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心理干预

点赞:32485 浏览:1546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探讨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和经验,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支持心理干预、放松训练.认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支持心理干预、坚持放松训练,才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关 键 词 】 良好生活习惯; 支持心理干预; 放松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49

高血压是最早被确定为心身疾病之一的疾病,常引起动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手段.

1.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与不良的心理刺激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只有尽快消除这些不良因素,才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1].

1.1 保持身心安静 (1)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如过怒、过喜、过悲、过分忧伤等.(2)避免能引起血压波动及心脏负荷过重的体力活动、饮食、洗澡等.

1.2 环境心理干预法 使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生活,对正规疗程的系统治疗有充分思想准备,并且具有较高的遵医率.

1.3 饮食心理干预法 首先,让患者知道饮食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影响,建议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能超过6 g,饮酒量和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是收缩压,每天饮酒超过50 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其次,吸烟即尼古丁刺激引起脑动脉硬化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提醒患者低盐饮食、限酒、禁烟[2].

1.4 生活要有规律,每天睡眠保证8 h以上.

2.支持心理干预法

支持心理干预法是应用接受、支持、保证三项基本治疗原则和相应方法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状态.


2.1 倾听 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认真地、关注地听,引导患者全方位表达,诉说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及宣泄情绪,探索解决的方法,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有效解决负性情绪带来的困扰.

2.2 调畅情志 高血压患者中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比如高空作业、会计等患病率较高,还有听力问题,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病率高.因此,建议脑力劳动者适当做体育锻炼.若工作方式、工作环境不容易改变,就改变自己,调节适应能力.同时注意休息,其临床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据观察,不稳定型高血压与休息关系更密切.

2.3 向患者说明,对高血压要有正确认知 高血压虽是终生疾病,只要树立坚强的信心和意志,消除顾虑,学会放松,不用服降压药也可控制血压,使患者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3].

3.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进而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身体症状的方法,可提高患者改善症状的速度.要求患者1~2次/d,每次5 min左右.需强调,开始几次的放松训练,并不能使肌肉很快进入深度放松状态,需多次反复地练习,才会有效果.

高血压的心理干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1 呼吸放松――腹式呼吸 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注意先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再做后面的深呼吸.然后用鼻孔吸气、保持3 s,心理默数1-2-3,停顿1 s,再把气体缓缓地呼出,可以在心中默数1-2-3-4-5.吸气时可以让空气进入腹部,感觉那只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推而胸部只是在腹部隆起时跟着微微地隆起,要使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4].

3.2 渐进式放松 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让自己最大限度地放松,保持放松状态,握紧右拳,握得越来越紧,在这个过程中想着紧张.右拳继续握紧,然后,感受着右拳、右手、右臂的紧张,开始放松.右手的手指开始放松,体验前后感受的差异,接着让自己更加全面地放松,再重复1次.一般做10个循环[5].

综上所述,只要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支持心理预防,坚持放松训练等方法,高血压的预防还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雯化.王宇中.医学心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76.

[2] 王惠.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358-3359.

[3] 王金萍,王惠玲,王莹.老年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73-3674.

[4]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22.

[5] 孙菲菲.压力咨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2.

(收稿日期:2011-11-30)

(本文编辑:王宇)