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王国到自由社会的嬗变

点赞:20566 浏览:937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尔库塞追寻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思想,设计“自由社会”的理想图景,和马克思一样认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但在自由的范式和自由实现的路径上,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存有明显的分歧,尤其是他脱离社会历史实践去寻求人的本质回归的思想,透露出他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的误读.

【关 键 词 】马克思 马尔库塞 自由社会 比较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马尔库塞理论活动的初衷是追寻马克思主义,捍卫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他所撰写的无论是《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源泉》还是《理性与革命》,都可以看见他追寻的足迹.马尔库塞晚年精心设计的“自由社会”思想,是他从当代境遇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阐释发挥,也是对马克思自由王国思想的传承.不过马尔库塞在自由实现的途径上却与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存有明显的分歧,尤其是他《反革命与造反》和《乌托邦的终结》书中,关于通过艺术救赎到达精神彼岸自由王国的向往,以人的意识革命取代人的政治、经济解放以进入“自由社会”、实现人的类本质回归的思想,最终使他走上了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这种带有浓重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由社会”思想,最终只能成为唯意志主义的宣传.

马克思关注的是人的类本质,考察的是从事经济政治活动的社会人,马尔库塞更多关注的是人的生物本质,考察的是个体的自然人

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一样关注人的存在,以人的本质为研究起点,但在人的根本属性上两者却存在根本的分歧.马克思认为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性.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所以,马克思关注的是人的类本质,考察的是从事经济政治活动的社会人.但马尔库塞更多关注的是人的生物本质,考察的是个体的自然人.他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爱欲才是人的本质的思想.这种爱欲是性欲的升华,是从局部的自由转向生命自由,从肉体转向精神的呈现.他在1972年发表的《反革命与造反》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题讨论自然与革命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然”既包括外部的自然,又包括人的自然,因而“解放”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解放,更重要的是人的自然性的解放,他所说的自然性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在马尔库塞看来,马克思“贬低”自然的作用,缩小自然基础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显然只关心人的外部环境.“马克思强调政治意识的发展,而不关心个体解放的根基.”②他所说的“根基”是指人的自然或感性.马尔库塞还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个在群体活动中的人,因此,他的自由行动就部分地失去自由了.在马尔库塞看来,人最重要的属性是“自然性”,而不是马克思认为的社会性.

另外,在理论研究方向上,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也有分歧.马克思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经济基础为核心来阐述人学思想,并由此引发人类解放思想,即他们的理论方向一般都是从哲学问题转向经济和政治问题,从分析发达工业社会经济入手,探讨上层建筑问题和社会变革问题.在人的本质问题方面,马克思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把自由看作是一个社会政治概念.而马尔库塞的理论方向却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转向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方面,他主要从哲学的视角来考察,把自由看作是一个哲学概念.虽然马尔库塞后来又从哲学转向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但还是难以掩饰他将马克思哲学置于形而上学之内来理解的不足.此外,关于人的本质能否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得到实现的问题,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回答也存在分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能在具体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的,虽然有可能人的本质在经济活动中不是完全实现,但至少是部分实现,因为人的本质实现与现实经济活动并不对立,而且人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创造符合人的本质要求的经济活动条件.马尔库塞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他认为人的本质不可能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得到实现,也不存在符合人的本质需要的经济活动.因为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实现是完全对立的,所以人的本质只能在经济活动之外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马克思寻求的是人的社会基础,而马尔库塞寻求的是人的生物基础.

在这里,马尔库塞错误地把人看成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认为当人处于与社会隔离、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的状态时,人们才享有真正的自由.我们不否认人作为自然人应该具有的一些生命本能,但这种生命本能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其社会性.在发达工业社会,人所受到的压抑其实不只是或者主要不是“爱欲”的压抑,更多的是既定经济体制、政治结构、文化秩序的压抑.所以,马尔库塞忽略了人的社会性,仅仅把人看作是纯粹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这种只在抽象理论层次探讨人的属性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存在,既不能形成对人的全面认识,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

关于人的解放,马克思提出的自由王国的社会理想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尔库塞所设计的“自由社会”则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学说: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现处于物的依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处在异化―压抑―控制的生存状态中,虽然物质上比较富裕,但精神上很痛苦,未来的人类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的社会是人类第三大社会形态,其显著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③.在这一社会形态中,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潜能得到释放,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异化的生存状态被消除,人类将全面掌握自己的活动,每个人都能够以自觉自由的意志从事自己的社会活动,这就是人类所追求的未来的理想社会状态,也是人类历史的终极社会形态―自由王国. 对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我们还可以做如下的解读:首先,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虽然时间相继,但却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不同的领域,必然王国是人为了满足自身谋生需要,在强制的、固定化的分工条件下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的领域,而自由王国则是以消灭劳动异化,恢复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类本质为目标的领域.其次,必然王国领域和自由王国领域,都存在人的自由,但两个领域的自由具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性质,在必然王国领域中,人的自由表现为对物质财富的支配与控制,在自由王国领域中,人的自由表现为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再次,虽然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各自锁定了自己的概念内涵,并为实现自由框定了不可逾越的自由边界,但在共产主义里,必然王国仍然长期存在.不仅如此,它还为自由王国的到来创造条件,为自由王国得以产生并繁荣提供基础.其实,人的自由发展的进程就是人类的自由从必然王国领域的自由向自由王国领域的自由的演进与提升的历程.

