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述评

点赞:2412 浏览:76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社会主义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国内确实有人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搞社会主义的一套,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我们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评析社会主义,增强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

一、社会党的来龙去脉

研究社会主义必定要涉及到社会党,因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社会党的由来

德国社会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成立于1869年.1875年该党与机会主义宗派组织――拉萨尔派合并,从此埋下了机会主义的隐患.在德国之后,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类似的政党.1889年,德国社会党等政党正式成立第二国际.20世纪初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社会党.

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内部本来就存在的机会主义分子乘机兴风作浪,德国社会党领导人之一的伯恩斯坦,从1896年起就发表了一系列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论,1899年他抛出了小册子《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社会党人的任务》,要求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各国社会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纷纷为伯恩斯坦鼓掌叫好,并结合一起攻击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分裂成左、中、右三派,而领导权则掌握在和中派手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一些中派领导人背叛了第二国际原来的宗旨,公开站在资产阶级政府一边,为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摇旗呐喊.第二国际就从修正主义泛滥走向最后破产.

第二国际破产后,导致大分化大改组.1919年3月2日~6日,在列宁的领导下,第二国际的30个左派组织联合起来,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也就是第三国际.1919年2月3日~10日,第二国际的26个组织和一些中派代表为赶在第三国际成立之前,便在瑞士的首都伯尔尼召开了社会党代表会议,复活第二国际,由于会议在伯尔尼召开,所以又叫“伯尔尼国际”.1921年2月22日~27日,第二国际的13个中派组织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召开了代表会议,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又称作“维也纳国际”.

第三国际成立后,制定了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1922年4月2日~5日,三个国际的代表在德国的首都柏林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联合问题.由于伯尔尼国际和维也纳国际的代表制造障碍,会议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会后不久完全分裂.1923年5月21日,“伯尔尼国际”和“维也纳国际”及其所属的40多个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了会议,合并成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同第三国际大唱对台戏.“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继承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路线:在理论上,他们宣扬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他们反对苏联,反对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反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占领布鲁塞尔,“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总部迁往伦敦,从此停止了活动.1944年9月,英国工党倡议重建社会党的国际组织,得到了一些社会党的响应.经过将近7年的准备,1951年6月30日~7月3日,他们在西德的法兰克福召开了代表大会,参加大会有34个社会党的106名代表.这次大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总部设在伦敦,通过了《法兰克福宣言》(即《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的目标,同共产主义相对抗.

2.社会党国际的概况

当前,社会党国际的英文名称是“theSocialistInternational”,简称“SI”.其成员党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多数成员党名称是“社会党”.社会党国际的最高权力属于代表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和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理事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至少25人,他们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社会党国际的主席和副主席4人,以及名誉主席18人.社会党国际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截至2006年,它有成员党110个,咨询成员党30个,观察员党14个.它还有兄弟组织3个.社会党国际传统的活动中心在欧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党国际的非洲国家成员已超过了欧洲国家.从1951年以来历届社会党国际的主席都是西欧社会党的代表,现任社会党国际主席是希腊社会党人乔治帕潘德里欧.

3.社会党的国际影响

在当代,特别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党是一支较有影响的政治力量.从党员人数看,以西欧为例,社会党党员人数比党员人数要多.1986年,西欧社会党的党员人数为1100万人,的党员总数是286万人,双方比例为3.8比1.从他们在各国的社会地位看,近年来,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党已先后执政或参政,有的执政有几十年之久.到1989年为止,在五大洲执政和参政的社会党有23个.

除了西欧之外,东欧国家演变前的,不是从社会党转化而来,就是与社会党合并而来.因此可以说,东欧和整个欧洲,是有社会党的传统的.

亚洲的社会党成立得比较晚一些,影响也小得多.日本社会党成立于1901年,创始人是片山潜和幸德秋水,该党参加了第二国际.1911年中国也曾经出现过社会党.

现在社会党国际已不同程度地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在亚洲,1953年1月6日,成立了“亚洲社会党会议”,总部设在缅甸首都仰光.1958年以后,“亚洲社会党会议”停止了活动.社会党国际为了加强它在亚洲的影响,1977年成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书记处”,1981年成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社会党会议”.在非洲,1981年2月成立了“非洲社会党国际”,总部设在突尼斯共和国首都突尼斯.1978年9月,“社会党国际”在拉丁美洲成立了“社会党国际拉丁美洲和地区委员会”,参加这个组织的有11个成员党,14个有联系的党(1983年统计).

