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文化传承

点赞:27785 浏览:1308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园林,其风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北方皇家园林,其风格以气势宏大见长,另一类为南方私家园林(又称为第宅园林),风格以精致小巧取胜.前者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包括周围寺庙)等为代表,而后者则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

综观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清晰的文化传承.

一、春秋时期的夏驾湖与姑苏台

吴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当追溯到《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记载的商朝末年周族部落的泰伯、仲雍兄弟南奔至太湖流域并建立勾吴古国.泰伯之后,吴国王位传于泰伯弟仲雍,其后,在世代相递中,吴国走完了从西周过渡至东周的历史旅程.到春秋后期的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十九世吴王寿梦接位.自此年始,吴国才可考知其确切年代.寿梦执政期间,吴国这个地处东南一隅的姬姓“蛮夷”小国开始中原国家相通,并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崛起.这一时期,吴国最早的宫苑园林在典籍中开始有了记载.唐陆广微《吴地记》记载了吴地最早的苑囿──夏驾湖:“夏驾湖,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凿湖为池,置苑为囿.”(1)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则指出:夏驾湖“在吴县西城下.吴王寿梦避暑,驾游于此,故名.”此湖在宋代时“城下但存外濠,即漕河也.河西悉为民田,不复有湖.”(2)从上述文献的记载中,虽无法得知夏驾湖的规模和样式,但其临水而筑的特点已然显现,且后世苏州园林注重以水点缀的构园布局,是时已现端倪.

苏州园林的文化传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园林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典籍中有关苏州王家园林的再次出现,已是到了寿梦的嫡孙、二十四吴王阖闾之时.阖闾上台后,于公元前514年令伍子胥造筑阖闾城(即今苏州城).其后,吴国起兵伐楚.凯旋归后,《吴越春秋》有一段关于吴王阖闾休闲生活的描写:“阖闾出入游卧,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外姑苏之台等兴乐石城,走犬长洲.”(3)一段不长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姑苏台”、“石城”、“长洲苑”这几处吴国皇家苑囿的文字记载.

由上可见,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州不仅已出现临水建轩阁以观景的夏驾湖,同时也出现了高山筑台以眺望的姑苏台.春秋时期苏州王家园林已具有自然山水形制的特点.

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吴国崛起并逐步走上《史记》称之为“初霸”之路.其后,在二十四世吴王阖闾、二十五世吴王夫差时,吴国的霸业臻达全盛.吴国西破强楚、北迫鲁国接受城下之盟、艾陵之战大败齐军、黄池盟会上与晋争霸并夺得霸权,处于上升时期的吴国对外表现出的王霸之气,在国内的文化上必然有所反映.而吴国王家园林的出现,也正是这种王霸之气在文化上的反映.

二、魏晋时期的辟疆园

春秋后期,吴亡于越,其后越亡于楚,楚又被秦始皇兼并.秦统一中国后,吴地只是一个从属朝廷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时期所表现出的王霸之气已失去支撑的平台,但春秋时的王家园林在江南水多树茂等适宜造园的自然条件下,渐渐地转型为封建士大夫式的私家园林,并以这种形态延续下来.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中曾附带记载了“笮融,丹杨人.”这位东汉时的笮大夫,在清代道光年间顾震涛编纂的《吴门表隐》卷一中提到他在苏州的一处私家园林:“迮家园在保吉利桥南.古名笮里,吴大夫笮融所居.”从笮融东汉时曾为官来看,无疑他具备了造园的物质条件和知识条件.故从时间上来讲,这座“迮家园”当属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私家园林.但由于拥有“迮家园”的笮融其知名度和东晋时期拥有“辟疆园”的名士顾辟疆不可相比,故后世逐渐认同顾辟疆所筑的“辟疆园”为苏州的第一座私家园林了.

关于辟疆园,《晋书王献之传》和刘义庆《世说新语》都记载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私闯辟疆园而遭“驱出门”的故事.王献之以其狷傲与无礼,终成“辟疆驱客”这一故事中的被逐者.无疑,这一故事也极大地提高了“辟疆园”的知名度.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记载辟疆驱客故事后,指出该园“唐时犹在”,且唐代诗人顾况“尝检测以居”,但“今莫知其所”(4).由上可知,东晋名园辟疆园,唐代时易为任晦之园,而到了北宋代,已湮灭不知所在.

在苏州园林发展史上标志着私家园林出现的辟疆园,其出现拈连着吴地文化的转型这一深刻的文化背景.吴文化发生改变的转型时期,是在西晋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这一时期,随着江南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北方士族南迁从而引起中国南北政治势力的消长,对吴文化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转型期内,吴文化一方面继续着历史遗留的“尚武”遗风,如西晋时,左思《吴都赋》里还在说着吴人“骄材悍壮,捷若庆忌,勇若专诸.危冠而出,竦剑而趋”,以至“士有陷坚之锐.”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富足安逸所导致的民风变化,尚文之风以及“吴人不习战”的状况已现端倪.正是魏晋时期文化的发展及其昌盛,既促使吴地民风的渐变,也促使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的雅丽,所谓然林木中,便有濠濮闲趣耳.而随着大批北方士族的到来,他们也将自己的爱好带到了江南,江南私家园林的兴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由此定型、繁荣.


