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育与班级风貌建设

点赞:20843 浏览:937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辛苦.在班级管理中,每个班主任都希望能借助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绝望”,拥有美丽的太阳.学校德育课题刚开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是困惑不已: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出类拔萃”不按常规“出牌”,我该怎样将《践行<弟子规>教育与班级风貌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既不让学生变成“没有规矩”的“猴子”,又能把握好“收放”管理的“度”,让孩子们所有的梦想都开花?自学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教育与民汉学校风貌建设的研究”实践活动后,每天早晨的诵读《弟子规》让我不禁茅塞顿开:《弟子规》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之作!那么,我为什么不以此为契机,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让孩子们与经典同行,与《弟子规》为友,把它当成师生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弟子规》的收获.

 在班主任自我修养方面:

 首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弟子规》给出的答案是“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以德服人.

 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我就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学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无论课上课下,班主任都同本班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在这方面或那方面趋向于班主任.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手段代替不了的,因而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也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手段.要求学生勤奋学习,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好学不倦的人;要求学生正直善良,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求学生志向远大,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在平凡岗位上不甘于平凡、自强不息的人.

《弟子规》教育与班级风貌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班主任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不隐瞒自己的失误,接受学生监督;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处理班级的各种问题,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对学生能产生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

 其次,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

 《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魂.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之中.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在班级学生行为养成方面:

 一、选准突破口,在班规中渗透《弟子规》思想

 良好的班级风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制定班规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通过两个星期的边读边学边讨论,《弟子规》中许多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地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种子.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开始尝试把《弟子规》中的内容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渗透《弟子规》礼仪,从“衣贵洁,不贵华”到“如何待人接物”;从“事虽小,勿擅为”到“言语忍,忿自泯”,从“房室清,墙壁净”到“捡起身边的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从“自爱、自重”到“宽容他人,不嘲笑犯错误的同学”等让孩子们明确是非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样,即使教师不在班里,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是非观念”在主持公道.譬如,我们班阿里甫江同学“巧舌如簧”,总是不分场合“畅所欲言”,天天唾沫星子满天飞,让班里其他学生苦不堪言.于是,我便提议把《弟子规》中的“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当做班规,让孩子们明白话语不在于说得多,更不宜花言巧语.管住自己的嘴,可以避免麻烦,更不会闹笑话.慢慢地,阿里甫江管住了自己的嘴,班里的学生也做的多了,说的少了,同学之间因为“口舌”而引起争执的也逐渐减少了.


 二、运用《弟子规》,巧妙处理偶发事件

 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出现了叛逆心理,教师“侃侃而谈”的大道理往往让他们“嗤之以鼻”.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宽容大度,及时督促”外,可活用《弟子规》善待学生,处理偶发事件时坚持“说服为主”的原则,也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学初,我班里的两个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看着那两个“斗红了眼的公鸡”,我知道,要是处理不当,他们之间的“纠纷”就会“剪不断,理还乱”了.我没有问他们两个谁对谁错,决定采用“冷处理”,让他们俩先反复诵读“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各自反思自己的言行.最后再来“论理”谁对谁错.一段时间后,那两个同学开始自我反省以求对方谅解,看到他们握手言和,我才运用《弟子规》里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他们知道同学之间亲如兄弟,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和宽容的可贵,吵架打架事件也在我们班逐渐减少.

 因为天天跟随学校广播诵读《弟子规》,学生早已对此“耳熟能详”“熟读成诵”了.只要持之以恒,借助《弟子规》来处理班级中出现的种种偶发事件,做班主任也不再觉得苦不堪言了.

 三、践行《弟子规》,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弟子规》里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密切相关.所以,我根据《弟子规》里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加把劲,赶得上”,让孩子们从榜样身上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使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其次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从“理”上进行疏导,让孩子们明白:“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而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或面对挫折时则从“情”上及时鼓励他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促使其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让《弟子规》细雨润物,潜移默化,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四、传承大爱,家校形成合力,共行《弟子规》

 在与众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接触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家长存有共同特点: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责之中出“蛟龙”,对孩子非打即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长自身素养也有问题,老师教一套,家长教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使孩子的教育状况变成“5+2等于0”(即学校花了五天时间进行正面教育,而一个双休日,在一些拉帮结派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的教唆下,在父母的棍棒责骂的“推波助澜”中,孩子就学坏了,无心上学了).从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协作,如只靠学校教育这一根支柱,是很无助的.为此,我决心给学生补上缺失的家教课,而《弟子规》无疑是家校联合教育的切入口和结合点.

 首先,我借助学校举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并有机结合《弟子规》来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要求学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要求学生在父母生日,自己生日,以及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特定节日给父母亲、老师送一份惊喜:或一份书信,或一句温馨的话语,或一份表达心意的礼物.

 其次,我还让学生制定了一些评价式的表格,将每天的德行以加分的形式公布,评价有始有终,取得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取得了突破.

 

没有哪一种教育是一步到位的,《弟子规》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但它确实有其特定的教育实效.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活用《弟子规》,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更为创建和谐社会献上一份力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