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亚非拉社会党的力量中,拉丁美洲社会党的力量比较强大,亚洲社会党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4.社会党发展的原因

(1)战后阶级结构的变化.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白领工人日益扩大,知识分子迅速增加,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中间阶层.据统计,他们约占各国就业人口的50~70%.这个阶层一方面对现存社会不满,另一方面又害怕社会动荡,尤其害怕发生战争,因此,他们容易接受社会党的和平改良政策.

(2)统治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让步政策.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采取了一些让步政策,比如让中左势力上台执政或参政,推行所谓政治和福利主义等等,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这种情况就使一部分工人群众安于现状,反对根本变革社会,出现了政治冷谈主义,而更多地支持社会党推行的福利主义.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在和法制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1966年开始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的形象也是严重损害;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困难,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所有这些情况,都在客观上为社会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1.“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

一般认为,法国的路易勃朗早在1839年写的《劳动组织》一书中,就对社会主义下了定义.其含义是:为了建立用来取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国家工场,确保工场运转的国家必须预先通过普选得到改革,并做到代表全民.

1888年,德国社会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在《论社会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一文中明确使用过这个概念.1899年社会党右翼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党的任务》一书中,也提出“社会主义”这个词.

第二国际初期,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马、恩曾自称是社会主义者或社会党人.但他们一直认为这个字含义不太准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大多数社会党的叛变,“社会主义”也随之成为改良主义、机会主义的同义语.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建立起,正式改用“社会主义”代替“社会主义”.

2.基本理论和政策

(1)多元化的思想来源.社会党主张“政党没有世界观”.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通过的《法兰克福宣言》提出,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多元化,社会主义运动不要求有统一的世界观.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相当庞杂的,它包括基督教学、人道主义、黑格尔哲学、天主教的社会学说、新康德主义、新实征主义、存在主义等等.社会党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右翼反对马克思主义,其左翼则把马克思主义也作为思想来源之一,与各种混杂思想并列.

(2)议会道路的理论.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社会主义主张走的、和平的和议会的道路,反对暴力革命.社会党国际成立时,把和平过渡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主张写入自己的纲领,声明“社会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以的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社会党把“方法”作为取得政权的唯一方法,依靠普选取得议会选举多数,从而上台执政.

(3)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社会党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新社会”.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治,反对制,实行制,反对无产阶级,建立民有民治民掌的政府;经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强调工人和基层群众参与管理;社会,从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和其它改革措施着手,削弱资本主义对经济的统治,建立“全民福利国家”;文化,允许各种意识形态的独立和自由地发展.

(4)党建学说.社会主义认为,现代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表现在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政党组织上,就不应该只是一个阶级的党,而应该是人民的党,或者是全民党.现在,大多数社会党、社会党都以人民党自称.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社会党从争取各阶层的支持、扩大自己在竞选中的影响出发,采取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改变党的性质的作法,使党变成一个群众性的各阶级的结合体,这是具有改良性质的社会主义在组织上的必然表现.

(5)国际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社会主义主张奉行国际的政策.社会党国际及各党成员认为,社会主义是国际性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解决所有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国际”,奉行“国际缓和”、“裁军”、对话、合作的外交路线和欧洲独立、一体化的政策.

3.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

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针政策中,通行着一些基本的原则:(1)的原则;(2)多元化的原则;(3)自由、公正与团结的原则;(4)人权、人道主义的原则;(5)社会改良原则.这些原则,既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构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

4.近年来西欧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动向

近年来,社会党国际和一些国家的社会党根据整个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纷纷修订和通过新的纲领性文件.在一些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1)1989年6月,社会党国际十八大通过了起草工作历时十一年的新的《社会党国际原则宣言》、《社会党国际人权纲领》等重要文件.宣扬多元化、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认各国和不同时代的“自决”;否定该国际过去所主张的国有制思想,强调在宏观调节下必须由市场向社会提供创新的活力,提出要将争取自由、公正、团结的传统斗争融合于致力和平、发展、环境的斗争,通过加强联合国,缔造“的世界社会”.

