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难避免

点赞:22185 浏览:1044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不管我们将要面对的是通胀,还是通缩,抑或两者交替出现,经济动荡都在所难免

现代金融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如果没有货币和金融,人类今天一定还生活在最原始的农业经济中.可金融又总是惹祸.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就让全世界感受了一次过山车的刺激.现在,人们刚刚觉得可以喘口气了,恶性通胀又似乎要来了.

容我解释一下.听到恶性通胀这个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津巴布韦.从2006年开始,那里的货币(津元)以每年成千上万倍的速度贬值,物价则以同样的速度上涨.再早一点,你可能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俄罗斯,那时卢布以每年上百倍的速度贬值.历史教科书则告诉我们,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甚至早在14世纪,贪婪的蒙古贵族就通过超额发行纸币,成功制造过恶性通胀.

不过,本文要谈的恶性通胀,却不是这一种.在我看来,与其将上述现象称为通胀,还不如称之为通货崩溃更合适.这种明火执仗的抢劫,是没法用货币理论分析的.

我想谈的通胀,仍属于货币理论范畴.即我们暂且认为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是负责任、讲信用的,只是由于货币政策失当,而导致货币长期、可预期的贬值,并给整个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根据西方通行的标准,两位数、也就是超过10%的通货膨胀,即为恶性通胀.不管恰当与否,本文也使用这个标准.

如何衡量通胀,经济学家们

没有一致意见

通货膨胀距离我们其实已经很遥远了.按照上述标准,中国上一次恶性通胀是大约十五年前,当时公布的通胀率达到了18%,但一般认为不止于此;美元上一次恶性通胀要推到三十多年前,当时滞胀把整个西方折磨得死去活来.

经济动荡难避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最终,为了制服恶性通胀,各国都被迫采用了强紧缩政策.美联储和中国政府,不惜以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为代价,终于击退了通胀.在1981年的经济衰退中,美国失业率超过了10%,中国则于1998年前后关闭了大量国有企业,下岗工人是当时最热门的词汇.

但自那以后,人们渐渐忘却了通胀.科技进步无日无之,商业创新层出不穷,物价一跌再跌,甚至有经济学家声言,人类已进入习惯性通缩时代.理由是,生产力的发展将始终走在货币前面,商品将永远比货币增长得更快.

不过,即使在所谓“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也有人提出过尖锐的质疑.那就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奥派指出,虽然消费品没有明显上涨,但股票、房地产和原材料都已大幅上涨,这正是通货膨胀的典型特征.最终,资本品的上涨一定会传递到消费品上.

不得不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1921~1929年之间,美国经济也曾经历一轮“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根据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的研究,这一期间批发物价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下降,而经济却繁荣兴旺,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快速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也不断上涨.是不是像极了2003~2008年?

对弗里德曼的结论,奥派经济学家提出严厉质疑.在他们看来,1929年前的黄金岁月并不是什么通缩周期,相反,是通胀周期才对.理由是,同期土地、原材料和股票等资本品出现了大幅上涨.当时的奥派领军人物米塞斯和哈耶克都对经济危机的前景提出了明确的预测.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但他们都指出,当下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一场危机即将到来.

事实证明,奥派是对的.危机在1929年突然爆发.对于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有一位名叫克拉斯穆尔佩佐夫的奥派经济学家提前作出了预测.他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银行或者衍生品危机很可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并成为中国陷入大萧条的导火索.他给出的时间节点是2008年!目前看,他的前半部分预测是对的,至于后半部分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好了.

在2008年前的繁荣周期里,原油从2003年的20多美元1桶,上涨到2008年的147美元/桶;铜、铁等金属也出现至少翻倍的涨幅;股市、楼市一片红火,其中最火暴的中国股市,从2005年上证综合指数最低点998,短短两年就冲破6000点等按照奥派的逻辑,这就是通胀,即使消费物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

换言之,其实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轮通货膨胀.

我引述以上观点,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关于如何衡量和测度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并没有一致意见.虽然我本人倾向于奥派,但还是更愿意由读者自行作出判断.

美元仍在伯南克的可控范围

之内

回到今天的局面.人们担心恶性通胀,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救市,纷纷放松银根,财政大把烧钱,美英等国更推出所谓“定量宽松政策”.按照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常识,政府大量印钞,结果一定是通货膨胀.

但是且慢!按照本文开头的预设,我们已经排除了政府通过印钞票大肆掠夺的可能.至少,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和中国政府不会这么做.这虽然有点武断,但我们别无选择,短期性癫狂行为毕竟超出了经济学的理解范围.

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钞票是怎么印的,又是以何种方式注入经济的.说不定,我们只是误解了政府的救市行为而已.

就美联储而言,人们的确是误解了.联储并没有注入,只是通过资产置换帮助银行系统改善资产负债表.在金融海啸暴发后,美元流通中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到2009年初,美元流通中也只有9000亿美元,仅比2007年年中的水平多了约1000亿美元.这个数量是不足以制造通胀的.

不少经济学家喜欢提到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几倍.这是事实,但主要是由于美联储为了救各种金融机构,不得不临时创造了许多信贷工具.简单地说,就是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了困难,美联储不能像救银行一样救他们,而不救又不行,所以不得不搞点创新.

当然,我决不是说美元不会发生通胀.我只是说,美元没有也不会失控,一切都还在伯南克的掌控之中,通胀与否仍取决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意愿.我相信,虽然制造通胀能够帮助负债累累的美国逃避债务,但也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持久的伤害.况且,一旦美元失信于世界,美国将失去攫取铸币税的机会.一个稍具理性的美国政府都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动荡在所难免

虽然恶性通胀这种极端状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较低的持续性通胀却很有可能.从历史经验看,如果一国政府不能令经济在短期内走出低迷,而通胀威胁仍然可控,则原有的刺激政策就会长期化,并不断加码.

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甫一上台就遭遇空前危机,为了向选民证明自己,必然推出种种短期政策;如果政策不奏效(目前正是这样的情况),奥巴马就只能通过政策加码来兑现承诺.最终,这会形成某种依赖症,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赤字层层加码,只要经济仍未复苏,就业仍未改善,这些政策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这次金融危机与以前的历次衰退不同,它是多年累积问题的总爆发,是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但政府的任期是短暂的.政府首脑永远没有等待的决心和耐心.当他们发现财政刺激政策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搞一点通胀来逼迫人们投资和消费的方案就会提上桌面.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超过十年的滞涨,即经济停滞、高失业与高通胀同时出现.这与凯恩斯主义相悖.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高失业与高通胀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但它不仅出现了,还持续了很多年.

凯恩斯主义的破产,激发了80年代的自由市场回潮,也催生出近三十年的繁荣.但潮流正在转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每个人都能理直气壮地声讨自由市场,然后重新捡起凯恩斯的老药方.

已经失败过的东西,还能再成功吗?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可没有全球化.有一点前车之鉴,也许可供今天彷徨无助的人们参考:在整个70年代,股市和债市都一团糟,但石油和黄金很好.当然,70年代也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美元与黄金脱钩两件大事,不能把油价和金价上涨完全归功于滞胀.

无论如何,持续繁荣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不管我们将要面对的是通胀还是通缩,抑或两者交替出现,经济动荡都在所难免.在这样的时代,一切还要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