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古代语文教育方法例

点赞:6183 浏览:212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优秀作品浩若烟海,由这些优秀作品组成的古代语文更是我华夏子孙必读的文化食粮.如何学好这些古代语文,又有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本文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关 键 词 :新课标 古代 语文 教育 方法 研究

古代语文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古代语文教育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育家们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有问答法、讲解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因材施教法、启发诱导法、循序渐进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它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途径和方法,它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学习者的学法.综观整个古代语文教育,从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上课形式来说,教育家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问答法、讲解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从在这些形式中具体的做法来说,主要有“因材施教”法,“启发诱导”法,“循序渐进”法.虽然古代语文教育方法只是古代教育家们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和对个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但是它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讲解法

讲解法就是用语言对教学内容(通常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论证的一种方法.讲解法一般在集体教学中运用,如汉代.汉代主要采用的是上大课的形式,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读经,但是由于经书的深奥难懂,它的传授必须要教师的讲解.运用讲解更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更多的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之,虽舍之可也.”能讲是对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自己有广博的知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具备把一个教学内容讲清楚的能力.讲解法最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语言上必须做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也就是说教师的讲解要简约透彻精细完善,同时又要多用比喻.很多古代教育家们都在讲解中善用比喻,如孔子:他在《论语子罕》中用流水的例子阐明了万物生长发育的道理,用松柏比喻节操,用“北辰”比喻德政(《论语为政》),用“草上之风”形容君子之德等等.


二、讨论法

《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的时候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讨论有师生之间的讨论,又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最为典型的是孔子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论语先进》中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鼓励他们说:“不要以为我比你们大几岁,你们就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你们何不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呢.”于是,孔子就和弟子们谈论起了各自的志向.南北朝时期的儿童教育专家颜之推倡导学生在学习时要相互“切磋”,切磋实际上也是一种相互讨论的方法.他认为讨论能够打开学生学习的视野,减少失误.在宋代功利教育思潮形成之时,教育家胡瑗等人也倡导讨论之法,他们要培养的是实用性的人才,所以非常注意在教学发展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胡瑗在他的“苏湖教学法“中就倡导讲习讨论.他有时让学生提出在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会,他指正后作出结论,有时他指定某些学生提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供大家切磋切磋,再由他作出评论.有时他就当前政治问题提出问题,供大家展开辩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古代能够得以实行,有两个前提:一是古代语文教育的形式和特点,二是教师自己的主观努力.古代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合班不合级,所有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在一起上课,读书.这么多人在一起,教师肯定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虽然有这一客观前提存在,但是没有教师的主观努力也是不行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必须了解学生.

在世界教育历史上,孔子是最早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的第一人,之所以说他是运用,是因为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育实践总结的.孔子当时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和特长把他的学生分成了几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在这几类中,学生又有偏重,如长于“政事”的几个人,孔子认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自从孔子开创这一教育方法以来,后世很多的教育家们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发.孟子从人的教养角度也把“材”分成了几种类型,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四、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个运用启发诱导法的人仍然是孔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虽然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是他有五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启发的时机,要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也就是学生在积极思考某个问题,迫切的想弄明白但又弄不明白,想要表达清楚但又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教师才发挥诱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心解” ,学到的知识才会牢固.《学记》进一步对孔子的启发诱导之法进行了阐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教师在启发之时不要一开始就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只给学生引路,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在古代,很多教育家都重视启发诱导,但启发诱导的内容并不相同.如朱熹.朱熹认为贯彻启发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学生才能有所进步.但王夫之却认为启发诱导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自觉学习,“进人之功,在人之自悟”.自悟的办法是“格物”.他反对理学家们“离物求觉”,认为这样的悟是“冥悟”.虽然强调自悟.但王夫之同时也说明教师不能让学生降低学习的标准,而是要启发学生立一个学习的志向和目标.

1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古代语文教育方法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方法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