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会

点赞:11780 浏览:475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课堂; 探究式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17-001

高中地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中地理探究性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探究式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所具有的特征都将有助于高中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为例,讲述我的探究教学实践:

首先要运用探究性案例式教学法,应做好以下二个方面:

1.1中心明确,所选案例为一个中心怎么写作.采用探究式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地拿来,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一般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1.1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

1.1.2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

1.1.3所选案例最好与我们学生的生活相关.

比如说: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采用的探究案例很多:《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广西的立体农业模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等好多个.对于众多的案例运用不好或剖析不透,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增加学生乏味感觉,如果通过案例运用和剖析把所有知识点串成一条明朗的线索,一方面可以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首先提问学生,我们的家乡苏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它有哪些优越的条件来发展农业的呢?(让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区位”的概念)然后再问苏南地区哪一种种植业历史悠久呢?(学生回答水稻种植业)所以接下来就以大家熟悉的水稻种植业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探究农业的区位选择.

1.2方法得当,准确掌控教学过程.探究性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利用适时的、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组织学员思考、讨论、自我总结,最后教师讲评、总结,最终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2.1案例提问要适度,要有目的.在设计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教学目的怎么写作,不能随心所欲.


1.2.2案例提问要有层次性,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顺序.在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在确定以水稻种植业为探究对象来研究“农业的区位选择”后,我投影给出材料(水稻的生长习性,7月份中国气温等值线图,等降水量图,中国地形图等),让学生归纳出水稻在中国的分布区.然后让学生自己表达探究结果:中国哪些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学生总结之后,投影展示中国水稻实际分布图,并提问为什么和刚才结果一样吗?让学生自主探究水稻实际分布与理论研究分布之间的不同.此时提醒学生有没有之前认为不可以发展水稻种植的地方有水稻分布?为什么?(比如图片展示西北的某些地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再问学生有没有之前认为能种水稻的地方没有水稻分布呢?(比如图片展示中国华北地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我们家乡本该发展水稻种植的地方现在很少种植?(学生探究)

2.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讨论中,我会尽量做到: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3.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比如上面的新授课“农业的区位选择”结束以后,可以请学生们探究是否可以在我们江苏苏南地区大规模引种薰衣草?(提醒学生从薰衣草的生长环境,苏南的气候类型等入手.)

三、存在的不足

首先,探究性教学难以兼顾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面对全体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探究性学习,由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学生个性等等原因,是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严重的甚至会削弱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用适得其反.其次,从目前来看,探究性教学还缺乏足够的支持条件.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探究性教学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更多的实验资金,需要社会家庭观念等等外部条件的支持.在中学,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在这些外部条件的限制下,是很难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