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点赞:26683 浏览:121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对他而言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有些会有着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或生活经验的基础.只有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和自信,从而产生认知冲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建构知识.下面就如何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1.在备课中关注教学起点,成为建立高效课堂的前提.

在备课中,教师要加强对关注教学起点作用的认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况,准确的把握教学的起点,展开有效教学活动.教师要进行两方面的备课:

第一 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谈话、问卷、调查统计、学生访谈、布置一些课前作业等形式展开调研,从这些调研形式的反馈情况中了解个体学生的学习起点.掌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着怎样的了解.

第二,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积累.

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更加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对小学阶段各年级的所有教学内容脉络分布都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更应详尽的了解自己所教年级、所教单元、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我们在教学时,对如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完善,做到心中有数.

综合以上两点,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哪些知识应略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讲解,课堂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设计教学环节.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中关注学习过程,强化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抓住教学起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化数学知识意义建构.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外,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建有效的学习活动

2.1 关注学习起点的浅层性.

学生在课外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的,模糊的,浅层次的,无法替代课堂教学.有一些知识的了解只是知道了结论,但却不知道结论是怎样形成的.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前出示红领巾,问你知道它的面积怎么求吗?每个班总有一些学生会说出用公式底×高÷2来求,但你在追问为什么用这个公式来求时.就都显得很茫然.教学中教师不要简单的把公式呈现给学生,或者是略讲甚至不讲,而直接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这样失去了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这时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验证公式作为教学的起点,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验证,理解计算公式,探究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的原因上来,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减少无效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验证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回忆上节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出来的的,学生会说出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学过的长方形来的,可不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活动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用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去研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的积极性.

2.2 关注学习起点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起点上的差异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起点也不能高估他们的理解程度,以偏盖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学习材料,让学习起点不同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并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完成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有效学习.例如在观摩人教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时,教师分别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让学生去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学生在验证这一特点时出现了很大的难度,学生试图把两个对角对折重合,证明两个对角相等,可是怎么也对折不到一起,对边的验证也是如此.教学中没有达到通过学生验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这个目的.如果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三角板、直尺或者量角器,或者更多的学具如剪刀等,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丰富的实验材料中选择选择恰当的学具操作.实现自己的验证理想.而不是让学生面对猜测无可奈何.《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关注.作为教师就要时刻准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中准备丰富的学习材料,让有着不同学习起点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探索新知,完成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2.3 关注学习起点的生成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为我们把握教学起点提供了真实的"现场第一手资料",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这些信息.同时在整个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分析判断,比如观察学生对于学习难度的反应,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反应、学习心态等,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顺应学生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结合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及时调整教学起点,以适应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

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课后重视对教学起点的反思.

教师要把对教学起点的反思纳入教后反思中来. 重新审视教学起点,反思课前教学起点的分析是否准确、教学预设是否科学,课中生成什么问题.将了解到的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与课堂生成情况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翔实的资料.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学起点的研究仅仅把其作为操作上的探讨是不够的,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直根于我们脑海深处的教学理念,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最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