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中与“信用货币创造”有关的几个问题

点赞:5100 浏览:12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金融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而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创造问题则是这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在宏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理解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理解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三个层次,三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会这一问题存在一定难度,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与章节之间相对独立的讲解方式,很容易造成讲解过程中将若干相关问题割裂开来,造成学生视野的狭窄与理解的死板、机械.因此,本文尝试将相关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以便提供一个教学过程中更清晰、完整的思路.

一、“信用货币创造”在教学内容中的一般安排

目前的大多数教材中,“信用货币创造”的相关内容主要安排在“存款货币银行”或“货币供给”等章节,也有的教材将信用货币创造单列一章,放在商业银行或银行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也大多遵循这种模式,一般在介绍完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及业务之后,就可以从单个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开始,推及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学生很容易理解存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循环如何形成了更多的信用货币供给.在信用代币创造倍数这个问题上,首先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限制,再加入漏损率(存款比)、超额准备率、定活存款比等因素,引出存款倍数公式,学生即能完整地理解信用货币创造的原理及限制因素.在学生具备了上述知识的前提下,教师一般会在银行与货币政策两个章节对这一问题再次进行剖析,将银行的行为、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调控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较为全面,但本文认为,仍有其他散见于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与信用货币创造相关,引入这些内容不但可以令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且也能结合新的、热点的经济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二、商业银行监管与信用货币创造

从理论上说,存款倍数的公式已经涵盖了全部影响存款创造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在实践活动当中,是需要具体化的,而这些具体的因素千变万化,如果不对学生加以解释,那么他们对金融现象的理解就难免僵化而能与实际发生的金融事件相联系.例如,商业银行监管与信用货币创造是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问题,然而,商业银行监管可以从某些方面构成对银行存贷款业务的限制,从而使实际上的存款创造不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倍数.以巴塞尔协议为例,资本充足率8%(核心资本不低于4%)的规定固然加强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而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实际上也是银行的杠杆比率,它构成了对银行创造货币能力的限制.在现有的资本与杠杆率下,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要扩大,必然要实现资本或杠杆率其中至少一方的突破.现实中,增加资本较为困难,为了在短时期内扩大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往往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绕开巴塞尔协议的监管,例如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前,商业银行大量购入CDS将风险转移至表外,使得银行在个体风险符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前提下大幅度扩张了贷款规模,商业银行的总体杠杆比率上升,创造了大量额外的货币(或资本).但实际上,个体风险的转移并不意味着系统风险的减少,恰好相反,正是在个体风险的稳健表象的掩饰下,商业银行得以合法过度扩张,最终反而导致系统风险不断积聚乃至爆发.这其中的复杂联系,如果不加以清晰阐述,学生是很难自己体会的.

金融学教学中与“信用货币创造”有关的几个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创新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金融创新与信用货币创造

在金融学课程中,金融创新这一内容往往会安排在金融市场这一章,从时间顺序上来说要先于货币创造,因而学生也很少会主动思考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金融创造与信用货币创造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金融创新创造了更丰富的金融交易手段和复杂多变的金融工具,本身就会使得“货币”的概念与范围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有所提及,但一般都不详细.本文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国家货币层次的对比,以及同一国家货币层次的变化与调整来说明这个问题.另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是,一些金融创新可以实现“风险隔离”,从动机上刺激银行无限度发放贷款,也使金融当局对真实的货币需求发生错判,共同促成货币的无节制创造.以贷款证券化为例,银行将贷款打包出售给SPV,再由SPV以CDO的形式出售给公众,并通过分层的方式,将其中的高风险证券出售给对冲基金,再购入CDS进一步转移风险,于是,表面上银行、spv、社会公众甚至对冲基金都没有风险或只有可控的少量风险,促使银行更加积极地放贷,也促使银行作出乐观的判断.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来与“信用货币创造”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本文为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可雇用性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元认知能力拓展——策略、实验与检验”(JG12064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