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为艺还是为考?

点赞:15103 浏览:686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每年的1~3月,他们就会掀起另一股“客运”浪潮.从哈尔滨到海口,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只要有艺术招生的城市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名字叫――艺考生.大批背着画夹、提着乐器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奔波在多所艺术院校之间,追寻着他们的艺术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被认可的过程.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对于是否真的能考上大学或是大学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对于艺考生们来说,如此辛苦又耗费巨大的一场场考试,是不是真的值得呢

艺考:我的未来不是梦

2011年1月,决定留在北京过年的时候,17岁的山东女孩张晶(化名)并没有想太多.从去年暑检测开始,张晶已经独自在北京待了半年.3月3日要考中国音乐学院,时间越来越紧张了.想着年三十要吃从超市写的速冻饺子,她渐渐有些不乐意起来,“我们家过年是一定要放鞭炮的.老爸都是在年三十收市的时候再去写,这样比较便宜.”

但在女儿学艺备考的道路上,老爸可从没省过.上课、练琴、吃喝住行,每个月的花费都在1.4万元以上.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手头的3000元一眨眼就用完了,小女孩第一次用这么多钱,“花得心里都有些发毛”.

“现在好像都花习惯了,”张晶随意数着备考花费,“钢琴500元一节课,这还好啦,学声乐的有人要1000元;考生越来越多,琴房原来600元就能包到的,现在要1000元一个月,没办法,你得练琴啊.现在还出现一种改造的琴房,钢琴旁边加一张床,很多学生抢着要.我同学租的条件差一些的,1200元一个月,把房租也给省了.”

像张晶这样的艺考生,每年都在急剧增长.他们中,有些是真正热爱艺术、对艺术有着执著梦想,而有些只是为了寻求另外一条出路的无奈选择.

北京交通广播网曾在2010年3月对此做了一些调查(见表一、表二),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人把艺考当作了进入大学的捷径,但是对于就业的前景却不是那么乐观.艺术高考这辆列车早已拥挤不堪,艺术教学资源捉襟见肘,就业前景难以预测,但所有这些都不能阻止这只高考分队奋斗的脚步.艺考生们给自己和家长背负上了一个重重的“壳”,从此再难取下;而他们付出的,除了无尽的心血,还有花样的年华.

2011年艺考季,他们是否具备了面对艺考的挑战能力呢是否有明确的思路去面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呢

为艺:在热爱中学习,在辛苦中享受

讲述人:郑璐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硕士

我爸爸是音乐发烧友,自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我们家天天都有音乐.我觉得音乐带来的好处是可以调节家庭氛围,陶冶家庭成员情操.

为了学音乐,我单独找了家教.初中的时候要100块钱,后来就要150块.那时候我爸爸工资才500多块吧,我一周要上4堂课,基本上他的工资就没了.老师认为我比较有发展前途,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家里克服一切困难支持我学习音乐,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了,所以我们家即使再困难,家人都没有说不学了,我也从没想过.后来,到北京、上海去学.那时候一两星期学一次,第一次是我爸妈带我去,后来是我自己去.要坐火车去,没钱写卧铺就坐硬座.路上要一个通宵,而上课时间也就是45分钟左右.

那段时间非常累.累,但也快乐.你热爱一项东西,你为它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有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凄凉的感觉,特别是凌晨3点,人脑子处于清醒与不清醒之间,感觉就特别不好,于是就去想明天会唱得更好,会比今天没学之前唱得更好,这就是一种动力.尤其是上课的效果比较好的时候,就特别高兴.

如今毕业了,在大学教书,我就特别能理解现在的学生有多么不容易,我希望他们是真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并且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多充实自己,不要觉得专业学好了就万事大吉了,文化成绩还有自身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讲述人:杨杨老爸(化名)

杨杨在7号一天就考了三所学校,早中晚排得满满当当.“早上先去了复旦,然后中午赶到上海戏剧学院,下午再跑上海师范大学,虽然很辛苦,但是有机会总不能错过.”

杨杨曾获得过全国播音与主持类比赛的金奖,算是小有实力.为考上戏,我和她妈陪着她提前一个月来到上海,几经周折找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一个月的培训绝对是个煎熬,每天都要去老师家补课,一次两小时,没有双休日.由于是一对一的辅导,补课的费用很高,一个小时200块,一次两个小时,连着上了三个星期.”

杨杨表示,爸妈陪着自己兜遍了全国,自己已经先后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每次父母都会陪着,这次考上戏连辅导老师也陪我来了.”杨杨说完感觉有些惭愧,“但是,因为热爱,再辛苦也值得.我从不后悔.”

