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教学

点赞:3891 浏览:9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所谓“直观形象”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小学数学中的有些知识是很空洞、抽象的,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运用实物、教具、学具以及电化教学,直接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自觉地接受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教师可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后,一定会回答:“看到多的就大,看到少的就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多少,实质上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就是物体的体积,以后我们就可以用体积来比较物体的大小,这样就把体积概念中的“所占空间”形象化了.又如: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圆柱体表面积这个概念的认识和计算,可以说是本册教材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教具的演示,配合幻灯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表面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圆筒围成的,在头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把教材最后的圆柱体表面展开图片剪下来,做成一个圆柱体纸盒.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就能进一步认识到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侧面圆筒展开后是一长方形.这样,学生对于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机体积打下了基础.怎样进行直观教学呢?笔者认为: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教学要训练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有序观察,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能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解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彩图,启发学生能列几种算式并清楚表达自己的观察方法,可以采用什么定理,交给了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所有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通常道理,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妈妈写回6个苹果,8个梨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这种题材学生感兴趣,学会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学生要创新,需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设计材料,为学生创新架桥搭梯.例如,我在教学“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单便计算”时,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44×25等于”,教师设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列出四种算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随之培养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分析、探讨.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并从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其次多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如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课前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街上逛一逛,引导购物;或让学生模拟购物;或让家长带着孩子逛商场.特别要注意认识人民币各种面值,了解它们之间如何换算,学生活动过程中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可适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这就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明显很好.


总而言之,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来学习.采用这种直观学习数学,学生就不会觉得空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