(2)联邦德国社会党1984年决定起草新的纲领,于1989年12月交由不来梅党代会讨论通过.新纲领一方面继承了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的某些核心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个持久的任务;遵循自由、公正、互助的基本价值并对其作多样性的解释;建立法治国家;坚持混合经济等等.另一方面,新纲领在内外政策方面对男女平等、人与自然、经济化、推行共同安全的和平政策、赞成欧洲联合等问题作了创新和发展.

(3)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连续三次失利,以金诺克为首的工党领袖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迄今的理论和政策.1988年,金诺克和工党副领袖罗伊哈特斯利联名签署了《关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的声明》,于同年10月的工党年会通过,它是工党制定新纲领的指导性文件.同工党1982年的纲领相比,声明关于社会主义和工党的目标的提法有一些不同之外,开始明确使用“社会主义”一词.在国家职能、国有化、市场机制等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观点.

(4)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大左翼阵营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局面更像是“十月革命”前后局面的颠倒:当时是社会主义政党争相左倾,每一个落在后面的政党都设法去拉住前面政党的后襟;现在却是竞相后退,每一个党都用自己的后背贴向比它更靠后的党,而那个党便急忙向后闪开,惟恐成为前面那个党的避风墙.从整体的情况来看,苏东剧变对整个西方大左翼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最近的将来,这种局面不可能有彻底的改观.

首当其冲的是西欧国家的.尽管西欧国家的大都早已改宗“欧洲共产主义”,宣布与苏联模式决裂,但现在却再一次受到苏联模式崩溃的牵连,陷入困境.他们有的分崩离析、被迫解散,有的改名易帜(如意大利),有的尽管保留了原来名称(如法国),但在纲领和政策上却进一步社会党化.

社会党的选举虽有所上升,但思想却日益右转.尽管在左翼阵营内部,欧洲和社会党长期以来互相攻击,但是,随着西欧的右倾,社会党却不得不采取更右的立场.例如,德国社会党理论家托马斯迈尔解释道:“在几乎所有东欧国家共产主义政党都宣布改信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还能用‘社会主义’的概念来说明自由的社会主义者的想法而不致遭到歪曲、招致毁谤和引起系统的误解吗?”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社会党和英国工党等中左力量,在选举中的成绩明显上升,但其思想理论影响却不见丝毫发展,反而却日渐右转,甚至正是思想理论的右转促成了得票率的上升.但是,政治身份丧失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在日益积累着,很多党员因丧失了对党的政治认同而纷纷退党,德国社会党甚至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左派与东德前联合起来另立新党.

社会主义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党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这强劲的向右吹的风暴中,绿党似乎成了各种左派人士的避风港,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发展.很多左翼政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纷纷与绿党结成“红绿联盟”,这无疑抬高了绿党中生态社会主义派的地位;从前组织被解散或者退党的员和其他左派分子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加入了绿党,这无疑壮大了绿党中生态社会主义派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前,欧洲各国执政的绿党都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绿党的发展,已经有芬兰、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5个欧洲国家的绿党进入全国性政府,成为全国性执政党.当然,从绿党方面来说,作为一个非主流政党,如果它要进入议会和政府,也必须改变“绿色用不着婚嫁”的观点,与主流政党建立联盟.从绿党的政治实践来看,他们大多是与左翼的社会党、人民党或者社会党组成“红绿联盟”.因此,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成为绿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无论是其政治立场,还是其思想理论,都明显左转.

三、苏联、东欧各国政局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倾向及其严重后果

从1989年至1991年期间,苏联、波兰、匈牙利、德国等国家的执政党和主要的政治派别,先后明确提出要搞社会主义的主张,并在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方面也相应地作出较大的变动.马克思主义旗帜抛弃了,党和人民的主心骨丢掉了,是加速这些国家亡党亡国的一个关键原因.

1.更改党名国名

1989年10月,“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更名为“匈牙利共和国”.捷克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去年年底,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名为“统一社会党――社会主义党”,今年年初又进一步改为“主义社会党”.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990年1月的十一大,更名为波兰社会党,“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罗马尼亚救国委员会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罗马尼亚”.党和国家名称的改变,是这些国家转而信奉社会主义的最初迹象,或者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保加利亚1990年4月3日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

随着党名、国名的更改,苏联、东欧各国执政的在意识形态上迅速向社会主义靠拢.这些党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实行政治多元化、制;建立混合型经济体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人道主义作为主要思想来源;提出资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都可以实现;以人民党、同胞党、全民党理论改变工人阶级政党性质;放弃共产主义的目标,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党的奋斗目标.

