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人文课堂观

点赞:10374 浏览:447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树立一个以生命高质量的成长为终极目的的人文课堂观,作为进行教学课堂的导向,从而在朗读中开拓眼界,在解读中提升境界.

【关 键 词 】阅读 生命成长 朗读 解读

作家李少咏在他的作品《穿透与印证》中写到:“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穿透与印证的过程,穿透世俗世界的纷扰,印证个体生命的体验,获得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愉悦与快乐.所以有人称阅读为精神王国的探险,灵魂世界的壮游等”深读此言,懂得它意在点拨我们要珍视阅读,使得阅读意识、阅读行为穿梭、游弋、熔铸于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成为生命本质的组成部分,而最终体现在人的精神特质里.有了此等透悟,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就应树立一个以生命高质量的成长为终极目的的人文课堂观,作为进行教学课堂的导向.这样,阅读伴随着青春,青春牵引着阅读,在时间的脉络里,在小小的课堂中,一颗颗纯美的心灵同时触摸、解析、眷恋充满张力的文字,跌宕流动的情感,华美深邃的思想等在精神王国探险,在灵魂世界壮游等一路体会,一路收获.

一、在朗读中开拓眼界

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心灵契合的朗读;“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融入了风云声华的琵琶女的朗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李凭惊天动地,高迈卓荦的朗读;弦思琴韵,悠悠意绪,都是从声音的呈现方式中带给我们的体验.言为心声,读为言生,把无声的书面语变成声情并茂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把静止的视觉形象吟哦成流动不居,振华铺采的听觉形象,同声相应,共鸣共振,我们眼前心里会凸显出雷奔电走或月朗风清的风景.所以,阅读教学要以朗读为先声,好比一场战争的序幕是从击鼓和号角声中拉开一样.如此,语言岂可沉默,耳朵岂可喑哑?从声音中开始吧.运用音节、语节、把握语调、声韵,注意抑扬顿挫,强弱缓急;清晰、响亮,富有感情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更容易明晰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慧心,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命意深浅;感受作者的人格态度,感情倾向,;同时,又培养了朗读者的语感,增强了对语言的选择能力、捕捉能力、和敏锐性;锻炼了口语表达,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度和层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眼界大大开拓了,目之所及,皆行于文;心胸也大大开拓了,心之所想,笔底波澜.我们朗读《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种豪华落尽处的真纯在绵邈深长的文字里徘徊.读之,就像仰卧在生命的温床上,安祥地抚摩柔软的时间;又如信步月挂柳梢头的溪畔,惬意于天人合一的豁达圆转.朗读,一字字,一句句,浸染着靖节先生的生命色彩;朗读,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回溯五柳先生盛开菊花的篱笆墙和对面悠然的南山等我们的心走得很远,我们的眼睛看得很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是我们在朗读李白的《将进酒》,一腔豪情,排闼而出,全部倾泻在了千顷万亩的滚滚江水中了;觥筹交错,扶醉长饮,全部融会贯通到了这可以率尔操斛,却无以任意驱驰的命运的逆流中了.饱含,字字豪迈;回眸时光,句句慷慨.入乎其内,我们吟味太白在生命之乡浪漫飘逸的角逐,出乎其外,我们才释卷长叹,那所谓的恢弘淡定的酒神精神,不过只是文学、文化在专制狭隘的政治城堡下低回不已的低调姿态,是一种含蓄的文化坚持和立场.朗读就这样殷勤的激活了我们的思考,丰富了我们的情怀,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如果我们不去用声音鼓动我们的情感,不去充满感情地朗读;那么,陶渊明的南山、东篱、松菊、田园,还有盈樽的美酒,就没有灵气了,就永远是岑寂的文字了;他心灵深处的牧歌就不能深情飞扬了.如果不驱遣声音激越地朗读,那么,李白从天上来的黄河,就永远是枯槁的水,他和岑夫子、丹丘生的对饮,也就只是寂寞酒徒的偶然一聚罢了.如果北宋的太平宰相晏殊没有高声吟咏过《将进酒》,怎会展笺研墨,挥毫写就“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暮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等”感慨呢?朗读吧,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放声朗读吧,在阅读教学中;让那朗朗的读书声飘荡回响在我们的校园里.“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平平仄仄的节奏里,在长长短短的韵律中,在收拢纵开的语调中,我们的思考步步深入,所得慢慢增多,眼界渐渐深远.


