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象解》注释(续五)

点赞:15756 浏览:702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大畜”,从嘉言往行而养其德;“颐”,慎言语、节饮食为善恶之枢机;“大过”,独立无惧而不能阳刚太过;“坎”,日新有恒,源源不舍;“离”,用晦养其体,继明大其用;“咸”,于己皆实,受物则虚;“恒”,不随顺于物而自守之道.

关 键 词 : 周易大象解;注释;陈远宁;大畜;恒

大畜 瘙 椆

天在山中①,大畜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③,以畜其德.

【船山解】

函“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之理于山中④,其畜大矣.凡畜,恶其盛也.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君子无固畜焉,其唯前言往行乎!善之在古今,莫非理,即莫非人也⑤.其在于心,则莫非德矣⑥.多畜而德弘⑦,乃以无执一之害⑧.非然,则畜一德而据之,虽嘉言善行⑨,亦为贼德之资,况畜非所畜者乎⑩.识善言,不必见诸言也;识善行,不必见诸行也.止如山而备天之理,舜之居深山之下以之..

【注释】

①天在山中:这是解释大畜卦的卦象.大畜卦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艮、为山,故有“天在山中”之象.

②大畜:卦名,这里是指蕴畜之大.《二程集》注:“莫大于天,而在山中,等皆蕴畜至大之象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27页)船山亦解为:“‘大’,阳也.大畜,以阳畜阳也”“天未尝不在山中,岂徒空虚上覆者为天哉:山之广大,其畜天之气以荣百昌者,厚矣.”(《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42-244页)

③前言往行:这里是指前人留下的学术思想、道德品行.

④“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之理:这里是指天的阴阳二气运行和形成长养万物的规律和无所不通、无所不贯的本性.按船山的解释:“天气行于太虚之中,絪缊流动者,莫著于云,其施于地以被万物者,莫著于雨.言其著者,则其轻微周密,于视不见,听不闻之中,无时不行、无物不施者,可知已.‘品物’,物类不一,而各成其章之谓.‘流形’,理气流行于形中也.行焉、施焉而无所阻,流于品物成形之中而无不贯,亨之至盛者矣.”(《船山全书》第一册,第52页)

⑤莫非人也:这里是指莫非人的善性.

⑥莫非德:这里既指德行,又可指认识水平.船山说:“道行则谓之德.”(《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⑦德弘:德行弘大,或德行弘扬.

⑧执一:这里是指执着于一端之理而排斥其它各家之理.

⑨嘉言:嘉,嘉美.嘉言,嘉美的、美好的言语.

⑩畜非所畜:这里是指蕴畜的学术道德并不是应该蕴畜的学术道德.

止于山而备天之理:这是以人事解大畜卦的卦象.大畜卦的卦象为“天在山中”,意味着天为山所止,因而山便包容、具备了天之理.

舜之居深山:深山,这里是指历山.相传舜帝曾躬耕于历山之下修养德行.

【今译】

蕴含着“云行雨施,品物流行”的理于“山”中,说明“山”的蕴畜量是极其广大的.大凡蕴畜(某种事物)都担心其过盛.应该是蕴畜得多了却能将其分散出去,安放在这里又能使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君子是不能搞固定不变的畜积的.唯有对前人留下的学问道德才不应担心畜积得多哩!学问道德之善,不论是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没有不表现为理的,也没有不表现为人性的善,而这种“理”和“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也没有不会表现为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人们只有多多地学习,积蓄前人的学问道德,才能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德行获得弘扬广大,而不致因执着于一家之说而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德行修养受到损害.否则,如果只崇拜一种前言德行,搞一家之言,且据为永久,即便是很美好的言论德行也会因其失之于偏颇而有可能成为伤害我们提高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累赘,更何况所畜积的言论德行还可能不是应该畜积的内容呢认识一种嘉美的言论,不必定立即就表现在自己的言论中,认识一种善良的行为,也不必定立即就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而应像天的阴阳之气絪缊于山中为山所止那样,对前人的各种学问道德进行酝酿思考,使之完全符合自然之理(然后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言行).当年舜帝躬耕于历山之下进行德行修养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周易大象解》注释(续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道德修养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颐 瘙 椇

山下有雷①,颐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船山解】

颐者,言语所自出,饮食所自内也.而观其象③,居止以受动④,阳在外而闲四阴于内,则“节”“慎”之道存矣.不知颐道者,以随意而言,随欲而食,谓之率性⑤,而君子不谓性焉.不能已于动,尤重其止.如山下之雷,无穷极恣肆之动,则以之言语饮食焉可矣.

盖尝论之:言语之慎,饮食之节,若细行也⑥,而人欲之流止,天理之存亡莫甚焉.君子小人之大闲,此心之存去,皆于此决矣.夫天之生人,形色皆性⑦,岂使之有口以导入于恶哉!反身而诚⑧,践颐之象,顺颐之贞⑨,但能止于俄顷之动,则习而安焉,自远于咎.物不能引我以非道,则大勇浩然之气可养;我不轻随物以妄流,则渊深不测之神可凝.自有天下国家以至于庶人⑩,善恶、吉凶、荣辱之枢机,胥于此焉决矣.子曰:“以约失之者鲜”,言语饮食,约泰之权衡也 .


【注释】

①山下有雷:这是解释颐卦的卦象.颐卦的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故有“山下有雷”之象.

②颐:卦名,这里的颐有二义:一为朵颐,一为颐养.参看二程解:“颐,养也.人口所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性、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又说,以此卦上下卦之义而言,“艮止而震动,上止下动,颐颔之象.以卦形言之,中含四阴,外实中虚,颐口之象,口所以养身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33,834页)船山解亦为:“颐之为卦,以卦画之象而立名;上下二阳,上颚下颔之象也.四阴居中,齿象也.颐之为体,下颔动以齿齧,上龈止而断之.震动于下,艮止于上,亦颔象也.颐所以食,而生人之养赖此为用.”(《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48页)

③观其象:指观察颐卦的卦象.

④居止以受动:这也是解释颐卦的卦象,颐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故有“山下有雷”之象.山下雷动,雷为山所止,山止以受雷动,所以叫“居止以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