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应引入时政

点赞:4643 浏览:157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时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4-01

政治课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忽视政治课的作用,课堂上出现了各种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无关的现象,导致政治课上出现了主体缺失现象,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因此,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政治教师普遍探究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引入时政

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2.在课前预习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核心,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每次上新课前给学生设置几道有趣味性和探究的问题.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问题的关键.如新农村医保,新农村建设,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等,让学生自主设计.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学生对课前预习很有兴趣,如此改变他们对政治课的态度,对该学科充满着神奇和爱好.

3.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引入社会时政热点

众所周知,传统政治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满堂灌"的结果.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在实际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富有个性的观点并列为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在课堂小结之后,提请学生运用前面的观点加以阐释之后,再由教师加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由此,我以周为单位,给同学们介绍时政要闻,同时要求学生参加新闻素材的收集.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校内外的,甚至可以是班内外的.在学期结束时评选反映政治知识点和热点的最佳新闻及典型材料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良好的同学予以奖励.事实证明,时政要闻在课堂中的运用,活跃了政治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已成共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等原因,真正让学生做主的机会并不多.由此,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自由论坛.在这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只是配角.曾有许多时政热点问题被我们讨论过?如:家庭投资与股票、再就业、大学生不包分配、科学幻想及中学生早恋等等.同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合理评价别人的观点,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能明是非、辨美丑,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和创造能力

4.1营造学生主体参与的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需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氛围,即创造、平等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如课堂上教师满面春风的笑容,整洁得体的穿着,幽雅清晰的谈吐,都可以成为感染学生情绪的起点.教师对学生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言行也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2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生成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则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意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现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积极寻找对策,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生成.

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或"提纲式"阅读训练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可以课前发给学生作预习用,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生成问题.二是利用实际生活或者时事政治事例,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这一方法可以克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空洞和乏味,赋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鲜明的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前两种方法可以同时采用,并且其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一定的梯度,对较高要求的目标,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起到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应引入时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5.走出时政教育教学的误区

5.1避免"应试时政",轻素质提高.考试到来之前教师往往准备了一年来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材料,并选出所谓的重点编成各种题型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其结果往往是"考前背一背,考后全荒废",可以肯定,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做法不仅不会产生时政教育的应有作用,提高中学生的素质,相反,会使中学生产生"时政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时政教育无用"等错误认识.

5.2重教育形式,轻内容渗透.目前有些学校搞时政教育煞费苦心在班级发动学生举行课前5分钟的"时事新闻发布会",虽然在形式上是比较新颖的,但只重视这5分钟的所谓"新闻发布",不免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只记得条条新闻,而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对时事内容的前因后果作出分析,这样又何尝谈得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等能力呢?


5.3思想政治课以教学为主,时事教育为辅.不少教师认为:政治课主要是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教育,作为时政教育只能是次要的.这在行动上表现为时政课可有可无或几周之中上那么一节课等.事实上,时政教学对于学生深化中学政治理论、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中学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才会充满活力.

在预习和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敢问"、"想问"、"有问"、"会问",提出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小组之间解决,解决不了老师在引导的基础上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