2.修改宪法党章

在执政党执政理念和行动纲领倾向于社会主义以后,匈牙利、波兰、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都修改了宪法,取消了宪法中关于、工人党领导地位的规定和条款,都明确提出实行制.匈牙利修改宪法的另一个重要变动是,取消宪法序言,在国家性质的规定上去掉了“社会主义”四个字.匈牙利党公布了一个共11章51条的新党章,在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奋斗目标上,都与前社会主义工人党党章有原则的差别.保加利亚改变了党章中关于党的领导的条款.现在,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也修改宪法中关于的领导地位的条款,逐步取消制,实行制.

3.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迅速转向社会主义

苏联过去一向对社会主义持批判和否定态度,尽管苏共改变对社会党态度的进程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开始了,并在60年代建立了经常性政治联系,随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苏共在意识形态上与社会主义观点越来越接近了.苏联关于“瑞典模式”的讨论已成为一个热点.从苏共领导人到苏联理论界,在关于社会主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社会党的主张明显缩短了距离.

戈尔巴乔夫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制度.苏联的目标是要建设人道主义的、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主张保留和完善资本主义的议会制、三权分立、政治多元化和制,苏共明确提出实行政治多元化、制,建立总统制等.

4.苏联、东欧国社会主义与西欧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因有所不同:

第一,历史的渊源.东欧的一些与社会党有着血缘关系,东欧的大多是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夺取政权的,为巩固地位,在当时是强大的社会党和弱小的的一种合并.

第二,经济模式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照搬上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他们很快发现苏联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阻碍本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发现旧模式的弊病同时,又没有成熟的新模式可以照搬,于是东欧的一些国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住自己的近邻.包括苏联本身也对社会主义的样板――瑞典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地缘政治的影响.本世纪初的英国地理历史学家麦金特曾断言:未来社会政治研究中,地理因素将是一个最为可靠的恒定不变的因素.如果我们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欧各国受西欧社会主义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党社会主义对东欧影响的大背景下,还有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外交政策的默契.从勃兰特提出的第一代新东方政策到密特朗提出的第二代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要维护欧洲利益,建造全欧大厦.社会党领袖们的新东方政策,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默认,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就有勃兰特、密特朗等人的思想.

通过以上现象和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走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的蜕变,实质上否定马列主义指导、否定领导、否定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否定共产主义目标.苏联、东欧各国照搬、移植社会主义已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其主要表现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局部倒退和失败,经济上衰退、混乱、不景气;政治上动乱、分裂、不稳固;思想上模糊、动摇、失落,人民基本权利受到削弱,甚至重新丧失.当然在这些国家内各种政治力量还在较量,人们也要作出自己的选择.个别国家在调整中重新出现左派执政的情况,有些小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开始出现一些转机.我们应本着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这种态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对社会主义的评介和批判

1.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股右倾改良主义思潮

由于当代社会主义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本质上是一股右倾改良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理论和政策,基本上都来源于第二国际首领们的理论.数十年来,社会主义一方面继承了第二国际的旧传统(如伯恩斯坦的名言:“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考茨基关于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唯一抉择,以及反共主张等等);另一方面,又根据新情况作了补充和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模式、理论和国际问题上有新的发展.

2.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思潮,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时至今日,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的分歧,仍是十分深刻的.例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问题、无产阶级问题、党的性质、党的领导和党的最终目标等等.与社会党在党际关系上必须友好发展,但是在根本原则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没有妥协和折衷的余地的.

3.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批判态度仍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当年曾经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观点作出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在批判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至今仍然有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

4.我国不能接受社会主义思潮

(1)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人传播过欧洲的社会主义,成立过早期的中国社会党,但在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外无主权独立,内无制度,由于在中国的大地上没有欧洲式社会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和土壤,所以它后来因为不合国情而逐渐销声匿迹了.

(2)同志曾经把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传统和基础,作为我们党的一个特色和优点来总结.中国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并且已为实践所反复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的国情不适宜照搬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

(3)前些年我国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翻版.在我国,移植社会主义就会从根本上动摇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就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偏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防止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至于对那些信奉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政党,我们仍应尊重该国人民的选择,巩固和发展友好的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

责任编辑:袁志平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