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中的教师素养

点赞:11989 浏览:477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如何应对专业知识与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教师在授课中应具备的一般能力以及成功整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并提出了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的思路与方法.

关 键 词:专业知识;课程整合;音乐课程;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5-001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如何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提高整个音乐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青年音乐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如此成绩,使我倍感肩上的重任.但城乡之间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小学音乐课程进行整合,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课程.专业知识作为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手段,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研究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专业知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小学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与音乐课程整合中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养呢?这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政治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新课程标准已将音乐定位于人文性课程,重点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并将德育、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产生的,通过音乐自身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一首好歌,一支好曲子往往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振奋,意志上的激励,道德上的升华,并时刻陶冶学生们的志趣与情操.如:音乐作品《国歌》《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具有鲜明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斗志、民族感、正义感、爱国与高尚情操.只有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了正确艺术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趣,才能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艺术美、心灵美与生活美,引导学生热爱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音乐艺术,才能在授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和净化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业务素质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其次,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四、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

综上所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师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具有独特的教育影响力.音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素质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的呼唤,走进新世纪,走进新课程,对小学音乐教师有全面全新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