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课改的重要标准: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落实

点赞:17594 浏览:739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引起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化,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此前由于我国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人把课堂教学单纯看作是教师的事,偏重于研究教法和讲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评价也主要看教师讲得够不够清楚,导致课堂教学重灌输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外因轻内因,重形式轻实质,阻碍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进一步深入解读、领悟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改变教学行为.拿什么来检验?就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落实.

要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必然抑制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导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检验课改的重要标准: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要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不行的.这种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应致力于体素质的提高,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效,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获取新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从“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课不要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不要总是自己说得多、重复多,而不让学生思考、讨论,这就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的头脑中充满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和积累,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和诉说.那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必须真正加以改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个好办法,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自学的能力,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还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进行点拨和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不直接解答,而是通过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答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总之,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