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教学

点赞:10413 浏览:44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它具有情感性.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情感有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好恰当地运用情感教学,实现认识活动和情感教学的相互配合,创造自由和谐的交往情景能使师生间产生积极有效的激励、吸引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从心理学角度,情感的定义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又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化教学中体现情感教学.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念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感.为了很好的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信息的活动联系起来,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确定情感教学.比如在讲授氨碱法制纯碱时,多识一点相似度检测绍了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的贡献.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他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可以利用精美的影视画面展示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江西的九江龙宫洞,这些风景区中千奇百怪、五光十色、风姿各异的溶洞景色,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解便于情感传递的开始,引入溶洞中钟乳石的成因.这样就和传递的知识信息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情感教育.

二、美感

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演讲的语言、语调、手势、板书等几方面的运用就能给学生美感,如果满足了学生的美感要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从一下三个方面做一简析.首先是体态美. 教师的体态美并不是要求形体上如何美,而是指的是教师衣着整洁得体,动作大方潇洒,态度和蔼可亲.给学生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信心的情感传递.学生在教学开始就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其次是语言美.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风趣、深入浅出、充满,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比如,在讲授碳酸盐时,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吟诵于谦的《吟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一下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从而顺利地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最后说一下板书美.板书是完成化学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再加上教师潇洒自如的书写,不可避免使学生产生美的享受,从而更好地跟随老师板书的内容有条理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三、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意愿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在人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时表现出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兴趣.教学中的活动就是智力活动,教师如果没有教学活动表现的热情,也没有钻研教学内容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学生没有理智感也就更不能很好地学习.事实上,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道德感、美感的传递无不是为了加强理智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性相结合,以趣引课,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方式传出情感信息,达到情知融合的教学艺术效果.

情感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情感信息的传递,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展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所讲述的知识借题发挥,用语调、手势暗示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会因势利导,对学生发出的干扰信息随机应变,把正确的情感信息发出.这种情感教学,能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融合,会产生一种相互感染、信任、尊重和爱戴之情,使学生能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氛围中饮下科学的美酒”,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科学家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总之,情感因素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激发它, 升华它,合理运用它,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