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病原体检验结果

点赞:24380 浏览:1090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患儿78例检验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中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者30例(38.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体检验结果中,支原体的阳性率最高(30例,38.5%),其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次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另外有混合感染现象者36例(50%).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病原体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多发混合感染.

关 键 词 :病原体;混合感染;支原体

在儿科临床上,急性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呈现多样化趋势: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但随着抗生素在家庭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的患例明显降低,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呈上升趋势,该类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感染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和发病迅速等特点,常导致疾病的大范围流行[1,2],为了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患儿78例资料,先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0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患儿78例资料,男性42例(53.8%),女性36例(46.2%),年龄范围为2个月~15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临床诊断结果符合《儿科学》中关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第2d早晨进行静脉采血,采血样取3ml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检验的微生物范围包括:Q热立克次体(Cox)、甲型流感病毒(INFA)、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 、乙型流感病毒(INFB).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的数据结构经百分率计算后录入软件进行分析,对百分率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值检验进行.

2结果

所有患儿中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者30例(38.5%), 病原体检验结果中,支原体的阳性率最高(30例,38.5%),其次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所有患儿按性别分组后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见表1.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见表2.

另外有混合感染现象者36例(50%),其主要以两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为主:其中Mp与INFB混合感染类型最多,共14例(17.4%),其次是Mp与RSV的混合感染弓10例(12.8%),另外有5例患儿为三种微生物混合感染,其中有2例患儿为Mp、ADV和INFB混合感染,另3例为Mp、ADV和RSV的混合感染.

3讨论

从本研究统计数据资料中可以看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原因中,Mp、INFB和ADV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其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原体感染率,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显著(P<0.05).在所有病原体的致病因素中,Mp是最主要的致病病原体微生物,在儿童的年龄分布方面,其感染特征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Mp的检验阳性率也随着明显增大,另外,INFB也同样具有该特点,各组年龄段的患儿,其病菌感染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混合型的感染类型中,主要以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为主,而在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中,又以Mp合并其他病院微生物的感染模式居多,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Mp病原体入侵后首先造成气管黏膜细胞发生损伤,继而使其他微生物更容易入侵[3,4].

总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中,对相关病原体的统计与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