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点赞:30379 浏览:1423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觉得本学科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解决这一课题问题.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故事化;操作;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28-01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觉得本学科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兴趣差.根据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现状,我们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怎么样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一切因素来参与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这也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如下.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意识.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情境题材的选择更趋向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并对这些题材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创设出让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比例”学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比例的问题吗?如我们自己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的关系是1∶1,以后我们去写袜子只要量下自己的拳头就知道要写多大的了,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在生活中有很多比例的知识等大家去发现、去运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一下比例.”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导课,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需求,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智慧与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出示圆盘等较小的实物,问学生如何来计算这些圆的周长.学生提出可以用软尺来测量,或者把这些物体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测出.再提出操场上的圆形花坛的周长呢?学生说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记录下它的长度再测量绳子的长度,有的说用软尺依次测量,把这几次的长度加在一起就知道花坛的长度了.紧接着我拿一根绳子,一端系着一个粉笔头,另一端握在手里,甩动绳子,粉笔头的轨迹形成了一个圆,再让学生用上面的那些方法来测量此类圆的周长,学生纷纷表示上面的方法现在无法行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我提出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简单又快捷地计算出所有圆的周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顺利地进入了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四、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形象感知阶段,而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课题.为学生创设操作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固有特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课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教材上的折一折,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条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树叶等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这便于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以上是我个人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建议以及看法,在此供大家参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多多交流,大家一起探索一些最实际、最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