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本科课程设置的感知和需求

点赞:21405 浏览:956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对比分析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学分分配比例、校内选修课程范围和数量、专业课程顺序和要求等各方面的差异后,探讨了学生对这些差异的感知和该课程设置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课程设置;感知;需求;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82-02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而课程是制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1]本科课程设置与改革不仅需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内容、课程顺序、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基本要素,还须首先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2]本文试图以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为基础,了解两种课程设置下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区别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两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A大学是我国一所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著名综合研究型大学,该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B大学是我国财经和管理领域的著名大学之一.两校在本科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学分分配比例的差异

两所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都小于50%,但相比之下,A大学专业课程的比例要低于B大学,尤其是占课堂教学学分的比例,A大学低于50%,而B大学则为57%;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与B大学相差较小,全校任选课的比例大于B大学,高达14.9%,详见表1.这一比例的差异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大学对非专业课程或者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B大学更高,而B大学社会学课程设置的学科专一性相对更强.

2.校内选修课程范围、数量和要求的差异

校内选修课即素质教育选修课,A大学的校选课相较B大学更为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类别更多,比如A大学的七类校选课中除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外还包括理工类的课程,而B大学的理科尤其是工科类任选课非常少.二是每个类别数量更多,A大学在其所擅长的人文领域开设校选课多达百余门,B大学五个类别均未超过五十门.而在课程要求方面,两校社会学系都要求每个类别至少选一门,但A大学的社会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三个类别中要求设置两门或更多,体现出在广泛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存在专业侧重.

3.专业课程设置方式和顺序的区别

这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课程设置最显著的区别在于A大学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一起学习专业必修课程,直至大二下学期再进行专业划分.而B大学则是一入学就划分独立的专业,各自上课.相应地,课程顺序也存在很大不同,虽然两所大学思想政治课、应用基础课都分布在大一、大二完成,但专业课程方面A大学将三个专业的概论课放在最前,然后是专业主干课程,大三才展开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有较清晰的课程顺序和年级递进性.而B大学的专业课程则类似于每个学期分别由一定数量的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组合起来,没有明显的系统性.

4.专业课程要求的差异

A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的课程要求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的要求要高于B大学,一是因为A大学社会学的专业选修课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而是由学校安排并直接出现在课表中,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区分度不高,课程要求也基本相同.而B大学社会学是由学生进行有限制的选择,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必修课和选修课间的区别.二是因为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A大学的学生被要求在学期内完成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实践的比例要高得多.

二、本科生对两校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感知和需求

学生不仅是专业课程设置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者,也是课程设置确定和改善最终的作用目标和对象.因此,对于两校社会学不同的课程设置,该专业学生应该是最能够进行较准确有效地感知和评价的.本研究在这两所大学分别采访了一名本科社会学三年级学生,对于上述两校课程设置存在差异的几个方面她们的感受和课程设置对她们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调查.

1.A大学受访学生

虽然A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只占课堂教学学分的48%,但该专业受访学生表示用实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来衡量,专业课程占到80%左右.

关于A大学对校内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受访学生感到“学校挺重视的,也挺重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学校开设的校选课从数量和种类上都足以满足她的需求,“还会觉得很多有意思的课都想上但是上不过来.”对于学校要求选够十一门校内选修课,受访学生表示一般不会感到有负担,个别课程可能因为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和要求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但是“选修很大程度上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而且“多上些选修课能多接触其他领域的知识”,所以目前的校选课数量要求比较合理且能够接受.

针对大二下学期之前不分专业以及大一只开设概论课的设置,受访学生认为“大一专业课比较少还是很好的,可以先打基础,然后再深入学习.先上概论课可以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总体的认知,有助于之后的选专业”.因而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明显的系统性.对于学校提前安排好专业选修课的情况,受访学生认为“安排好了也挺好”,“自己选就特别麻烦,还要想着需要上多少学分,安排好什么时候上之类的”.关键问题在于学生“把所有的专业课都当成必修课来上,很多人分不清也不去分清,等老师的要求不会因为是选修而降低,同学也是”,所以“这些课程质量都挺高的”.


