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因素与建议

点赞:5835 浏览:18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宜春市精心实施民生工程,老百姓幸福指数大增,宜春市对民生工程和百姓幸福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宜春市百姓的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收入、住房条件、物价、交通、教育程度等对幸福指数有不同的影响,宜春市政府从收入分配、宜居环境、民生工程等方面入手,提高宜春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幸福宜春.

关 键 词 :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56-02

一、幸福指数的定义

1.幸福指数的起源与定义.“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三十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三十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影响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因素与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活质量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指数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指数的数量化结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数将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甚至将在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扮演一种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并且避免各种误读,无疑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2.研究幸福指数意义.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个主观指标.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1)幸福指数作为反映老百姓主观生活质量的人性化指标,弥补了GDP指标的不足,可以用于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2)幸福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的平衡关系,越来越被广泛地认为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3)在中国,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党和政府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依据.


二、影响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收入状况.影响幸福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首要因素.2010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799元,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比新余市少1 678元,比萍乡市少1 4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3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 148元,比新余市少3 025元,比萍乡市少2 048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还有不少空间.这充分说明,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仍然是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当前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去年以来,多地连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被媒体.我市一些地方也发生过不法经营者为保持食品鲜活度或营养成分添加各类禁用添加剂,出售过期食品,出现群体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事件让居民对食品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也加剧了居民对社会道德和诚信建设的担忧.

3.住房条件.近年来,一批批居住困难的居民享受到了住房保障政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说起自家现在的房子,住进保障房的老百姓无不竖起了大拇指.城乡居民整体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近年来宜春各地的房价涨幅大,如中心城区地段稍微好一点的房价1平米已达到5 000多元,居民购房资金压力大,低收入群体和无保障群体写不起房,即使是已经在城市拥有产权房的人,想要改善居住条件也难,也是望房价叹气.

4.物价.物价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盘升,到第四季度后呈现上涨较快的态势.2011年,我市CPI(居民消费指数)同比增长幅度一直在3.0%以上高位盘整,1—11月,CPI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上涨11.8%.一年多来在食品类中,“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油你去”、“苹什么”、“糖高宗”、“猪上串” 等“菜篮子”里蹦出一连串“涨”系列,蔬菜、水果、猪肉等轮番上涨,一头牵动着政府官员的心,一头刺激着城乡居民的神经.

5.交通状况.交通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今年7月,市统计局开展了以“国观幸福感”为主题的民意调查,样本为8 257位18~70岁的市民,包括外地来京者.调查显示,31.6%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在90分以上,认为幸福感在60~89分的被访者有61.1%,60分以下的仅有7.3%.在得分上,远郊区县市民的幸福感为80.5分,比城市中心区市民高4.5分.原因是虽然城市中心区远比郊区县繁华,但生存环境相对狭窄和拥挤,其中交通状况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6.受教育程度.在市统计局开展了以“国观幸福感”为主题的民意调查中,本科及以上群体的幸福指数满意率为89.24%;大专群体的幸福指数满意率为80.15%;高中(中专、高职)群体的幸福指数满意率为70.5%;初中及以下群体的幸福指数满意率为62.16%.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不同群体的幸福指数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关系,幸福指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幸福指数越高;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幸福指数相应就越低(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指数比较关系(见图1).

三、提高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建议

1.加快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全社会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通过分析宜春市居民幸福指数的总分和经济收入的分值的对应关系得出:个人收入越高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指数总分越高、越幸福.为此要加快宜春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分析,居民收入对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心态平衡等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以及收入差距的合理化对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非常重要.为此,应该继续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各种手段,继续限制过高收入,消除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非效率性的分配差距. 3.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居民的幸福指数水平总体上呈现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首先,抓好国民教育,切实保证适龄儿童享受到有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同时还要不断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和条件.其次,要继续完善各种成人中高等教育以及终生教育途径,提高不同层次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4.共建生态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大绿色宜春、生态宜春建设力度.为此在“十二五”期间,一要进一步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农村全面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活动.二要进一步实施“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节能减排,改善城市水环境,保护城市水源.三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推进林业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做到城市建设和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注重提升绿化品位.四要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要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绿色宜春、生态宜春建设,注重发展节能环保的生态产业,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坚决杜绝有毒有害项目.

5.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建设幸福宜春进程中,居民最关注的是收入,最害怕的是自身利益受损,最担心的是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因此,在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要把富民优先始终作为建设幸福宜春的核心要求,放在发展全局的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居民真正感受建设幸福宜春的成果,增强居民对生活的幸福指数.一要全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加强住房保障.四要严格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五要遏制物价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搞好信息怎么写作,规范各环节经营行为,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哄抬行为,消除居民对涨价的担心和恐慌心理.六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