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

点赞:16680 浏览:717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从事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必备的带有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能力.高师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包括保育能力、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艺体表达与创作能力、观察与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等六项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包括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全程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等.应以“生生过关、促进个性发展”为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

关 键 词: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144-03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必备的带有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应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来确定,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因为师范生在师范院校学习阶段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职前阶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社会要求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探索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的内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职后专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构成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研究,国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曾三次修正其幼儿教师认证体系,该体系中涉及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评价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美国专业教师标准理事会(NBPTS)认定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1];Stepbystep协会(ISSA)认定的能力包括家庭参与能力、教学能力等六大能力.国内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环境创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而较少涉及国外经常关注的课程创设能力[2].

参照以上所述,并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范畴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层次,高师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保育能力

保育能力,即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的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能够运用保育知识与技能,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保育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保育能力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既要学会做基本的安全保护与卫生保健的工作,也要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保”与“育”有机结合起来.

2.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可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概括为:能够依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以幼儿为教育活动主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整合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等五大领域的内容与要求,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准备、组织和实施.

3.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唱、弾、演、跳、画、讲、写、操、做、编等.即会唱儿童歌曲、会弹奏乐器、会表演儿童剧、会跳儿童舞蹈、会讲儿童故事、会写规范汉字、会做儿童体操、会做手工以及会创编儿童歌舞、故事、儿歌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儿童性、教育性、灵活性等特征,它们通常不能独立发挥作用,需要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4.观察与评价的能力

观察与评价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评价是支持儿童发展的工具,而观察是获取幼儿发展信息最主要的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系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技能,能够解读幼儿行为的意义,能够科学反思观察与评价的结果.

5.沟通合作的能力

研究人员庞丽娟认为,教师良好的合作能力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与幼儿家庭、社区、同事的沟通与合作方面,即能够尊重理解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园所文化,懂得与家庭、社区、同事建立联系并获取支持.可以说,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入职后的专业发展.

6.学习与反思的能力

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可持续的跃动过程,而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效率;反思则是促进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能力的获取者”的助推力.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部分,美国学者波斯纳对此曾有过经典的论述,即“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反思”[4].学习与反思的能力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后专业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自学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进而逐渐理解幼教职业的本质,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理解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不断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尤其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构建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处理好课程的“多与少”、“宽与窄”、“深与浅”之间的关系,应不断丰富专业能力的培养内容,明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1)精讲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理论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根基,为此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内功,为他们储备专业能力发展后劲.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既不能只求“够用”,也不能搞“学究”,而要立足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对专业必修理论课程进行精讲.如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课程论等专业必修课程的讲解,要体现出一个“精”字.课程内容求精,即精选课程中的基本内容、热点内容和前沿内容;教学方法求精,即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精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储备力量.(2)延伸专业技能课程

受国际上教师教育“回归实践”思潮的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高校均将设置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课程视作培养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5].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艺体表达能力与创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开设声乐、钢琴、乐理、舞蹈、美术、手工、儿童体操等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艺术欣赏、儿童歌曲创编、儿童体操创编、童话剧创编与表演等课程,延伸基本专业技能课程,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强化技能的个性化培养,使每个学生在艺体表达与创作方面,都能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重视综合性课程

幼儿园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等,是综合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规律、原理以及教育理念等,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多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该类课程宜采用集中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类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包括:1)集中讲授学科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分析评价幼儿园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2)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或游戏方案;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实训,借助微格教室或实验室的监控系统引导学生对模拟实训进行反思、评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构建全程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专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1)PBL式教育见习——在观摩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问题驱动式学习模式,最早应用于医学见习[6],后应用于对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PBL式教育见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部分,经过国内研究者的实践检验,该模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7].在教育见习中,任课教师要根据专业能力培养计划,布置教育见习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环境、制度等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如何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如何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如何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等,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及回校后的总结交流,达到提升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的目的.

(2)项目式教育研习——在研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项目驱动式教育研习是由观摩交流向实习过渡的重要环节,其基于项目式工作坊,并结合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环境设计、教育活动、家园合作等进行多种方式的分析、探究、反思与评价,以达到增长智慧、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3)合作式教育实习——在模拟训练与顶岗带班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合作式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实施“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职前专业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关,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所以,一定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进行系统的设计,并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准备阶段、顶岗带班阶段、实习考核阶段.实习准备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集中模拟带班训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与模拟训练,学生以各项活动设计、试讲、说课

的方式接受实习准备的考核,考核过关后方可参加教育实习.顶岗带班阶段,学生要先从保育员做起,一日活动计划经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一日生活的保教工作实习.实习期间,学生要对一日活动计划的设计与组织进行反思与评价,指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实习考核阶段,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


3.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1)制定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指南手册

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建议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指南手册.该指南手册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一册在手,就能明确各项专业技能学习目标,并结合相关内容制订实施计划,以推动专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

(2)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实验室的资源并不是静态的,借助实践者的智慧生成,会有大量的新训练项目的诞生.以某师范大学为例,该校为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先后筹建了幼儿园模拟活动实验室、儿童游戏实验室、音乐欣赏实验室等十余个实验实训室,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拓展的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使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的节点越来越丰富,创生出了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如教具设计与制作、游戏创编、装饰画等,其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

(3)采用“双导一督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指导

“双导一督制”是指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与指导的有效性,要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和一名幼儿园指导教师,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还要配备一名校外督导,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双导一督制”能够确保专业技能训练的方向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避免专业技能训练的盲目性;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有利于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接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督导的参与,有利于在准教师和导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准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8].

三、能力培养的评价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要以“生生过关、促进个性发展”为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美国对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判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填写一系列观察表格来实现的.具体做法是由合作教师、大学督导分别单独完成评价任务,评价指标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学习环境、交流能力、涉及教学活动的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等[8].1.明确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明确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是规范专业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保证.为此,首先要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考核方法、考核时间等进行说明,如对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进行考核,其内容包括活动设计方案、说课、模拟活动、活动反思等几部分,考核标准依据各项考核指标设立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考核方法采用多位教师集体考核,取其平均分,考核时间为第六学期期末(五大领域教法课程结束).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要求其重修,随下一级学生结业时进行补考.学生毕业前专业能力考核有不合格项目的,不予颁发证书.实践证明,专业能力考核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质量.

2.专业能力考评证书制度

应建立专业技能考评等级证书制度,并结合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培训的情况,为成绩合格者颁发证书.应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持有各项专业技能训练考核合格证书,包括各项艺体技能合格证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考核证书等.同时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点,参加各项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获取育婴师证书、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儿童营养师证书、舞蹈等级证书、声乐等级证书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技能考评证书的制度化,能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多证在手,实现了“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能力培养目标[9],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采用全程多维式专业能力考核方式

全程多维式考核的特点体现在考核过程的全程性和考核内容的多维性两个方面.全程性即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与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多维性即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的项目与指标应包括多个维度,考核指标涵盖幼儿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全部项目,每一项考核指标又分为具体的项目.实践证明,全程多维式专业能力考核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引导与改进的功能,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