书自遣,并以余力阅看关于行务之稿件.诸君如仿行之,不久即可养成此项习惯.”他又说:“诸君来本行任事,亦当自求出路,不应以现代地位为止境.自求出路为何?即以读书为根本,读书可以直接增加知识,增加学问,而间接亦可以提高地位.他日本行扩充发展,水涨船高,诸君地位自必随之增长.若以为无暇读书,听其悠悠,则非但地位不能提高,即现在之地位亦且有人取代,本行实无求足以相助.”

陈光甫关心员工的业余生活,认为员工住在闹市区容易沾染奢华不良习气,宁可每天由银行派专车接送,也要安排员工宿舍远离灯红酒绿的繁华市区.他与员工打成一片,每星期轮流约同人聚餐一次,目的是“欲求与诸君认识,并欲同人间得相互认识之机会,幸在座勿受拘束”.他说:“鄙人发起星期四聚餐之宗旨,一方面因以求相互认识,一方面亦以鄙人责任太重,欲藉此聚餐以引起同人之同情心,冀收通力合作之功,分担责任.”

陈光甫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人生在社会有一真正快乐之事,此非饱食暖衣,亦非逍遥无事,即为快乐,并非有钱有势即为快乐.是树一目标,创一事业,达到目的地及成功,为最快乐.此种快乐,从艰危困苦中走来,为永久,尤为有纪念价值.试看饱食暖衣有钱有势之快乐,须随潮流而变更,即是到手,亦不过如此.毫无回味,而且担惊受怕,不能说到快乐.如吾人合大众知识与力量,使本行达到成功目的,即为吾人之成功,其中快乐真可宝贵.”

1949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新中国成立后曾将亲笔题名的《选集》托人送给陈光甫,陈以珍藏多年的《胡林翼来往书信》册页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