二、在解读中提升境界

文学家说,没有境界的爱情是容易快乐的,但也是寡味易失的.那么,没有境界的生活,是容易对付的,但也因缺盐少醋,食之无味;以此而推,没有境界的阅读教学,是容易应对生成的,但也是容易浮躁失重的,因为这种方式最容易磨钝人的精灵般的感觉;很快,学生充沛的热情,灿烂的情愫就会落荒而逃.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靠用自己的生命体会筑垒而就的境界经营出一个经纬纵横的课堂境界,让学生介入你的美丽并进而提升学生的境界,那是最惬意欣慰不过的了.因而,在有了充分饱满的朗读作马前卒,蓄势已足后,教师就可引弓上箭,对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教师对教材深刻的理解力,智慧的预见力和高超的教学传导力这三力合一的解析中,流矢穿心,很快就会打动学生,使他们敞开心灵,去尽情地吸收文章的每一束光线和每一缕芳香.

阅读教学的人文课堂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生动厚重的解析永远应是课堂的一盏灯.娓娓地讲解,一点一滴地阐扬,把我们对每一份语言的旨意的理解和盘托出,让学生细细地咀嚼、感悟等在语言文字玄黄的奥理中,在作者积淀了岁月的沉香后,而啸出的剑气或内敛成的生命格调,正一寸寸地充实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了.忽然想起一句充满了想象的话:巴黎是一场流动的豪华的一筵席;那么,每一个,我们必须往来过从的语言王国,不也是一场场流动的豪华的筵席吗?我们每一个来到其间的人,岂不就是最有福气的享用者?惜福吧.

在讲授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幅暮春郊游图是曾点气象的具象化,我们可以站在一个较高的文化立足点上,给学生讲解它的精义实则也就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生产关系中最感性的关系——人伦关系.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宽等等道德规范,万德归一,其实质都是我们民族个性中的价值取向——人伦.“艺术、哲学及文化,都不是技巧,而是一个人情往来.”等曾点的志向之所以得师赞赏,是因为他把孔子心中理想的人伦关系形象点染出来等经过这样提升式的解析,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他们的思绪立即和一种高远的从容纠缠在了一起,和一场无言的大美不期而遇.从他们的问题回答和发问已经懂得:他们的心灵此时此刻就只需要这样一次郊游一次出走一次回归,他们深刻的感悟是文字背后的纵深,是那种政治上的大理想修养上的大追求.

解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我们先概括点评司马迁及《史记》的价值意义:如果汉代失去了司马迁,整个朝代就将失落一个伟大的灵感;如果中国没有《史记》,那么整个中国就缺失了一个伟大的回声.司马迁选择《史记》作为命运,他把全部的生命之质都放在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作品中了.他和他的生命结晶不仅仅属于十年一代,百年一纪的物理时间,也不仅仅属于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时间,他们纯然合二为一,已成为一个永恒的宇宙,任何时间,只要你的心灵需要,他都会如约而至等有了这样的体悟,再去解读这篇纵横捭阖、起伏跌宕的天下奇文,会有再上层楼的收获.“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等”司马迁用先贤忍辱负重而成就不朽之业绩的事迹来鞭策自己,为了最终“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则“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来阐释人生的最高价值.痛定思痛,生命轻重,鸿毛泰山,是应放在坚韧的人生天平上去权衡.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巅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只有人生遇到困境时,喷薄而出的应对往往才是至情至理的.因为这时人生会选择最精华的部分去做.司马迁要留下来,以气骨为生活,以毅力作家园,以《史记》为灵魂,去攀缘高山泅渡江河.我们与他心心相印,在理想中同行.解读、品味、收获,我们此时此刻已经从庸常的中,从琐碎的浮躁里抽取出永恒,进入语言与思想的原乡栖息.

三、结语

阅读是一种穿透和印证,阅读教学是穿透和印证过程中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步.我们从朗读中起步,将眼中的遥远和无限内化成心中的画卷,魂中的风景;然后在移步换景的解析中,提升境界,“听琴论剑山水间”,生命就在山长水阔的体验中壮大、丰富、华丽、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