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点赞:33397 浏览:1557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现场能力要略低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使本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关 键 词 】交通运输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学习交通运输组织学、运筹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和商务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应掌握该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熟悉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面向交通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的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目前就业形势来看,交通大类的其他专业就业优势明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唯独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现场能力要略低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这要求本专业需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探索

以交通运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是开展现实教育活动的轴心,其教育理论、思想和观点及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宗旨,都是通过课程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中职课程更是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知识、能力的载体,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有通过课程才能最终实现.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中职教育必然具有自己类型特征的课程.一般认为,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两大类.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通过教师传授基本的、原则性、普适的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它与职业能力间是不直接对应的,加之学习“学科课程”的知识时缺乏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因此其可迁移性大大降低,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上手工作.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工作的能力.显然,“学科课程”对于职业教育是不适合的,行动导向课程成为其必然选择.行动导向课程是在具体工作情境中建构经验、获得技能和感悟,以隐性知识为主,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探索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到2010上半年正式确定“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随后我们结合“1+0.5+1.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开始开发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初是设计了课程模块体系,将原课程进行整合.以交通运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其技术路线是: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

(二)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

1.选择好专业教学侧重点.通过近年的专业调研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分析,该专业教学侧重点包括:学习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等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等.

2.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差别.力学与结构应相对弱化.力学以材料力学为主,结构力学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混凝土结构要求掌握桥梁基本构件的结构计算与验算,预应力结构的基本概念,重点放在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案编制上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运筹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课程基本知识等方面应相对强化,课程与企业实际基本对接;实践教学:包括测量实习、工程制图、港站实习等,一般安排12周.这是与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一致的.

(三)素质培养与考证

将学生职业环保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合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之中,在交通运输专业学习领域中设置职业岗位资格考证的环节,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就获得了上岗的能力与资格,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同步.

(四)教与学的规律

一个学习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宜太多,传授知识应由浅入深,学习和掌握知识应由单一到综合,传授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由学习解决简单问题到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学生的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并提高.

学习情景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融教、学、做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景设计就是将学习领域分解为若干主题学习单元,应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并注意:每个学习情景都应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景应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促进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与生产实际的“紧密”对接

(一)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我们从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入手.对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课程内容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主,突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做,淡化为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课程的内容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与行业技术标准与职业标准的一致性,有机融入国家和交通运输建设行业规范、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实现与行业生产实际的“紧密对接”.在课程内容排序上基本与交通运输工作程序相一致.此外,我们还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模式.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对接”.

(二)以行动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化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合一的课程,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它是与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范式.新的课程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改革实现根本性的革新.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鉴于此,我校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根据学习情景要求,将课程放在教室、实训室,甚至企业现场进行教学,配合实际工作任务、工作页、多媒体课件、任务方案、构造实体模型等教学资源,透过完整实际工作过程训练,让学生掌握职业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每个教学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方法教学.

三、改革成果

2010年以来,我校逐步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执行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毕业生具备了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现场实操的经验和技能,深受就业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近三年实现了100%.成果表明,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文霞.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2007(02).

[2]叶勇,邵毅明,饶惠. 基于就业态势分析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调整方案[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