三、宋元时期的沧浪亭与狮子林

宋代到了,“庆历党争”让诗人苏舜钦从北宋权力中心(今河南开封)被放逐而流寓到苏州后,见到城南的一个园子,并得知此园乃是吴越国时吴越王钱的妻弟孙承佑的池馆.故“傍水作亭曰沧浪”(5).这就是后世有苏州四大名园之首之称,同时也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沧浪亭”.2000年,该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宋园留存下沧浪亭,而建于元代的狮子林也幸运地留存下来,至今依然成为苏州别具特色的一座名园.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该园林的建造与一位从浙江来到苏州的天如禅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如禅师出家后曾在天目山狮子岩师法中峰禅师,其后来到苏州建“菩提正宗寺”,后改为狮林寺.定名“狮子林”,一是因为园中有许多起伏的怪石形如狮子,另一则是天如禅师师法的中峰禅师,曾结庐天目山狮子岩.

这两座园林,历经岁月沧桑而保存下,并作为苏州园林成熟期的标本和实物例证存于世.宋元时期,吴地私家园林走向成熟,既是国内及区域内诸多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苏州的经济发展和相对和平等内外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四、明清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苏州园林,经宋元时期的发展和成熟,到明清时已臻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留下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如此,据统计苏州府明代第宅园林有337处之多,清代有215处.这些数字,远远超过明清以前的历朝历代.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兴盛的原因有:其一、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地位提高并成为江南地区的行政中心,从而为苏州园林的兴盛准备了政治条件.明代时,苏州是江南巡抚的常驻之地.清代时,苏州是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俗称藩司、藩台,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所在地.熊月之先生说:“按照美国学者施坚雅的研究,1843年,上海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十二,排在前十一名的依次是北京、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苏州在清代中叶排名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京城之后.

其二、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发展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从而为苏州园林的兴盛准备了物质条件.明清之际,尽管存在着不利于苏州经济发展的因素诸如重赋、战乱等,但苏州的经济还是得以较快发展.经济繁华为苏州园林的兴盛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三、明清时期苏州教育在全国占绝对领先地位,为苏州园林的兴盛准备了人才条件.与园林有关的人才,含两个不同层次.一为造园的主体即园主.除前述物质条件外,园主的知识、修养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以现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9个园林来看,拙政园系明弘治年间苏州进士王献臣建,《艺圃》与明天启年间的苏州状元文震孟有着较深渊源,环秀山庄与明代的苏州状元宰相申时行、清代的状元毕沅都有着联系,耦园系咸丰进士,官至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的沈秉成建造,同里退思园与清光绪时曾授资政大夫,赐内阁学士的吴江同里人任兰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苏州现今开放的怡园,系清代浙江宁绍台道的顾文彬在明代苏州状元吴宽的宅园故址上重建,而曲园原为苏州清乾隆年间状元潘世恩的第宅,后清代进士、国学大师俞樾致仕后到苏州重建.这些园主的较高素养和他们的宦海浮沉,为苏州园林提供了灵魂.二为与园林建造有关的人才,其中分别涉及指造园理论的成熟及“香山帮”造园工匠群体的形成.造园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又反过来指导着园林实践.吴江人计成於崇祯四年(1631年)定稿,崇祯七年(1634年)刻板发行的《园冶》,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经验上升为造园理论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造园学名著.文征明曾孙文震亨(文震孟之弟)所著的《长物志》也是属于造园理论的著作.这两部皆系出于苏州人手笔的园林巨著,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苏州造园经验,也指导着明代以后,尤其是清代的造园实践.造园同时离不开建筑工匠,苏州诞生了名为“香山帮”的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种的建工群体.而历朝历代苏州建有的大量朱门宅邸、山水园林,更为“香山帮”工匠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

其四、明清时期苏州文化全方位发展,高度发达,在全国居于极其突出的地位从而成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为苏州园林的兴盛准备了文化条件.文学方面,这一时期苏州作家众多,名流辈出.明初的“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称誉全国.明代中叶的唐寅、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才子,均是书画俱佳、诗文并能.在戏曲方面,明清时期,值得一说的精致艺术品种是昆曲和评弹.它们源于苏州,流行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在绘画、书法方面,明代中期从成化到嘉靖年间,苏州崛起了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在艺术上全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画史将他们四人并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苏州的书法、篆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大家辈出.明代吴门书派更是名震天下.吴门画派相映成辉,成为苏州书画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明代书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述精致艺术种类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苏州园林艺术产生影响.由此,苏州园林的文化品格得以确立并享誉.

注释:

(1) 陆广微:《吴地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1页.

(2) 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57页.

(3) 《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8页.

(4)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2页.

(5) 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7页.

(6) 熊月之:《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载2003年10月20日《解放日报》.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