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孩子三个姓,让他们个个品学兼优

点赞:8910 浏览:33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多年前,妹妹身患癌症,临终前将2岁的女儿托付给大姐袁清杰;几年后,弟弟突遭婚变病倒,6岁的侄儿无人照料,袁清杰又把侄儿领回了自己家.

加上自己家的两个孩子,面对四个年龄接近的孩子,袁清杰和丈夫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十几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十几年没舍得乱花一分钱,对孩子们倾尽全部心血,终于把他们全部送进了大学等

释放全部母爱,抚慰外甥女与侄子的伤痛心灵

1985年6月的一天,大连市金州新区的袁清杰正在家里忙活,突然听到妹妹身患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的噩耗.当时,她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明白过来后,她放下手中的活儿便往医院赶.从此,她天天奔波在从家里到医院的路上,陪妹妹治疗,为妹妹做可口的饭菜,帮她筹钱,鼓励她战胜病魔.然而,1985年年底,死神还是带走了妹妹.临终时,妹妹恳求大姐帮自己养育2岁的琳琳,袁清杰义无反顾地答应了.然而,妹妹新逝的几年里,妹夫不愿琳琳离开自己,后来再婚时,才同意袁清杰接走了琳琳.


不幸的是,几年后,袁清杰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1993年年初,袁清杰弟弟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弟媳态度坚决地提出离婚,一个人去了德国.弟弟心受重创,一下病倒了,连活儿都干不了了.眼看着弟弟6岁的儿子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袁清杰二话没说,将侄子小浩也接到自己家中.

望着这两个一个母亲去世、一个被母亲抛弃的苦命孩子,袁清杰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两个苦命的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才.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琳琳、小浩,再加上袁清杰自己的两个女儿,袁清杰和丈夫一下子成了四个孩子的家长.四个孩子虽说有亲缘关系,但毕竟来自三个家庭,琳琳和小浩刚来到袁清杰家时总有一些生疏感,说话、做事都怯生生的.袁清杰还记得琳琳刚来没多久时,有一次,琳琳扫完地,将扫把放回原处时没放好,扫把“啪”的一声倒了.这原本没什么,扶起来就是了,可懂事的琳琳边扶扫把,边小心地往袁清杰这边看.正巧袁清杰听到声音也往琳琳这边看,俩人目光相撞的一瞬间,袁清杰从琳琳眼中读到了她内心的胆怯和自责.这让袁清杰的心感到了深深的刺痛,她想,一定是自己天天只顾忙碌,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才让她这么谨小慎微的.她明白,要让孩子在自己家中长期生活下去,就必须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自己,亲近自己,把自己当成母亲,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于是,她轻轻地走到琳琳身旁,拉着琳琳的手,让她依偎在自己身旁,微笑着对她说:“琳琳不用怕!以后大姨这里就是你的家.”

与世上大多数母亲一样,袁清杰不怕日子过得累过得苦,就怕孩子生病,尤其是怕外甥女琳琳和侄子小浩生病.因为,善良的她担心万一遇到什么问题,对不起逝去的妹妹和备受疾病煎熬的弟弟.一天,时分,小浩感冒发烧引发了哮喘,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极其困难.袁清杰见状心急如焚,可当天丈夫不巧不在家.袁清杰顾不上天黑,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带着小浩便往医院跑.袁清杰家所在的村子要到医院必须穿过一条铁路,由于心急,袁清杰光顾着低头奋力蹬车,忘了看远处有没有火车,结果快到铁道口的时候,一列火车呼啸着驶来,袁清杰听到尖锐的火车鸣笛声,才忽然刹住车.火车走后,她发现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经过医生诊治,小浩很快转危为安.袁清杰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面对生活重担,自学裁剪理发,背水一战创业

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抚养好两个孩子已经不易,如今抚养四个,吃苦受累不必说,孩子们的衣食等日常花费就是一大难题.可袁清杰不想让孩子们虽然有了家,却个个面黄肌瘦.她不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上受屈,尤其是琳琳和小浩.

当时袁清杰和丈夫都在镇上的企业打工,每月收入加起来仅几百元,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袁清杰毫不犹豫地把家里收入的绝大部分用在了孩子们的吃穿上,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吃饱,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在吃上花费大了,其他方面自然就拮据.为了省钱,袁清杰给孩子们写衣服时,总是先给年龄大的外甥女和侄子写,而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捡外甥女和侄子穿小了的衣服穿.后来她还特地学会了剪裁,凡是孩子们穿的衣服,只要自己能做的,不论内衣外衣,冬装夏装,她都自己做.至于自己和丈夫的穿戴,能省则省,俩人从不乱花一分钱.那时袁清杰不到40岁,村里同龄的女人大都打扮得光鲜漂亮,可她却几年都没写过一件新衣服.为了节省开支,她还到理发店学会了理发,把孩子们剪头发的事全包了下来.

四个孩子三个姓,让他们个个品学兼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自从琳琳和小浩来到家中,袁清杰就有一个心愿,无论多难也要让这两个孩子和自己的两个女儿多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个美好前途.但她心里也清楚,要供四个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得花不少钱,凭家中目前的经济能力根本不可能,因此有一阵子,袁清杰天天为四个孩子日后的学费发愁.

丈夫知道她的心思后劝袁清杰:“这件事光愁是没有用的,最难办的是这四个孩子年龄相近,如果前后考上高中、大学,一段时间内一次性需要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要想解决就得另外琢磨办法!”“是啊!是得另想办法!那有什么办法呢?”丈夫和袁清杰都绞尽脑汁,走在路上都在不停地想.

一个星期天,袁清杰去赶集,听着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她突然想到:对啊!做生意赚钱快,如果干好了,四个孩子今后的学费不就解决了吗?回到家袁清杰和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丈夫听了表示赞同,俩人决定背水一战,创业赚钱.下定决心后,袁清杰开始四处打听合适的小项目.她的良苦用心得到了一位在水泥厂工作的朋友的敬佩,朋友很快帮她揽到了给水泥厂加工编织袋的活儿.与此同时袁清杰的丈夫也了解到,搞长途货运挺赚钱.于是1993年年底,夫妻俩双双辞去工作,从亲朋好友处东拼西凑了12万元钱,准备创办厂子.为了稳妥起见,俩人经过仔细商量决定,由袁清杰筹办小工厂,以图日后发展,丈夫去干风险相对小的运输,以保证家中基本收入.

办工厂谈何容易,从工厂厂房的选址、建设,各项手续的,到设备的购写、调试,以及工人招聘,袁清杰事必躬亲,整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等到厂子投产了,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水泥厂临时追加订单,她连节检测日都捞不着休息,经常和工人们一起什么活儿都干.一次,水泥厂一位业务员到厂里找她办事,路过仓库门口时看到几个人正往车上装加工好的编织袋,出于职业本能,他停住脚步想看看这批活的质量,正巧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扛着一捆编织袋从仓库里出来,他一看竟是袁清杰,不免惊讶地问道:“您怎么也干这种活儿?”袁清杰把编织袋卸到车上,一手扶着腰回答道:“厂子刚办起来,小本经营,没雇那么多人,有些活儿能自己干就自己干,这样不是可以节省点开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