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慢班的“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点赞:27186 浏览:121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摘 要】通过了解慢班学生前科学概念、学生知识基础、学生认知风格等因素,结合《原子的结构》教材分析,设计了三维目标要求和课堂活动内容、教学效果评价.

【关 键 词】慢班;教学设计;原子的结构

前言

笔者实习的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将初三学生划分为快班、普通班和慢班.笔者担任慢班初三(二)班化学教师,在“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适合慢班学习的教学设计.

1.前端分析

1.1学生情况

学生的学习起点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学习起点是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时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个体特点以及群体特征[1].一般而言,可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知识基础、认知风格、兴趣和需要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起点.“原子的结构”属于化学理论知识,应重点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知识基础才有利于教师预设出最合适学生的理论知识构建方案.

针对慢班的“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原子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1.1学生前科学概念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概念系统开始学习的.学生前科学概念系统的层次与结构对后续概念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围绕“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通过以往作业情况和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方式诊断学生对原子的结构的初始认识.对课题1作业答题中,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的相关问题.对“你认为原子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原子是一个小球”、“原子像一个很小的乒乓球,里面是空的”、“原子像很小的玻璃珠,实心透明”等等.诊断得知,学生已经知道了原子是一种微粒,并凭着对教材上的形象图画的印象把原子的外形和结构描述出来,认为原子是实心小球、空心小球.他们思维并未完全走进微观的世界.因此刻考虑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前科学概念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启发引导形成新概念.

1.1.2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是学生化学学习起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子和原子》课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知识,这为进入第二课题《原子的结构》做好铺垫,但是原子的构成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较难想象出原子构成.在能力方面,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容呈现不能太深奥.

1.1.3学生的认知风格和非智力因素

若以经典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划分,大部分学生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少部分学生属于场独立型.在兴趣上,学生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平时课堂气氛活跃,喜欢和老师沟通交流.有研究表明,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场独立型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场依存型学生[2].此节课为理论知识,对于课堂氛围活跃的二班,既要给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PPT画面,同时在呈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让他们少受周围暗示和影响,更好发展个体认知能力.

1.2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审定的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原子的结构》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内容.第一个课时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两部分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关系和运动情况、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等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学习电子核外排布知识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元素知识、化合价、化学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此部分是九年级化学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2]认识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在认知冲突和设疑解答中逐渐认识原子的真正构成.

[2]借助教材图片表格、PPT素材引发思考,认识和应用观察、归纳、比较等信息加工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产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根据学生的起点诊断、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原则和新课标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以“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等认识原子结构的化学史为主线设计如表1.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结合、黑板板书等,在呈现顺序上也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相适应,以便学生得到有效的建构,学生活动有感受情境、随堂发言等.

表1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课问: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什么?

讲: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听引课,承上启下

引导学生走入本节课的主题.

演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图片图片讲解: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目的和现象学生被吸引,注意力集中

化学史引出原子的构成,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情境设疑、认知冲突怎么解释上述的现象?

回答:α粒子被撞飞等.吸引注意力、激发思考,引起认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