在被问到有多少专业课程要求实践或期中测试时,受访学生表示“每节课都是这样的,都有课堂展示然后论文”,她认为“有这个形式可以客观上给大家提供更多地了解和深入理解课堂内容的机会”,“毕竟自己做报告需要自己先搞懂然后才能讲出来”,“如果不要求这个,平时就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了.”

另外,受访学生总结说A大体比较“务实、踏实”,在人才市场上比同水平大学学生的“口碑好一点”,就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大学”等.2.B大学受访学生

B大学社会学的专业课程学分占课堂教学学分的57%,而该专业的受访学生表示专业课占用的时间和精力为总体的60%,与学分比例相当.而素质教育选修课占用的时间精力仅为5%,也与6.9%的学分比例匹配.

该受访学生认为B大学对素质教育选修课不是很重视,大致表现在“课不多、选择范围小、考试不正式、上课学生去的不多”几方面.她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任选课不能完全满足她的需求,曾经出现过“想选的课没有”的状况.在专业课程设置顺序方面,受访学生认为“不合理,大一的课应该少一些、基础一些;大二、大三的课应该多些、难一些.”关于课程结构的问题,受访学生认为各学期的有些课程间是“有关联”的,能够“互相补充”,但学期间的关联不是很大,系统性不强.

目前B大学社会学专业开设了26门专业选修课,受访学生仍认为“选择范围较小”,不够自由.但对于学校安排限选课的形式,她表示“如果学校安排得合理,比自己选择要好.因为学校可能考虑得更周到.”在被要求从学校安排和自主选择两种形式中选一种时,她选择学校安排,但“前提是安排得合理”.

对于专业选修课,受访同学认为与专业必修课没有区别,“同学都很认真”,她自己也是同样对待.在她的印象里,以往的专业课程中实践和展示的课程仅占20%,她认为这个比例“挺合适的”,因为太多实践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投入时间,分散精力”.她还表示课程有没有实践展示对她的学习态度和上课状态“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应该也不会有影响”.

最后她总结本专业的学生“勤奋认真、上课积极、发言踊跃、有思想、有见解”,学校体比较“用功、有求知欲”.但就大学来说,B大学“综合性不够,偏重于财经金融领域,文学修养没有太大进步”,而这种状态对她自身也有一定影响,她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够宽泛,太局限”.当被问到B大学该专业学生最常去的就业单位是哪些时,她只想到了“银行,别的就不清楚了”.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对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情况,以及两名受访学生对这两种不同课程设置的感知和评价,可以看出在校内选修课的数量、专业课程设置顺序和结构、专业选修课开设情况这几方面A大学学生相较B大学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专业选修和必修的差别、分专业的时间、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方面持有类似的看法,同时在专业课程所占时间精力、课程实践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从大学生的感知和需求角度出发,本科课程设置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种类、数量和课堂要求的设置

学生认为素质教育选修课是拓展知识面、培养新的价值观、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视角的重要途径.相比规定选课数量的多少,学校开设的素质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其种类、数量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共同构成了学生评判学校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的标准.

2.增加对专业选修课程选择和整体规划的指导与建议

没有选课机会的学生能够对规定的专业选修课程适应良好,本身有自主选择权利的学生则希望有更大的选择范围,但在学校安排合理的前提下她们又愿意放弃选择的自由.说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选择空间有所需求,但更看重专业选修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学生将专业选修和专业必修同等对待也说明了他们对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视.

3.加强学生在本科初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兴趣的把握

切身体验过和未体验过的学生都对本科初期不分专业该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原因集中于该模式对加强学科基础和找准专业兴趣的积极作用.该模式下学生认为专业课程顺序和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符合学生在本科初期降低专业强度和难度的期望.

4.在合理安排下充分发挥课程中实践展示的作用

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外实践和展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过多的实践可能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这种实践对学生的监督和敦促作用是有限的,有怎样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

大学生对本科课程设置的感知和需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