在艺考大军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四五岁开始学习器乐、舞蹈,有的甚至从小学三四年级就转入专业的艺校学习,平均学艺时间接近10年.他们对艺术的执著与热爱,使得他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享受艺术的魅力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我们积极热爱艺术年轻人好运!

为考:在寒冷中煎熬,在煎熬中后悔

讲述人:王虹

为了陪女儿参加艺术专业辅导和考试,我从一个异乡人变成了半个“武汉佬”.

让女儿改走艺考路线是高二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的事情.女儿文化课不算差,语文一度排在年级前15名.“冲击”一下,女儿能够上“一本”.没想到,高二下学期,孩子成绩直线下滑.高三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家艺考培训机构到女儿学校做宣传.工作人员说,文化课不好,可以改学艺术,只要参加他们组织的集体辅导,专业考试“十考九过”,高考文化课只要两三百分,就可以上“一本”甚至重点大学.我觉得这是一条捷径.于是,我决定让女儿改学艺术,作出这个决定时已是2009年11月.

交了8000多元培训费,女儿和另外20多名艺考生,被培训机构带到武汉,突击辅导专业课.想到这是孩子第一次单独出远门,我放心不下,就隔三差五地往武汉跑.去了才发现,所谓的辅导并不正规,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请的专业课老师,总是要学生就老师的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干耗上,文化课耽误了,专业课也没人管.因为担心,女儿不敢回襄樊.转眼2010年到了,各高校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纷纷开考.为了获得更多的录取机会,艺考生们普遍采用“撒网捕鱼”的方法.女儿报了12所学校.到处都是人,早上七八点开始排队.一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进考场,真正面试的时间却不到10分钟.天又冷,孩子一边往前挪,一边哭,我在旁边看着也心疼啊.为了省钱,只能挑便宜的吃.可出门在外,动动腿就要花钱,零零星星算起来,已经花了上万.专业课辅导结束后,我心里更没谱了.频繁的考试,让孩子变得焦躁不安.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吃完早饭就开始往考场奔,一门门考下来,12所高校啊!我们吃不好、睡不好,整天就想着赶紧过去吧,日子怎么这么难熬.最终女儿拿到了两所学校的合格证,一个二本一个三本,现在已经谈不上高不高兴了.

讲述人:孟浩(南昌某艺术培训班招生职员)

我的头顶悬着一块“艺考名家培训”的醒目招牌.来自九江的昊越背着军绿色的画板,疲惫地从黑暗狭小的楼梯里走了下来.“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随着2011年各大院校的艺考时间临近,专门到南昌来参加名师的培训班,力求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绘画技巧再上一个台阶,”他自信满满地对我说.

然后,吴越穿过嘈杂脏乱的街道,回到了自己临时租住在城中村的一个小房间里,每月得支付300元的房租.房间里凌乱地堆放着颜料、画笔和几幅未完成的画作,门的背后放着一个新写的热水瓶,热水瓶里还插着“热得快”.放下背上的画板,他重重地倒在了紧靠着墙壁的那张单人床上,床头的凳子上还放着没吃完的半包泡面.

来南昌已经好几个月了,吴越为的就是准备2011年全省的艺术联考.吴越已经很久没有摸过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本了.揉着整天托着调色板已经酸软的左手,他开始回想今天培训班老师讲的重点,想到兴起时,他就随手拿起放在床头边的素描本画上几笔.

吴越是江西省报名参加艺术类高考众多考生中的一员,像他这样从外地来南昌“求学”的还有很多.他们都租住在高校的周边,每个月交上数千元的辅导费,只是为了用努力换取一张自己心目中理想高校的艺术考试合格证.只是,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盒钱以及精力,有的家庭甚至为此负债累累,最后却可能一无所获.这难道不是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艺考:捷径不捷,艺术不艺

“以前家长都把这类专业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但这几年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其实竞争可能比普通高考还激烈.喜欢仅仅是一个前提,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素质,否则天天赶场,费钱又耗精力,最后可能是艺考不成,普通高考也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张智华教授如是说.

把“艺考”当作参加高考的工具,对于各方来说,目的其实都很明确.学校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升学率,而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这条“捷径”步入大学的校园,学生也想借此为自己的升学加个砝码.但随着现实的改变,这条捷径开始有些行不通了.

其一,这条“捷径”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今的艺术生竞争异常激烈,就算是家长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保证家长、学生的愿望就能轻易实现;其二,艺考生数量年年剧增,但就业率却并不乐观.虽然艺术专业的工作待遇相对丰厚,但毕竟社会对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有限且门槛较高,且人人都在争着分一杯羹,更何况这个群体每年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一些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本身就“学艺不精”,并非是为了学艺术而考大学,而是为了考大学而去学艺术.这是缺乏职业规划的短期行为,即便进入大学,所学非所爱,也很可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把艺术作为敲门砖的学生就算读了大学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因为艺术首先讲求的是热爱.艺术生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不少学生就修了英语、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双学位.”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金千秋教授说.

