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文献综述

点赞:23302 浏览:1071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着全体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受到广泛关注.继2008年新农合被写入社会保险法(草案)医保专章,新农合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真正确立了合法地位之后,在北京闭幕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2009年的10月1日以后正式试点推行新农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响应会议精神,我国各个省市也都相继推行新农保改革新举措.如广东省计划3年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山西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山东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在寿光发放.广东首个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在惠州启动,参保补贴一视同仁.回顾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上的太多探讨与研究,今天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尝试,也很值得理论界追溯和总结.

我国学者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展开的,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对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见下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以社会保障为篇名的文章在模糊查询的条件下,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从内容上看,2000年以前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比较少,相对也很零散,没有形成系统.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开始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2005-2006年间增幅最大.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确立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在城镇化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征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进城农民工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2003年研究成果较前一年增长了78.5%.2005年,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我国经济总量跨越式提升的同时,社会分配的均衡问题、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被重新探讨,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的惠民措施不断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均衡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压器,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随之升温.

从归纳和总结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具体到了实施细节.而从整体上对这些内容分类,共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城乡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总体状况的研究

通览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文献,学者们分别从整体上和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地方或区域角度分析了省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张力之(1997)从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1997年以前国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迫切性、借鉴国外的研究、社会保障专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刘云旺、王成华、廖桂蓉(2004)、李东、刘庆原(2004)、陈蒙蒙(2006)韦镇坤(2008)、王丽(2009)撰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构想及对策.李珍(2006)阐述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刘汉屏、吴晓云(2006)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保障和体系构建.刘子操(2007)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思路.

从内容上看,这一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三农”问题凸显,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诸多不完善之处摆到了议事日程.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等问题是研究重点.

二、围绕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展开的大量研究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缺陷或短板,理论界对此诟病颇多.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构成了2003年以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刘金红、段庆林、董明辉(2001)从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建国5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保障形式的制度变迁、制度绩效,提出建立与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徐凯赞、欧阳亮辉(2004)按城乡属性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为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指出按照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公平原则,我国现行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无论从过去的形成、政策的影响,还是农村的现实需要都表现出一种公平性的缺失.陈信勇、蓝邓骏(2004)认为,首先要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也应及时、逐步建立.吕勇(2005)、赵友谊(2005)、贾平、张婷(2008)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构建.胡宏伟、唐莉(2005)指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结构性嵌入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之中的,这种结构性嵌入机制要求仅仅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不够的,失地农保制度的完善必须以上述四项制度的完善为前提.白凤峥(2004)、姚诣路(2006)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围绕农民问题展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主体,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与之相对的“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大量争论.三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效率与公平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平诸多原因引发了学界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三、国外经验较少及中外比较研究

周弘(1989)较早地介绍了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李培林(1994)通过对德国、英国和瑞典的实地考察,指出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应当借鉴的经验和注意的问题.史柏年(1996)、高峰(1999)分别考察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演变过程以及不可克服的矛盾与困境,并探寻其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日本学者合津文雄(1999)介绍了日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它突破了救济扶贫的制度框架,开始探索创建满足全体国民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显示出,日本社会福利政策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措施向签约方式转变的新趋势.武中哲(2001)介绍了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并分析其利弊所在,力图找出其中对我国有借鉴 意义的内容.施晓琳(2004)介绍了当前日本较为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其对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保障方面的借鉴.李巧莎、贾美枝(2008)考察了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日本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和启示.臧忠生(2004)考察了法国、瑞典、奥地利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新变化及对我们的启示.王萍(2005)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行简要追溯,分析了令该制度陷入困境的各种主导因素.易瑾超(2007)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建议.徐嘉辉、郭翔宇(2009)介绍了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并对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同时阐述了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四、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追溯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开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挖掘和追溯也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陈晓云(2001)在对福利理论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对福利主体的认识、衡量福利的方法、标准以及福利制度措施这几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将福利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重要阶段.苏光明(2001)对和社会保障思想进行了挖掘和比较.王爱华(2003)、李宏艳(2004)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前者主要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后者考察了马克思、列宁的保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王俊(2004)从17世纪配第的社会保障思想写起,到18世纪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孟德斯鸠,进而分析了19世纪的萨伊、西斯蒙蒂、罗雪尔的社会保障思想以及德国的讲坛社会主义,英国费边社会主义和法国连带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王文龙、金丽馥(2005)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述,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衰落的原因.徐丙奎(2006)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并对三大流派进行了简要分析,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张可(2006)从英国1601年《济贫法》开始追溯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源,并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区分了对待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同时对反对与支持的流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五、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定位和职能

尽管各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各具特色,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国家或者政府的介入.阎宇红(1998)考察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几个发展阶段的更迭与交替,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段中政府充当的角色以及角色的转变过程.张学英(2004)指出由于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反过来阻碍了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应该以政府为主导提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陈少晖(2004)指出,在至今仍未改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长期忽视和责任缺失,是我国政府在构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陷.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当集中解决农民急需的低保、医疗和养老三大保障问题.朱丽颖、石俊田(2005)认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起到进入制度化建设共经历了政府高度集权下的重点有限保障、分权下的土地和家庭保障、制度建设下的社会有效保障三个阶段.肖云、徐艳(2005)认为当前建立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具有紧迫性,政府在建立和发展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燕(2006)认为政府责任不明确、制度安排缺失等,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之一.政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应当承担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责任.钱亚仙(2006)、杨爱兵(2008)、薛菁(2008),也指出政府是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杨辉(200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到底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还是私人产品亦或优效品,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议,并根据社会保障的产品属性及产品提供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强度.陈萌(2009)认为“农村社会保障”表现出社会的公平性,其最终责任主体是政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存在着越位与缺位两种偏差,是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期刊网中的文章除了上述6大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如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等.除文章类文献外,我国学者还出版了相当一部分专著讨论社会保障问题.例如,张蕴岭(1993)主编的《北欧社会福利制度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系统地介绍了北欧福利国家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启示;郑秉文(2004)等编著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过程、改革中的困难和今后改革的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丁开杰(2004)编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一书,涵盖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老年保障改革、福利与就业几个方面的内容;陈佳贵、王延中(2004)主编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在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权威的专家郑功成教授,编写了系列社会保障丛书,由他主编的《社会保障研究》是中国和世界社会保障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一书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从理论上厘清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政府责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