马尔库塞虽和马克思一样,在自由层面构想人类未来理想社会,但他设想的“自由社会”又有自身特色.它是从“美学―性欲方面”来考虑的,其特点是“工艺和艺术相结合”,或“劳动和娱乐”相结合,也就是“社会的必要劳动能被组织成与解放了的真实需要相谐和.”④与马克思理想社会相比,“自由社会”“既不是单纯地扩大满足现有范围内的需要,也不是把需要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是同这种范围决裂,是质的飞跃.”⑤在这里,个人的本能需求无需屈从于社会的整体主义需求,个人需求的满足不再是“被控制的满足”,人类幸福生活也不再以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人的本能、精神自主力和创造力得到完全的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来体现,也不再以竞争和恐怖为基础,人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自由而成为自由性个体.自由社会虽然是一种历史的替代性选择,尽管与现实社会强大无比的效力相比,这种历史的替代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马尔库塞还是认为,它是人类“根本需要”的东西.

马尔库塞的“自由社会”,发于现实,立足时代,自觉融合马克思主义自由王国思想,向人们表达他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追求.他那充满深刻批判的语言里,蕴含着对现实的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负载着他对人的生存的深切关注.更难得的是,在马尔库塞的垂暮之年,欧美学生造反运动已经完全失败,当那些当年的反叛者早已不再反叛那个造成了普遍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早已熄灭了“革命冲动”时,他仍未停止自己的思考和批判,他仍然以极大的热情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希翼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有本质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敬佩的.他的探讨让我们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消极面的认识,也让我们能理性对待资本主义的繁华,尤其是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严重错误的考察,不仅为当代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而且对我们探索当代中国理想社会的建设问题,不断总结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马尔库塞的“自由社会”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他误解了马克思的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构想的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并不是同一王国的两个方面,而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层次,也就是说,他们是时间意义上的,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在必然王国里,人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处于不自由的状态,而在自由王国里,人从各种约束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自由人.但马尔库塞却将二者看成空间意义上的并存,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王国可以转化为自由王国.第二,马尔库塞错解了马克思自由王国中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马尔库塞认为自由社会中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相对立的,是此消彼长的.社会需要会压抑个人的需要,强调社会需要就会抑制个人的自由,那样的社会不是真正自由的社会,从而幻想建立一个无任何社会控制的个人绝对自由的社会.其实,在任何社会中,个人的需要总是和社会的需要相联系、相制约的.因为,正如马克思所言,自由王国是以废除异化、解放人类为目标,理所当然地要注重个人的解放,尊重个人的需要和价值.但这一切又需要通过社会的总体劳动者的力量来实现,这就决定了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既基本相适应,又不完全相适应的状况.也正因为此,马尔库塞自己也意识到他所构想的“自由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实现的路径是一种实践的历史的活动,依靠的是经济、政治革命,马尔库塞认为“自由社会”的实现是人性和本能的解放,主要依靠艺术审美、精神与意识革命

马尔库塞的人类解放理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有着必然联系,它们不仅都对发达资本主义和人的异化进行批判,而且都强调艺术审美在实现人类解放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其现实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这个实践首先是指物质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在《资本论》的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而人能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王国,“只能在由必要和一定目的性下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能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⑥这个“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就是以艺术和科学为代表的精神实践活动,即通过现实实践的审美化而实现真正的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还指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⑦在这里,他不仅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过程,而且把它看成是人类发展和人性被肯定程度的标志.


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一样,都把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旨趣和一贯主张,也同样强调艺术的社会潜能和认识作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是资本统治的工具,科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有压抑人的社会功能.在此层面上的人只有“单面”的命运.在这单面而又全面异化的社会中,生命的欢畅在哪里?他指出了一条路―审美.认为只有对人的内在欲求―本能层次的改造,才能构建新的人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说,艺术的审美特性一定能够恢复人的正常感性功能,也一定能够导致人与自然达成爱欲的和解.马尔库塞这一思想又在他以后的著作中得到了发展.他在《审美之维》中强调:“艺术也是解放的承诺.这种承诺也是审美形式的一个性质.或确切地说,是审美形式的一个美的性质.这种承诺是从现存社会的搏斗中冲杀出来的,它展示出来一幅权力消亡、自由显现的图景.”⑧在这里,他设想通过艺术在肯定性的想象中对现实的否定作用,建立一个与现实压抑社会相对立的解放的、美的自由社会.

马尔库塞的解放理论和马克思的解放理论虽有明确的联系,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存有许多根本的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是一种实践的历史的活动,它依靠的是经济、政治革命,马尔库塞认为人的解放主要是人性和本能的解放,它主要依靠艺术审美、精神与意识革命,这就背离了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经典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之所以具有所向披靡的理论力量,就是因为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根基.但马尔库塞却没有从这一科学认识出发阐释他的解放理论,他把他理论研究的基础放在了《手稿》的人本主义的理解上,用人的生理、心理本能结构为核心的主体性,作为文艺和审美活动的决定性基础,明显割开了主体性、审美心理结构同社会存在的根本联系.其实,经济基础、社会生活对于艺术有非决定性方面,同时又有决定性的最终根源.马克思主义解放论是在坚持决定论的前提下,去研究非决定性方面的,但马尔库塞却错误地把非决定性方面当做决定性方面,致使他的解放理论最终滑向了历史唯心主义.

(作者为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江苏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马尔库塞新社会主义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B720002)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②⑤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任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62页,第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④⑧马尔库塞:《五篇讲演》,波士顿版,1970年,第68页,第23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8页.

自由王国到自由社会的嬗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9页.

责编/于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