因此,对于好不容易冲到大学校园的艺术生来说,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业难又会是他们四年后将面临的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专家观察:越优秀,越要结缘艺术

王一民

春节临近,各大艺术院校2011年度的招生简章已经在网上陆续发布,考生和家长们正在忙于制定北上或南下乃至飞机往返的赶孝日程,稍加留意便可注意到:一些知名的艺术院校历年来在校考期间可谓人流如注、水泄不通、热热闹闹.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几十个名额的专业可吸引成千上万人次报考,美术院校、音乐院校、舞蹈院校也同样如此.


看着如此庞大的赶考人群和热闹场面,我不禁在思考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这其中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概率是多少就招生名额而言,绝大多数想成为耀眼明星的会以失败告终:绝大多数想成为星爸星妈的家长会责备孩子没有为自己争来面子:绝大多数的家长会在孩子落榜后才计算数额不小的艺教投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在大多数人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时刻,我在为一批真正优秀的苗子和可以成为星爸星妈的家长感到遗憾,他们中有的原本可以从成百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却没有在学艺的最佳年龄做一个明智的选择.人们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只有学习成绩不好,才去学艺术.

学艺术是需要条件的.比如学习舞蹈,不仅要外形漂亮、身材比例好,更重要的是悟性要高,文化学习能力强,这样的学生才能表演和诠释形神合一、富有内涵的舞蹈作品.然而,不少家长却要等到单凭文化考不上好大学再学艺,而忽略了拥有芭蕾舞表演条件的孩子仅占1%的绝对优势这一点.原本可以从小培养直至成为闪亮的芭蕾明星,被家长耽误到读高中了才开始转学舞蹈.结果自然是高不成低不就,错过了最佳打造阶段,导致文化仍然不好,专业也不可能拔尖,无数事实证明,学习好的孩子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这类学生如果有学艺的条件,比学习差的同学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能走得更高更远.

学艺术的学生与学文理科一样,需要上全国重点大学,拿硕士、博士学位,赴国外留学,学校和家长怎么能把学艺术看成是成绩差的标志呢这是孩子的悲哀.因为这种思维误区,一批能成为优秀艺术家的苗子不能人尽其才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当人们了解到许多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时候,再来为自己没有让具有艺术天赋的弦子扬长避短走上星光大道而后悔,这不是太晚了吗

换一个角度来看,任何人都不是全才,孩子有学艺术的天赋,哪怕学习成绩差点,通过学艺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样可以有精彩的人生:而有艺术天赋、文化学习又很优秀的孩子,天地将更宽广!因为这类孩子是特别出众的.试想,一个理科大学生同时又是一位“芭蕾王子”的可能性有多大而“芭蕾王子”是完全可以与优秀的文理科生一样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家长们为何不做另外一种思考,给成绩优秀又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多一种选择

应考小贴士

除去长相、身高、声音、表演能力等基本素质和文化素质外,表演系学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第二,给人以健康的感觉:第三,气质要符合中国主流文化的价值判断.男生戴耳环、女生化浓妆、身上有文身、头发太蓬松、穿奇装异服等等,都是考试的“大忌”.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龙俊杰老师

考表演系不是考编剧或者导演,所以要看的是他的感受力以及对情境的适应和表达.在考试时,学生们应该尽情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华,比如我带过的学生海清,考试时她的一段舞蹈非常吸引人,这看起来好像跟表演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其实是相通的.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选择表演的苗子,而不是选一个成熟的演员.此外,北京电影学院还要求考生素颜应考,这也是一个革新的举措.

――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老师黄磊

从近几年的报考志愿情况看,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美术门类越来越受冷落,学生和家长往往从学习难度、实用性和未来就业角度等考虑问题.因此,动画、设计等新兴美术门类成为美术院校报考中的热门专业,但从广州美术学院2010年的招生计划中看,动画影视艺术专业只招30人,相比中国画45人、油画40人、雕塑45人的招生计划.要想如愿以偿地进入热门专业更是百里挑一,“独木桥”更窄了!因此建议考生,如果已经被美院录取,那么在选专业的问题上可以不必过分“斤斤计较”,“学生完成1~2年的本科学习后,会有一次重新选专业的机会,而且学校还开设许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打破各自专业的局限性.

艺考:为艺还是为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广州美术学院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